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教給孩子“孔融讓梨”

的道理,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分享,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這是孩子“自私”、“不懂事”的一種表現,其實孩子不願分享是天性,想要孩子學會分享需要家長的引導。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小張發現最近女兒的行為變得很自私,小張非常的傷心,那是因為前幾天小張給女兒買了一堆零食,當小張拿起一個的時候,女兒卻馬上搶過來,小張問:“這個東西我都不能吃嗎?”

女兒雖然沒有說話,但是表達的意思卻很清楚,那是她自己的食物誰都不能吃,小張看到女兒這樣的行為,覺得非常傷心,很多孩子都會有不愛分享的表現,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呢?

  • 處於自我意識萌芽階段,有了物主權

我們會發現一般孩子在0~1歲的時候,還是願意把東西分享給別人的,但是當孩子長到2~3歲這個階段,就會出現明確的自我意識,並且有了很強烈的物主權

他會認為能拿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佔有慾很強,這種強烈的不願分享的意識是正常的,家長們不必過於憂心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 不能全面的感知他人的情緒

一般不願分享的孩子,都具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很難洞察到別人的情緒與感受

所以當別人明確的提出要他的某個東西時,孩子會表現出拒絕分享的行為,因為他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並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 家庭氣氛的影響

一項科學研究表示:在家庭氣氛苛刻的環境中長大的寶寶,會更加以自我為中心,也會表現得更加自私,不懂得分享的意義,也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而在家庭氛圍融洽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願意與人分享。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主動分享呢?

1、父母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分享

雖然說孩子不會分享是天性,但是我們會發現年紀越大的孩子,就會願意分享,如果父母不及時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可能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出現自私的行為,這是我們都不樂意看到的。

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學會分享,比如說,父母兩人之間可以建立一種融洽的分享關係,在家庭活動中父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並表現融洽,這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分享能夠帶來美好。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2、在滿足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很多父母經常會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表現得這麼小氣,其實我們不妨看一下父母有沒有滿足孩子,如果一個孩子想要的東西足夠了,一般來說他都不會小氣,並且還會非常樂意跟別人分享

所以在教育孩子學會主動分享時,一定要在滿足孩子的前提下,如果還沒有滿足孩子就讓他與別人分享,就會使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3、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強迫孩子分享

孩子越長大分享意識會更加強烈,但是很多孩子慢慢的不愛分享,往往都是因為家長強迫孩子分享造成的。

有的時候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孩子本來不想分享他的東西,但是家長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就會逼迫孩子分享,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尊重,慢慢的會更加不願意分享。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其實讓孩子學會分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讓孩子在分享的過程中能得到快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讓孩子學會分享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逼迫孩子。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青青為家長們推薦2本有關性格、品質培養的繪本——《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採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每冊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分別培養寶寶的愛心、樂觀、自信、分享、勇氣、善良等品質,讓寶寶懂得分享。

孩子拒絕分享是“自私”?這3大要點父母若沒了解,就別怪娃自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