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人际关系,要缩小自己,勇于承担,乐于配合。

增进人际关系,要缩小自己,勇于承担,乐于配合。

有句话叫:社会经不起细看,人性经不起细究。一个内心充满自卑的人往往才喜欢高傲,其实不完全对;于我而言,这个世界的复杂,其实只是人心复杂;这个世界丑陋,其实只是人心险恶;这个世界阴暗,其实只是人心狡诈。


不妨仔细观察,有时真正差不多高傲的人嘛!一般是心理作用外加现实条件而使一个人有高傲的资本。他们因为高傲而认为自己比他人尊贵,而产生了看不起人的看法,其实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相信一个人而已, 他们的内心也是很脆弱的,他们有的时候心里也是很自卑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

还有一种高傲的人,通常都是俗话说,无中生有,挑拨离间,撒泼打滚,摩口膏舌,诬陷诽谤,父母的遗传基因,兄弟姐妹有点得势就自我感觉良好,比如任个一官半职,哪怕是一个局里的普通工作人员,就高高在上不得了,惯用人性扭曲达到心里满足,用道德沦丧来抬高自己。无耻下作到极致是她们做人的宗旨。

其实就是面相高傲,在面相学上又有什么特征呢?就让小编我来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子吧。

首先是下巴外凸的人,如果一个人的下巴看上去属于外凸型的,那么其实这个人的性格也是比较高傲的。这样的人经常会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所以就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最好的,因此这样的人自然也就很容易的会变得比较高傲,不仅高傲而且还容易错误评估自己的能力,变得自大。

然后是丹凤眼的人,其实,虽然说到能力的话,丹凤眼的人能力是比较好的,但是这样的人却也属于高傲的类型。丹凤眼的人之所以高傲,虽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性格方面的问题,因为其自尊心比较重。因此其虽然高傲,但不自大。

另外就是上翘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嘴巴比较上翘的话,其实这个人也是比较高傲的,这样的人不仅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的高傲,而且还会对别人不屑一顾,看不上任何人。当然其对自己的能力,其实也是过度错误评估了的。这样的人就属于大家说的“本事不大口气大”的类型。

还有眼角斜视,一个人的眼睛,如果看上去隐隐有一些斜视的话,其实这个人也是属于比较高傲的类型的。因为这样的人,在面相学上属于目中无人之人。这样的人不管与什么人接触,都会表现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因此其自然属于高傲自大的类型了。

最后是眼白过多的人,一个人的眼白如果过于多,其实也是属于目中无人的类型。这样的人不仅目中无人,而且还会很容易的就成为一个不屑于与人交流的人。这样的人通常都是可以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的,但是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其变得更加的不想与人沟通,因此自然也是高傲自大的。

上面列举了一些高傲自大的人的面相特征,如果你看到身边有这样的人,那么如果你还不了解对方的话最好就是保持一点距离,因为这样的人比较目中无人。

对我来说;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之心的人才被称之为骄傲,而其余那些什么也不做,内心只为自己骄傲的人根本配不上“骄傲”这两个字。

骄傲这两个字是送给英雄的,而你什么也不是,根本配不上他们,所以不要再亵渎这两个字了。

骄傲的人,往往通过骄傲来掩饰自己的卑怯。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一味地与超过自己的人去争高下,结果往往是非常不堪的。

人要有自信,但不要自负,人要有自尊,但不要自大,人要自谦,但不要自卑。在让自己做到这些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要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夜郎自大。

人从根本上最相信的是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有点自大狂。但人最不相信的也是自己,因为他们无法简简单单地和自己在一起。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气与傲骨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常人很难做到收放自如、毫不越界。傲气则是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一定要戒掉这个坏毛病。

骄傲的人是最令人讨厌的,这种人认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是对的。做事情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在乎自己的成就与名声,这种人非常令人唾弃。

一身傲气的活着反而让世人更加反感你,遇见你这样的人,别人都会绕道而行,因为你身上的那股气质令人绝望。

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不要整日唯我独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你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还没有到这么厉害的地步。

做人不要太苛刻,更不能太自傲,更不能恃才傲物,要做一个低调谦虚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青睐。

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如果想走出阴影,那就让你的脸面向阳光;如果你想告别懦弱,那就让心在历练中慢慢坚强;如果你想保鲜爱情,那就在奋斗中改变原先的模样;如果你想摆脱平凡的生活,那就努力让自己高傲的飞翔。

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这个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走,总会有路;如果退缩,就只能选择感伤。

自我反省,如果自己理亏,哪怕面对手无寸铁的布衣百姓,我能不害怕得心惊肉跳吗?相反,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够理直气壮,无愧于良心道理,即使面前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

虽千万人吾往矣”,并不是在描绘一种任侠的霸气,而是建立在理性和道义基础上的大勇。这种勇气,跟李敖先生那种特立独行、百无禁忌,或者《天龙八部》里独闯聚贤庄的乔峰大侠那种快意恩仇、视死如归,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谓“有理不在声高”,站在公理正义一边的人,是道义上的强者,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所以能无所畏惧。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志,是气的统帅;气充塞在人体全身。志朝向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所以说:“要做到不动心,一定要坚守这个志,同时不要让气走向偏狭极端!”

不加约束、意气用事地只凭一身蛮力行事,只能是盲勇、小勇和血气之勇,所以孟子告诫人们要“持志”而不能“暴气”,“志”作为内在信念,应成为人们追求和固守的目标,对于“勇”这种“气”不可任意获取、操之过急或盲目助长,也不能目的性太强,而应当于立“志”、养“气”中长期培养。

一个人如果自认为光明磊落而变得固执己见,偏激狭隘,那就是“暴气”。大丈夫之气是平和而坚韧,宽容而有原则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生理作用与心理作用兼而有之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情感态度,它极端刚强、宏大,如果以正义、直道来支持它、充实它,而且留心不去刻意地拔苗助长,那么它就涌流不息,以至于如江河决堤无可阻挡,最终“上下与天地同流”,达到天人一体的境地。

“浩然之气”是大丈夫人格力量的源泉,有了这股气,就有了“匹夫不可夺志”的胆识,就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就有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生命力,只要培养得法,一个人的精神生命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从而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

至大至刚的的浩然之气是一种智慧之气、修养之气,孟子的浩然正气应该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根本,成功之动力,正如雨果所说:“人有了物质才能够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够生活。”

诐bì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闪烁其词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

孟子宣称他的优点有两个:一个是善养浩然之气,另一个是知言。什么是知言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其中四种话语言论要警惕,就是孟子说的“诐辞”、“淫辞”、“邪辞”、“遁辞”,不被这四种言论所误,生活就不会出现偏差。

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也就是一个明智的人,他能认识到生活的阴暗面,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蛊惑人心的谎言和欺骗,他能辨识这些谎言和欺骗。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可以使人心悦诚服。

“德”没有上下之分、主仆之分,有的只是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因为只有在这种对等的人格基础之上,才能使“德”真正发挥作用,也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持久有力,以力量和权势压服人是不能长久的。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善良的品德,就是帮助别人行善。有道德的人最突出特征就是帮助天下的人行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应该鼓动和大家一起为善。一个人光是自己正直善良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辅助或者凝聚众人一起行善,这体现了一种利他精神。

没有一个人是孤立的,谁都不是一座岛屿,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就像灯塔一样,能招引更多的人奔向他,得人心者得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大丈夫”就是那些具有独立不依的精神和勇气之人,这样的人能够自我决断,可以自由地依据道义、良知行事,无论是面临饥寒愁苦、声色货利还是威逼利诱、穷达生死等严峻考验,他们都能够坚持正义立场,保持人格独立和气节。

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的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胸怀宽广的人。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凡是行为有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归向他。

一个光明磊落的人的亲和力来自于自身的正直。在人际关系中遭到对方的无礼,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错误,要及时改正。那些有错不改,反而文过饰非的人就不是坦坦荡荡的人了,会被大家深恶痛绝。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要有个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关于“大信”与“小信”的问题,也就是“信”的通达权变问题,可以这么说,一方面,“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最典型的就是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而不知变通。比如说,难道对你的敌人也要讲“信用”吗?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通权达变。通权达变的标准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惟义所在”,这是最基本的不能放弃的东西,也是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的原则。

大丈夫不是莽夫,不是一根筋,而是懂得适当变通,不一定非要说到做到,但是所作所为符合道义这个原则是不能变通的。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某个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人的善性和志向往往是在极端困难的人生处境中得到培养和激励的。孟子主张把一般人视为不幸命运的境遇视为上天对人的造就,应该以坚忍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的情感态度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当我们发现人生是一项太沉重的工作,因此很累、很艰难时,孟轲的这句话将是我们找寻人生乐观主义的依据。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一切我都具备了。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与人交往和处事,只要推行恕道,严己宽人,就会取得成功,并且气度和境界会越来越大,如同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得社会全体和世界万物之助,为自己谋福,路会越走越窄;为众人谋福,路会越来越宽,自己的福利自然在其中了,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人了解你的时候,你安然无欲,悠然无所求;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你也同样安然无欲,悠然无所求。

一个光明磊落、问心无愧的人,不会在意外界的评价,对外部无所欲求,因为他的内心自足,不须外部的东西来填充。

当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领悟达到一定境界,他的追求就超乎众人,非常人可以理解,即便同情了解,也不能全然领会。可是,如果这样一个人,光明磊落地面对自己不被了解,甚至被诬陷诽谤的现状,安然面对自己的苦难和困境,那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境界。

我们普通人达不到这种境界,也不妨多经营自己的内心世界,适当过滤外部的烦扰信息,就可获得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我想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孔孟到思孟,大学、中庸成为儒家学说精华中的精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修身思想成为主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家思想从此不再只是规范,而是有了更多哲学的味道。

今天我们谈孔孟之道,如果还放在社会规范里思考,就会问题多多——现代法制社会往哪里摆?如果从人生哲学的意义来思考就会顺畅得多。用王阳明的话说,用一个“诚”字,修好你的“心”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

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这里的“藐之”不是恃才傲物,故意不把地位高的人放在眼里,而是“以德抗位”,任何有德行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操守和信仰,不会因为对方的地位和权势而放弃了自己的信念。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

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的私欲杂念越少,他的心态就越光明磊落,为人就越坦荡洒脱。一个过着荒淫安逸生活的人,他的体质会每下愈况,他的精神会萎靡不振,是无论多少营养物质、补品和药品都无法挽救的,因为欲望在不停地吞噬他的生命能量,而清心寡欲的人都会有一张恬淡平静、健康红润的脸。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