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武帝"?其中一位沒稱帝卻比劉徹更著名

在中國古代的帝王死後都有個諡號,也就是用一兩個字(不過唐宋之後,諡號的字數越來越多,有的多達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 )來詮釋和評價這人的一輩子。有的諡號是高度讚美,如漢文帝劉恆,正所謂"慈惠愛民曰文";有的諡號是極度貶低,如隋煬帝楊廣,正所謂"逆天虐民曰煬"。而諡號為"武"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幹出輝煌軍事業績的,正所謂"威彊敵德曰武"。今天咱們就說說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諡號為"武"的皇帝。

歷史上的第一個諡號為"武"的皇帝,也算是最著名、最厲害的一位,就是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毛主席詩詞中提到的古代五大帝王之一。劉徹這一生也確實極符合"武"這個字,他的"武"除了影響最大的北破匈奴外,還有南平南越、西滅大宛、東征朝鮮。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也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要麼說劉徹能和秦始皇嬴政相提並論呢。當然,也有抨擊他窮兵黷武的。不過無論如何評價,劉徹巨大的歷史作用無可否認。

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

相比於劉徹,第二個"武帝"在歷史上就不太被推崇了,因為他的成功是建立在爺爺、伯父和爸爸給他打好的基礎上,而且他完成了正經事業後就變得荒淫怠政了,他死後沒多久,他建立的國家就崩潰了。這人就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師的侄子、司馬昭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236—290)。雖然他滅掉東吳,結束三國分裂的貢獻蠻大,但他的一些"昏招"也埋下了西晉滅亡的禍根,他死後沒多久就是"八王之亂",接著就是"五胡亂華",天下比三國更亂了。

說到"五胡亂華",正好這五胡十六國中也有兩個武帝:建立成漢的氐族人李雄(274—334)和後趙第三個皇帝、羯族人石虎(295—349)。成武帝李雄很不錯,他攻克成都建立成漢後,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而趙武帝石虎雖然打仗厲害,卻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暴君,整天遊獵無度、大施酷刑,還搶人妻女,連自己兒子也給虐殺了。

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

第五個"武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個貧民出身、白手起家的皇帝之一。即南朝劉宋的建立者——宋武帝劉裕(363—422)。此人出自於東晉精銳的北府兵,鎮壓起義起家,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在一系列戰役中連連得手,十六國中的南燕和後秦都是他北伐給滅掉的。由於戰功蓋世,他逐漸掌握了東晉的大權,最終弄死了晉朝皇帝,自己稱帝,開創了南朝的宋。劉裕諡號為"武",為人夠狠,但他的文治很不錯,在位時廢苛政,尚節儉,重教育,是個愛護百姓的好皇帝。

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

第六個"武帝"也是南朝的——齊武帝蕭賾(440—493),他是南朝蕭齊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齊的建立者齊高帝蕭道成的兒子。此君雖諡號是"武",但其軍事業績不算太突出,也就是平定了一些內亂,擊敗過一次北魏,他的成就更多體現在文治上,打敗北魏後,他和北魏通好,安心發展經濟和文化,使百姓可以休養生息,而且其生活特別簡樸。

第七個"武帝"還是南朝的,前期很厲害,後期挺悲劇。即南朝梁朝的建立者梁武帝蕭衍(464—549)。他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算是皇親國戚。蕭衍文武雙全,博學多才又精通軍事,他長期擔任南齊的武將,戰功赫赫,逐漸掌握了南齊大權,後代齊自立,建立梁朝。在位期間,蕭衍對外多次大敗北魏軍,對內發展經濟,興盛文化,節儉勤政。但他篤信佛教,晚年更甚,大建寺廟,甚至數次親自去寺廟出家,最終導致侯景之亂,首都建康(今江蘇南京)陷落,他自己也落得個86歲高齡被困內宮餓死的結局。

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

第八個"武帝"依舊是南朝的,陳朝的建立者陳武帝陳霸先(503—559)——看這南朝真有趣,共出了四位武帝呢。陳霸先挺好玩,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自己姓作為國號的皇帝。和南朝其他開國皇帝一樣,他也是武將出身,精於軍事,通過平侯景之亂和擊敗對手王僧辯而掌握了南梁的軍政大權,還打敗過北齊軍隊。時機一成熟,他馬上代梁自立,建立陳朝。他的南陳僅存在了33年就被隋朝滅掉了(當時在位的是陳霸先的侄孫陳後主陳叔寶),成為南朝的末代朝代。

第九個"武帝"是北朝的周武帝宇文邕(543—578),這位漢化的鮮卑族皇帝絕對稱得上雄才大略。他是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的兒子,但即皇帝位時,北周大權掌握在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手裡,宇文邕秘密積蓄自己的實力,後突然誅殺了宇文護並剷除其勢力。大權獨攬後,他滅掉了在北方和北周並列的北齊,還打算北伐突厥、南下滅陳。可是這位雄才君主36歲就病逝了。他為後來的隋朝統一天下打下了了好基礎,隋文帝楊堅就是他的部下,也是他的親家(楊堅的女兒是宇文邕之子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但他當初哪裡能想到,親家會終結了他的北周。

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

除了這九個"武帝",歷史上還有一些諡號雖有"武"但在"武"前或"武"後還多了一個字的皇帝,當然,這個字也都是好詞兒。最著名的就是那位東漢的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前5—57),他可是歷史上近乎完美的好皇帝,精通軍事戰無不勝,又擅長文治體恤百姓,"光武中興"名垂青史。而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這類倆字的"武帝"最多,比如:

十六國時後秦的建立者——秦武昭帝姚萇(329—393),他是"五胡"之一的羌人,那位十六國最傑出的君主、統一中國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就是這個姚萇給逮著勒死的。

後燕的建立者——燕成武帝慕容垂(326—396),這位鮮卑豪傑文武雙全,十三歲就上陣,一生征戰無數,敗東晉、滅西燕、破北魏,堪稱不敗戰神。

後涼的建立者——涼懿武帝呂光(337—399),武力值超強的氐族猛將,曾率軍討伐西域,威名大震。

南燕的建立者——燕獻武帝慕容德(336—405),慕容垂的弟弟,甚是英武,為他哥立功不少,後燕被北魏打殘後,他跑去獨立,建立了南燕。

胡夏的建立者——夏武烈帝赫連勃勃(381—425);匈奴美男子,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原是後秦武將,後自立建"夏",打遍周邊無敵手。

南北朝北魏的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鮮卑族梟雄,締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以其掃平草原諸多部落,重創後燕和後秦。但在位後期大腦抽筋,喜怒無常,動輒殺人,結果被自己兒子給殺了,死時才三十九歲。

北魏第三位皇帝——魏太武帝拓跋燾(408—452),拓跋珪的孫子,騎兵戰高手,大破柔然(蒙古草原民族),滅掉胡夏、北燕和北涼,統一了中國北方,還征服西域。其文治也相當厲害,使得境內百姓康樂。但後期和他爺爺一樣,也糊塗了,結果死於宦官之手。

北魏第八位皇帝——魏宣武帝元恪(483—515),拓跋燾的後代。因為他爸魏孝文帝元弘遷都搞漢化,所以改漢姓了。元恪是和梁武帝蕭衍一樣,也是個超級信佛的皇帝,雖然對柔然和南朝取得了一些軍事勝利,但也打了好些敗仗,而且在位國家貪腐嚴重,北魏也走了下坡路。這位皇帝諡號裡的"武",有點牽強。

北齊第四位皇帝——齊武成帝高湛(537—569),這位諡號裡的"武"也挺牽強,這個被鮮卑化的漢人帥哥雖打敗過北周軍隊,但不算太輝煌的戰績,而且他在位時任用一幫奸臣小人,還挺荒淫。他死後沒多久,北齊就被北周滅了。

歷史上,還有幾位特殊的"武帝",他們都沒有正式稱帝,但因為他們的赫赫戰功為兒子們稱帝打下了基礎,所以兒子登基後就把老爸追諡為"武帝"了。一位是唐末五代十國的沙陀族的李克用(856—908),綽號"獨眼龍"和"飛虎子"的他勇猛過人,鎮壓黃巢有功,表面效忠唐朝皇帝,實則擁兵自立於太原,和另一個軍閥、篡唐建立後梁的朱溫長期對抗。他死後不久,他兒子李存勖建立後唐,追尊了老爸。

另一位挺著名,就是後金的建立者,也是後來清朝的奠基者——滿族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關於他,相信大夥都挺熟悉,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女真(即滿族)各部,創建八旗制度,打得明朝損兵折將,但遭遇袁崇煥的大炮就不行了。他去世後,他的兒子皇太極接班,繼續征戰,改國號為"大清"。努爾哈赤的這個"武帝"諡號,挺有意思,因為唐朝開始,人們就習慣以廟號而不是以諡號來稱呼皇帝了,比如李世民,人們都以廟號稱他為"唐太宗",而不是稱他的諡號"唐文帝",因為諡號越來越長了,這李世民一開始是"文帝",後來又被加了一大堆字。努爾哈赤也是,一開始是"武帝",後來也被加了一大堆字,所以習慣上稱呼他的廟號為"清太祖",而不是諡號"清武帝"。

除了劉徹,中國還有多少

沒稱帝被追諡為"武帝"的,最著名的一位,我不說他的名字,諸位也知道,因為他絕對是家喻戶曉,甚至比漢武帝劉徹更著名——好多小朋友不知道劉徹是誰也知道他。此君乃東漢末年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和大文學家,他憑藉高超的手段"挾天子以令諸侯",滅掉袁紹、袁術、呂布、韓遂、張魯等割據群雄,還北伐烏桓大獲全勝,一統了中國北方,雖在赤壁之戰中受挫,但並不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他的手下都是傑出的謀臣武將,他的詩句是千古名篇。他死後,他兒子篡漢建魏,追尊他為武帝。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