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高齡產婦生孩子自私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晚婚晚育。而從醫學角度上說,35歲以上的孕媽媽,都被視為高齡產婦。

如果30多歲生孩子還可以接受的話,那麼40多歲、50多歲甚至60多歲還在生孩子的話,就會引來很多非議。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國家,這些真正的高齡產婦被很多人稱之為“自私鬼”。

“你年齡這麼大,而孩子這麼小,年紀輕輕就要經歷父母別離,怎麼能這麼殘忍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今天就我們一起走進澳洲大齡產婦 Caren Chesler 的世界,瞭解她作為一名大齡產婦的遭遇與看法。

也許看完之後,你才能更瞭解真實的大齡產婦……,改變過激的看法與偏見!

她的講述如下:

那年我47歲、丈夫51歲的時候,我們有了兒子 Eddie 。我記得那時我就擔憂,孩子未長大,作為父母的我們卻已經老了,該怎麼辦?

我還擔心人們會誤認為我們是兒子的祖父母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即使是我的兒子,也曾經很困惑。

當他1歲時,我帶他去了海灘,他坐在沙灘上,看著一個戴帽子的男人朝我們走過來的時候,眼睛一下子亮了。他以為那是他爸爸,其實是我們的鄰居Paul,一個70歲的退休心臟病專家。

我對我的丈夫 Bruce 說:“他還是個孩子,視力還沒有發育好。”

“他看到的可能和昆蟲看到的一樣,就像你從萬花筒裡看到的畫面似的。”

我們的年齡還存在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我的視力正在惡化,一切都變得模糊了。我畫眼線也畫得更大膽了,因為我看不清自己的眼瞼輪廓,只能一遍再一遍的描繪,而且越塗越厚。

如果說視力還算是小事情,那麼力氣變小則是更糟糕的事實。這不是說我抱不動我的孩子,只是抱起來之後我抬不起我的胳膊。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我懷孕的時候曾在地鐵站看見了一個推嬰兒車的女人,在樓梯口她抬著嬰兒車就好像手裡拿的只是一盒雞蛋或者幾條毛巾,很輕鬆地走了上去。

走在她後面的我,手裡只拿了一份輕薄的報紙,就這樣爬樓梯的時候已經氣喘吁吁了。也許,生孩子是年輕人的權利。

我在懷孕期間,拜訪了一位兩個孩子的朋友,我陪她著在小學門口接孩子。男孩很小很可愛。但女孩卻一直用懷疑的、甚至帶著輕蔑的目光打量著我。

我猜測,她可能在想為什麼會有像我這麼大的孕婦?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紐約》雜誌曾經做過一個封面故事,講述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50多歲的時候生孩子。封面照片是一名裸體孕婦的側面照-這是 Demi Moore 為《名利場》雜誌拍攝的封面,但她的臉卻變成了一位60多歲的女性。

這篇題為《Parents of a Certain Age》的文章引起了人們的憤怒,但我認為正是這張照片促使他們在該雜誌留下了266條惡毒的評論。

我知道我不應該去看著評論,它們只會讓我作為一個高齡母親而感到難過。但我瀏覽了雜誌網頁上的評論,看到了他們說高齡的父母都是“自私”的,還有說“更年期是有原因的”。

一位化名為“瘋狂世界”的網友這樣說道:“還有什麼比你故意讓孩子過早地失去父母,或者增加額外負擔照顧年邁的你的情況下,還堅持生孩子更自私的呢?”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我也寫了一條評論:“我47歲有了一個孩子。我不認為這樣做是自私的。我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他的父母比他的朋友死得過早而感到悲傷,這也讓我很痛苦,但我希望在那之前,他獲得到所有的愛、關心和養育可以彌補這一點。”

有5個人對我的評論點贊,也許是因為他們也是高齡父母所以感同深受,也許他們認識的人有這種情況。

我在評論中想說而沒有說的則是,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去世時才62歲,這讓我在38歲失去了父親。他錯過了我的婚禮、也從未見過他的外孫。這讓我感到很難過。但他在很年輕時就生下我時,還是一樣錯過了這些經歷。

從某些方面來說,Eddie有大齡的父母是幸運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變得更成熟、更以人為中心,有一種遠見和幸福感,這些都是年輕父母所沒有的。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的。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我們是多麼渴望擁有他,這麼多年不曾有孩子,就好像被困在荒漠很久的人第一次在家裡吃上一頓大餐一樣,很難想象他是怎麼被寵愛長大的。

他還能從一個更安全、純潔的時代成長起來的父母那裡獲益。在那個年代裡,人們可以在公共汽車在附近玩球,可以不在家長陪伴下的萬聖節裡,去鄰居那裡討要糖果不給就搗亂的遊戲,那時的歌曲裡有甜美的歌詞,不必為了上大學而在中學拼命學習。

我們是在那個真實的、有天真、又真誠的年代裡長大的,這讓我們不會有焦慮,執著或者明確方向的要求。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我兒子和 Cat Stevens 和 Leonard Cohen 吃早餐,又和 Simon 、 Garfunkel 、 Neil Young一起吃晚餐。他跟著 Santana 學會了跳舞,之後我把那髒髒的小腳丫放在沒有被抗菌液擦過的木桌上蹦跳。

當他不高興時,我們會放 Marlo Thomas CD的Free to Be…You and Me”,這可以讓他平靜下來。

前一段時候我寫過一篇關於越來越多的8歲孩子試圖自殺以及一些專家如何將其歸咎於社交媒體上的欺凌和疏離的文章。

我8歲的兒子不會存在這些高科技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因為他要到30歲時才會有iPad或手機。

我和丈夫很早就決定了這個一點,尤其是看到一對夫婦和一個小男孩在餐廳用餐後,他整個用餐過程都戴著耳機,目不轉睛地看著iPad之後。我們想的是,為什麼要生孩子?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有一天早上,當我坐在電腦前的時候,我想起了一位母親,她告訴我她最近在幫讀研究生的兒子搬家。

然後我進行了一下計算:我現在55歲,兒子8歲,當他讀研究生時,我都快70歲了。我想象著自己在他的宿舍裡幫著整理衣服的畫面。

“天,如果我現在擔心人們誤以為我是兒子的祖母,那麼到了他讀研的那一天,就肯定會認為我就是他的祖母。”

就在這時,還穿著睡衣、躺在我旁邊沙發的兒子,還在等著我給他蓋上毛毯。他輕聲地說:“媽媽,你能幫我蓋好被子嗎?”

突然間我腦子關於年齡和身份的想法都煙消雲散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在看到這裡時是什麼樣的想法?

比起從小天天看不到父母身影,只能呆在家裡和各種玩具為伍,或者天天伴隨著家長教育焦慮而不得不天天上課外輔導班、又或者從小跟隨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長大的孩子,也許 Eddie 才更幸福、獨立!

大家覺得呢?

高齡才生孩子,是偉大的抉擇,還是自私行為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