刘邦很快统一天下,李渊也不差,为何曹操终其一生仍难统一呢?

郑晓奇


东汉末年,曹操可谓一位真正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个性多变。他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民,拿笔能写诗,舞剑能杀人。曹操胸怀宽广,爱憎分明,足智多谋,英明果敢,所以他既是权贵,也是明主,有许多文人武将为他效力甚至效命。

曹操、刘邦、李渊都是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的代表,刘邦和李渊很快就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曹操一生追寻的理想,到死都未能实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 曹操居功自傲,唯我独尊。

战胜乌丸,平定辽东后,曹操的实力和声望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候,他是继续谦恭养望,积蓄实力,还是横行无忌,惟我独尊呢?很明显,曹操选择了后者。本来曹操是以东汉中兴之臣的面目出现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尊天子以伐不臣”,曹操本来是站在正义的一面,吊民伐罪,讨伐不臣,和之前的权臣何进,董卓,袁绍都不一样,曹操因此取得了民心,尤其是士大夫的归心。但是曹操在依靠武力征服了半个中国,尤其是取得中国当时最富饶,最核心的地区后。按理说应该是占得天时,但实际不然。曹操任丞相后,横行朝野,目无天子,欺君罔上,还大修土木,供自己享乐。在天下还未统一,人心还未稳定的情况下,拥有半壁江山的曹操如此作为,不可能不引起一向以忠君爱国自诩的儒家士大夫们的愤怒。因此曹操虽然拥有强大武力,但政治基础并不雄厚。


二、曹操是军事家,不是战略家。刘备与他交手多年,向来被动,以走为上。到了建安十三年的刘备已今非昔比了,诸葛亮不仅能说服孙权抗曹,还能与之订立平等的外交联盟。这样保证了刘备不像过去那样只能成为地方军阀的附庸,而拥有了争夺自己地盘的资格。刘备本已到穷途末路,却突然反败为胜,占据荆襄,联合 孙权,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

其实如果没有刘备的参与和定盟,曹操只面对孙权一个强敌,赤壁即便失败,后或可再度找到机会取胜,然而当三股力量彼此牵扯互相制约时,要打破平衡就殊为不易。如建安二十年本来孙刘两家就快为了荆州大打出手,张鲁一投降曹操,两家马上划分了势力范围,掉转枪口。

刘备回师蜀中,而孙权以 十万精兵进攻合肥。曹操后来专门赠送名贵的鸡舌香五斤给诸葛亮,“以表微意”。这时候想来挖墙角,为时已晚。想来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没除去刘备,也不至于三分天下!曹操悔之晚矣!


云烟有痕


讲个人能力,第一奸雄曹操真能比得过汉唐两位高祖吗?论天下形势,称霸中原的曹操是否比偏居汉中的刘邦、独据山西的李渊更有利?说时间机遇,汉末是否比秦末、隋末更容易出盖世帝王?

说清楚这三个问题,大概答案就出来了。

一、刘邦、李渊、曹操三人的性格及个人能力的比较

因为史记的记载,很多朋友都认为刘邦只是个流氓无赖。因为李世民篡改了唐朝开国的历史,大家习惯把李渊看做开国之君中最无能的一位。而曹操,因为有千古第一奸雄之名,让大家都觉得他是能力极为出色的人。

星火辰不否认曹操很出色、很能干、很奸诈,但综合各种因素来比较,从综合能力上说,曹操并不比他的竞争者刘备和孙权更厉害。他的势力比刘备、孙权更大,对刘备,他是占了出身大大高过刘备、起点大大高过的刘备的便宜,而对孙权,他是占了北方人口比当时南方更多、北方铁骑战力比南方更强的便宜。

而刘邦,相比于他的对手项羽,除了出身不如项羽、勇猛不如项羽、战斗指挥不如项羽,在战略、内政、后勤保障、用人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项羽。即便是被人们看扁的战斗指挥,在刘邦的前期也不算弱,到他后期拿下黥布时更不在话下,论指挥打仗,当时除了项羽一人能把刘邦打得四处逃窜,其他大多数势力都不是刘邦的对手。

而李渊的能力,因为李世民的刻意遮掩,被大大弱化了。可以说,李渊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外交能力超强,直接指挥作战表现得不明显,那是因为他其他方面能力超强,根本无需他自己上阵厮杀。其实,李渊的指挥力是有体现的,要不然他表弟隋炀帝就不会把在河东、晋阳一带镇压民变,以及防备突厥的重任交给他了。

总体来说,刘邦虽然出身平民、性情无赖,但是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而且百折不挠,一些朋友片面的以为刘邦的天下是他耍流氓骗来的,却不知道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浑身上下受伤几十处,贯通身体的就有好几处,他这帝王也是百战得来的。刘邦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些能力甚至是直觉一样的天赋,如张良所说的:“沛公殆天授也”,是曹操所不具备的。

论知识文化,贵族出身的曹操肯定比刘邦有优势,然而,曹操学得再多,也比不过刘邦天赋上的东西,这就是天才了。譬如刘邦的性格从不犹豫,因此鸿门宴上虽然危机四伏,却逃过一劫,后来从汉中攻取三秦、和项羽议和后又追击项羽都很坚决,几乎不错过重要的机会。而曹操呢,性情多疑,这就让他失去了大量转瞬即逝的机会,譬如攻下汉中张鲁后,他没有及时进攻刚刚入蜀的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良机。后来,反倒让稳定下来的刘备夺取了汉中。

至于李渊,不敢说他的能力就比刘邦更强,但是李渊的奸雄味其实比曹操更强,这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大唐创业起居注》,他夺天下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筹划的,绝不偶然。李渊的厚黑本领,恐怕在曹操之上,更何况,他的出身、起点,远超刘邦,连曹操也比他差一大截。论出身、起点,三国时候的袁绍也不一定比得过李渊,何况这个人实际非常能干。

二、三个人所面对的天下形势,都是王朝大乱后群雄纷争,论地理条件刘邦和曹操都很不利,李渊却是居高临下扫荡中原

秦末、汉末、隋末,虽然都是王朝大乱、群雄崛起,但是其中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仅仅从三次群雄的成分来看,秦末既有平民、更多是六国的没落贵族,而汉末则几乎都是豪强大族,隋末又是既有平民、更有隋朝的一流贵族。秦末,平民的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末除了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占绝对优势的还是袁绍、曹操这种大豪强、大贵族,最后由大豪强的司马炎统一了天下,而隋末,是大贵族的李渊统一了天下。论最不容易,其实是刘邦。

刘邦争夺天下的开始很不利,因为他项羽封到了汉中,那里的好处是相对安全,因为蔽塞,但坏处是要攻出去很难,而且当时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但刘邦趁项羽收拾东方齐国、无暇西顾时,及时拿下了关中,这种形势就扭转了。由此可见,刘邦把握住了极为关键的机遇,而项羽让秦人非常痛恨的三个秦将当三秦王也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相对来说,占据中原的曹操,论进攻,他的地理条件就要好得多,但论防守,曹操被群雄围在中间,就很麻烦了。因此,曹操也曾数度陷入危机中。但曹操很幸运,他南面的刘表没有争夺天下的志向,他西面的关中诸将自己在关中、陇右打得一片混乱,他东边的陶谦也算不上什么厉害人物,一个想偷袭他的江东小霸王还被刺而死,官渡之战中他可以全力对付他曾经的老大兼盟友——袁绍。可以说,打败袁绍后,曹操的局面就很好了,可他显然在南征时、西征时都犯下了决策错误,而且是战略决策错误,导致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李渊取天下,其实是历代开国君主中最容易的,甚至星火辰认为,他比篡位的隋文帝更容易。一方面,他出身高贵、势力强大,另一方面,他自己才能突出,几个儿子也个个厉害,再一方面,他占据着攻取关中极为有利的晋阳一代,恰恰隋炀帝还跑江都去了,等于把关中拱手让了出来。李渊拿下关中,又占据晋阳、河东,当李世民打败薛仁杲后,其实李渊的大业已经成了大半。

所以说,论形势,曹操比李渊要差远了,因为他在四战之地,要拿下强大的袁绍,几乎就得耗尽他的心力,更何况他在赤壁之战前、在汉中之战后,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刘邦虽然最初不利,但他很快占据了关中,这种不利被他迅速扭转过来。

三、从时间机遇上说,刘邦和李渊都比曹操更容易成就帝王大业

无疑,从对手上说,刘邦的对手很强大,是楚霸王项羽,但是跨过了项羽这道坎,刘邦比曹操更容易成就帝王大业。为什么?因为人心,当时天下都恨秦朝的统治,刘邦正可以开时代之新。秦始皇虽然是第一个皇帝,但刘邦才是稳固皇帝制度的关键人物,直到汉武帝时代,皇帝制度被完全确定、此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李渊也是如此,他的对手对他来说,还真不算强大,而他接手的正是被天下人都厌烦、痛恨的隋朝,因为他的帝王大业显得理所应当。

而曹操呢,“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四百年的汉朝天下虽然有很多很大的问题,但还是被有些人所怀念的,因此在曹操内部都屡屡出现反对他称帝的声音,由此他统一天下的步伐实际上是被掣肘的。

综上,曹操性格、能力不比刘邦、李渊强,又在战略上两次犯下大错,他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都不如刘邦、李渊,无论从主观上、客观上,他难以达到汉唐两位高祖的成就,这是很正常的。


星火辰


天下一统,关键是两点:力和势。

所谓“力”,就是个人的实力或者能力,扩大一点就是所在集团的总体智慧和实力;所谓“势”,就是当时的趋势和人心所向。

无论是刘邦还是李渊,当时身边都具有一大批贤臣良将、谋臣猛帅。从历史来看,刘邦手下有“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还有陈平、周勃、樊哙、曹岑、灌缨等一大批能臣猛将,成了当时最闪耀的星星,无论是当时秦王朝还是还是刘邦的对手项羽,其实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角度都没刘邦做得好。

秦朝的章邯在前期还是很英明神武,后来遇到项羽直接被活埋20万部下;项羽成匹夫之勇,个人能力确实很强,却没有调动手下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无法跟刘邦争雄。

再说李渊,前期有个文武全才且高具战略眼光的刘文静,还有像裴寂这样的谋臣,还有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样的豪华阵容。

那是不是曹操就没有呢,肯定不是。曹操当时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顶级谋士,有于禁、张辽、张合、乐进、徐晃等五虎上将,还有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宗室成员。但曹操为啥不能统一呢,当时与之并立的刘备的益州集团和孙权的江东集团,实力也是不差,而且都还能用能任贤,成为三分鼎力之势。

刘邦和李渊能够一统天下,跟当时的天下大势分不开。

秦王朝一统六国后,大一统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而且天下人早已厌倦兵戈向争,特别是秦二世在位任用赵高这样的奸臣,造成朝纲紊乱,苛捐杂税繁多,严刑峻法、老百姓生不如死,都期待修养生息,这样有利于刘邦集团能够乘势而为。

同样的李渊在经历过隋朝繁重的劳役和对外扩张战争的深入,特别是修建大运河和三次征高丽战争,老百姓早已苦不堪言,也希望得到一个相对轻徭薄赋的和平时光,自然呼应了李渊的政策,也成就了李渊的帝业。

曹操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很多人还是很怀念和忠诚于大汉王朝的,当时的天子汉献帝自己还是想有作为,但是没有权利,虽然中间出现衣带诏事件被曹操残酷镇压下去,但是也在曹操心中烙下阴影,特别是当曹操得知身边很多重要谋士如荀彧都还心存大汉时,知道在他有生之年称帝是不能的,也就没法号定天下子民,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积累人望和资本,把这个留个自己的儿子去完成,才会无奈说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


所以从“力”和“势”两个方面就能很好理解,刘邦和李渊可以快速一统天下,而曹操不可以一统天下的原因啦!


杜哥说史


曹操胸怀大志且智谋超群,论个人能力不逊于刘邦和李渊,但为何刘邦和李渊都能够很快统一天下,而曹操倾尽毕生却只有半壁江山呢?

首先说一下刘邦,刘邦虽然出身平民,但却处在了秦末战乱时期,在陈胜吴广的影响下,平民阶层焕发出了磅礴生机,展现出来了强大的革命力,这就为刘邦等人的崛起创造了机遇。

而平定暴秦之后,刘邦面对的敌手主要是来自西楚国的项羽和六国贵族后裔,而刘邦此时却占有川蜀天府之国,而后又攻占关中平原,在军事战略上抢占先机,不仅有了足以与东方各国抗衡的物质基础,还占据了地理优势,汉军一旦出关,则可效法当年的秦军,居高临下席卷东方,而东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就在军事战略上陷入了被动局面。

此时刘邦的主要敌手,西楚霸王项羽则在忙于协调各国秩序,东方各国陷入战争之中,不仅极大的削弱了项羽的实力,还把西楚国和齐、赵等国的关系不断搞僵化,后来被韩信逐一消灭,等于是孤立了项羽,所以项羽之败,一是不占地利,二是缺乏人和。

再说一下李渊,李渊比刘邦要幸运的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亲国戚,在起事之前就占据了天时地利,有人有钱,还握有重要的山西河东之地,同刘邦一样,也是在王朝末期乘势而起,最终一统天下。

李渊起兵之时,正值隋炀帝远离关中,坐镇江南之际,这时全国上下内乱纷纷,尤其以中原地区最乱,多路义军把隋炀帝及其主力王师牵制在了中原地区和江淮地区,以至于西北关中守备不足,李渊捡了个漏,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关中平原,控制了隋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在隋朝灭亡后,一统天下战争主要是由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完成的。李家凭借着关陇集团强大的财力与军力,面对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小割据枭雄基本上是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攻破,所以唐朝的统一也是在于地利人和,以及对手的弱小。


而曹操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刘邦、李渊不太一样。虽然曹操的水平不差,曹魏的国力也不弱,但是却遇到了两个吴蜀强国,而且吴蜀和秦末、隋末大势已去的局势不一样,这两国不仅没有衰落的迹象,反而人才辈出,发展蒸蒸日上,由此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而且各国都占有天堑屏障,曹魏在战争储备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具备同时灭掉两国的实力下,很难像刘邦、李渊那样能够率领大军一鼓作气拿下蜀或吴,而如果单线作战必然受到另一方的攻击,由此稳定了的三角链,这是短期内无法打破的格局,并不是仅凭曹操个人之能便能够扭转的。


纳兰谈史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刘邦时期和李渊时期与曹操时期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刘邦时期处于秦朝末期,天下烽火并起共讨秦朝。李渊时期处于隋朝末期,天下义军群起而攻之。但曹操时期呢?曹操时期虽然也同样处于汉朝末年。同样也是群雄并起。但是群雄并起并不是为了推翻汉朝。而是互相之间为了争权夺利。相反汉室还依旧存在,是名义上天下共主。所以说刘邦和李渊与曹操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前者国家崩溃。后者国家名义上还依旧存在。



我们都知道刘邦起兵造反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之际。所以说当时朝廷已经是引起了众怒。而之后所有起义军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军阀势力,其目的都是为了推翻秦朝政权。也就是说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自从相遇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力后。秦朝基本上就属于名存实亡了。后来刘邦攻取关中之后,也就标志着秦朝灭亡。秦朝灭亡项羽分封诸王后,各诸侯王因为利益开始互相吞并攻伐。此时天下是无主的。所以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拥有整个天下。诸侯们自然拼命的互相吞并了。这也是为什么秦朝末年战乱时期会很快结束。刘邦会很快一统天下。


李渊时期也同样如此。隋炀帝时期杨广由于自身的策略错误导致隋朝崩溃。隋朝天下大乱后,李渊也趁势起兵反隋。李渊的造反只是一个序幕。自李渊开始,隋朝贵族基本上有实力的都参与到了造反大业当中。后来隋将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败杀死了隋炀帝。之后隋恭帝杨侑继位。李渊起兵攻入长安后废除隋恭帝杨侑自立为帝建立唐朝。而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之后。隋朝就彻底灭亡了。之后李渊等一众军阀开始互相征战。最后李渊获胜,唐朝取代了隋朝。

而东汉末年非常的特殊。虽然从黄巾之乱开始汉朝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的时期。但不管汉朝如何势衰。汉朝依旧存在。后来的董卓乱汉,关中诸侯讨伐董卓。实际上都是因为利益之争。诸侯联合讨董失败后汉朝就陷入了诸侯混战的时期。诸侯之间互相吞并扩张。但不管他们如何扩张。在他们上面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刘协。所以说不管曹操势力如何庞大。曹操只是一个臣子。如果曹操在李渊时期,以他占领北方的势力后就足以称帝了。但汉末时期就完全不可能了。如果曹操敢篡汉自立,到时候不仅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天下军阀群起而攻到局面。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称帝。一方面是他不愿意。另一方面是条件不允许。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1.从讨伐董卓开始,曹操一生征战三十多年。可以说,这么长的时间完全可以平定乱世。但曹操却没能做到。主要原因是,平定三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单凭曹操一人之力是不行,虽然他手下还有许多良才猛将。三国时的乱世极其复杂,除了战局多变外,人事关系也很微妙。

2.曹操自身也有许多缺点,正是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曹操得罪了不少人,惹了不少麻烦,也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比如曹操比较好色,看到别人的老婆就据为己有。再者曹操性格曹操,杀杨修,杀华佗,不得人心。



3.三国时期,前有四百年的汉朝基业,后有晋朝,晋朝后又有了乱世。四百年汉朝基业不是说没就没的。经过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足鼎立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那么,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就得有股强大的力量来破旧立新。但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又是何其艰难!一个诸葛亮就让曹操头疼了。更别说是其他各种力量了。曹操势力强大,但对手也绝对不弱!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有黄盖、甘宁等人。

4.赤壁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曹操一统三国的绝佳时机。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元气大伤。之后,曹操再也无法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蜀汉和东吴联合,也让曹操无从下手。



挟天子以令诸侯失去了政治基础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一开始就失去了政治基础。有很多人反对曹操,虽然不敢言,但在心里都对曹操憎恨至极。所以说曹操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人心,拥护他的人实际上没有几个。

2.曹操父子权力欲望极大,利欲熏心。曹操从一开始就在心里种下了个人欲望。后来,随着战争的进行,曹操把这种欲望不断扩大,甚至凌驾于集体之上。所以说,他的个人主义终将在历史的大潮中失败。


我不是史大郎


个人认为曹操耗尽一生仅仅分的三分之一的天下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对手实在是太强大,其二是大环境过于复杂,而刘邦和李渊相对来说,面临的这两个问题没有曹操的面临的这么严峻,东汉末年,群雄四起,曹操要面对的可不是一两个枭雄,前有董卓,袁绍等人,后有刘备,孙权等人,这种情况下要想统一天下真的是难。


我们可以先来看下,刘邦和李渊夺天下时候的情景,刘邦起义之时,身边有萧何,樊哙等人相助,后来身边有张良,陈平,韩信等人,这样的配置相对来说还是厉害的,而且和刘邦竞争的最大对手是项羽,个人以为项羽虽然说武力值高,但是在政治谋略上却不怎么样,比孙权和刘备等人好对付多了。


小破孩的吃瓜时光


1

曹操统一明不正言不顺

曹魏集团至始至终都背负窜汉骂名,这也是曹操有生之年伟能称帝原因之一

曹操成也挟天子败也协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前期能够获得巨大政治资本,能够以天子名义去征讨各诸侯,但天下百姓好糊弄,那些忠心汉室的大臣却不好糊弄,他们当然知道曹操篡汉,所以始终不归顺曹操

既然协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就说明的大汉皇帝还是有名义上的权威 天下诸侯也名义上承认大汉 虽然都暗自发展势力 但却没有人敢公然脱离朝廷自立为王 因此汉虽衰但未亡,人心仍思汉,因此曹操当时的行为确实是不得人心逆天而行


2

三国时期首次出现南北对峙局面

放眼春秋战国到秦末汉初 各种大小战争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北方 北方是各种势力角逐中心,长江以南被称为南蛮 是各大势力不屑于要的底盘

三国之前诸侯间的争霸基本都在北方,南方多为小诸侯小势力,占领北方 南方基本就望风归附,春秋战国时期 整个南方就一个楚国称的上大国 秦始皇灭了楚国 整个南方都收入囊中, 楚汉争霸时 刘邦项羽都在北方 刘邦灭了项羽 原本被项羽分封在南方的诸侯也自然归附

曹操统一了北方 如果放在之前是完全具备统一天下的可能 但是西汉 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 部分厌倦战争的人逃往南方 荆州 扬州一带 使南方不在是蛮荒之地 而是被打造成鱼米之乡 比如荆州 物产资源非常丰富 富裕程度不亚于北方 因此南方也具备了和北方一争高下的硬性自然条件


3

中兴汉室口号依然有市场

曹操最初也提出驱逐董卓整治朝纲口号,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大忠臣表现 因此前期 忠君爱国的荀彧也为曹操效力 一心匡扶汉室的刘备也曾跟曹操合作过,甚至投靠过曹操,曹操在前期绝对是中兴汉室最有希望的人,但自从协天子后从中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慢慢地开始变化 从晋升丞相到加封魏王 距称帝仅一步之遥 曹操窜汉野心昭然若揭 此时以刘备为首的汉室继承人联合东吴孙权多次打退曹操进攻,曹操统一天下道路被阻


虽然刘备各孙权势力都不及曹操,但东吴有长江天堑阻断南北交通,而且东吴几任大都督能力都不弱,曹操征服东吴比较困难

再看蜀汉,虽然实力较弱但外有秦岭等高山险阻 内有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战略防御性极强 如果蜀汉政通人和内部不出现问题 曹操很难通过武力征服蜀汉

因此东吴和蜀汉防御性如同铜墙铁壁 从外部很难用武力将其征服,只能通过内部瓦解 时间证明是对的,直到曹操去世始终未能统一天下,直到司马昭父子时代才统一天下 蜀汉和东吴灭亡共同特点是内政混乱 轻信宦官 君臣离心 主将不合 才被司马氏轻而易举消灭


所以说曹操所在的时代不具备统一条件 天时 地利 人心都不允许他统一 曹操能统一北方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月影青霜


要看时代的环境,刘邦统一之前是短暂的秦朝,李渊统一之前的隋朝也很短暂,短短的20年的前后都是战乱,人心思定。其次,这两个阶段,原有地主豪强被打压,自己毫无实力,所以刘邦和李渊收获的是人心思定,每个人没有可以依附的对象,只要出现一个最强者,大家就不愿意打下去。穷兵黩武者不可能获得天下。

曹操面临的环境恰恰相反,东汉的豪强势力非常大,所谓的部曲可能跟随了主公数代,利益和感情捆绑在一起,比如袁氏兄弟门生遍天下,各自有忠于的势力,就像家族企业一样,如果没有外部危机,内部争斗不已,一旦有外部危机,大家就会团结在一起。所以用武力是无法征服的,用感情来打动更不可能。

所以古代有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大的规律,不是人可以改变的。


homehouse


因为天下人心向汉,天子年幼但仍为汉帝,况且还有汉室宗亲刘备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