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

ID:shuosanguo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并不独自领兵,却往往受到主公或是将军们的器重。他们并不擅战,但往往简单几句话即可扭转战局,我们称这类人叫军师。

三国时期,也是军师们大放异彩的时代。刘备有诸葛亮,法正,庞统;曹操有郭嘉,荀彧,程昱……一个个精彩的判断,一次次胜利的结局。军师在那个知识垄断年代,往往奇货可居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位军师,他并不出名,但他仍然为自己的主公竭尽全力,但最后仍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王甫。

王甫,字国山,广汉郡郪县人。东汉兴平、建安年间,王甫效力于割据益州的刘璋,担任州书佐,就是主办文书的佐吏。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王甫随刘璋归降刘备。刘备起用蜀中诸多人才,王甫也被任命为为绵竹令。在位期间表现出色,不久,王甫就受到刘备的重用,被调赴荆州,任命为荆州议曹从事,相当于参谋,协助关羽镇守荆州,而在《三国演义》中,王甫自此成为关羽阵中军师的角色。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关羽攻拔襄阳之后,王甫第一时间提醒关羽防备东吴吕蒙的袭击,关羽认可此计,便沿江造烽火台,这让吕蒙也头疼了也好一阵。

关羽要出征樊城时,王甫力谏关羽留下赵累守荆州。关羽气傲没有采纳,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王甫的判断是正确的,关羽后悔也已经晚了。

关羽败走麦城前,王甫的最后一个谏言是“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关羽却说“虽有埋伏,吾何惧哉!”还是没有听从。结果关羽父子被害于小路。而王甫留守麦城,关羽被害后,拒绝吴国招降,坠城而死。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作为一名小人物,王甫并未像诸葛亮那样留名。但此三计,就能充分体现出他的智囊本色。

兴建烽火台,深刻了解两国关系,知晓利益是两国共存之本。

换人留荆州,了解关羽与荆州豪族之间的不睦,用亲信替换不可控的人员。

撤退走大路,了解人心,逆向思维推断安全路线。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可以这么说,王甫无论在抓重点,识人心方面绝对可靠。只可惜,他面对的是那个人不是曹操,不是刘备本人,而是自傲的老关羽。有时候,不得不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三国演义》中的王甫,随着麦城上的一跃,随关羽而去。而历史上的王甫也在三年之后的夷陵之战,死于撤退的乱军之中……

关羽如果听从这个军师的计谋,或可保荆州全境,至少不会败亡麦城

如果关羽能够对王甫再信任一些呢?结局会否不同?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荆州会不会丢另说,但至少我们读的《三国演义》,一代名将关羽不会在麦城戛然而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