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德云社表演的传统相声框架结构都差不多,是否也是一种"公式相声"?

七号足球


我们现在理解的“公式相声”一般指的是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烨夫妇的那一套理论,即运用他那个所谓的公式,计算出观众在什么时间会笑,会笑多久,然后根据观众的反应反过来创作更能激发观众笑点的作品。

关于“公式相声”乍一看是很奇葩的理论,但是我最近得到了李宏烨写的那本书,大概浏览了一下,觉得他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李宏烨利用自己2003-2012这将近十年时间的演出经验,统计了观众反应的数据,比如伦理哏的包袱观众会笑多久,谐音哏的包袱观众会笑多久等等,他统计了各种各样的包袱类型,在什么样的时间段,观众持续笑的时间。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大数据。李宏烨通过概率学和统计学,对相声表演过程做出可量化的数据模型,然后分析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由此得出所谓有限元的公式,并将其运用到相声创作中去,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包袱,演员就创作表演什么样的内容,投其所好而已,在相声中叫作“把点开活”,道理是相通的。李宏烨的问题在于,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的云山雾罩的,认为他说话着三不着两,所以对他的一套理论完全不屑一顾。直到现在,抨击李宏烨的人估计也没有几个人真正看过他的书,了解他的想法。

李宏烨是个聪明人,能够将相声前辈一百多年总结的经验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一个创举;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光有智商还不够,情商的作用更重要。李宏烨与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中的交锋显示,他的情商可能是负数,才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传统相声和李宏烨的公式相声并不是一回事,但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公式相声”。传统相声经相声前辈创作和表演以后,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相声人的认可,并通过结合时代特点的再加工,保持其生命力。


那么,传统相声的框架结构是否也是一种“公式”呢?我认为是的。自然科学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即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是能够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比如基本的勾股定理,无论一个直角三角形怎么变化,通过两条边的长度就能够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只需要将数字代入公式即可。


传统相声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有了传统相声的框架结构,再将当下流行的元素代入进去,就可以创作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传统相声。


创作相声作品是如此,创作相声包袱更是如此。相声前辈们已经将组成相声包袱的各种固定方法总结得非常到位,比如前文提到的伦理哏、谐音哏还有打哏等各色各样的方法;相声演员只要掌握了这些技法,就能够举一反三,源源不断的创作出新包袱。


我们这个社会,处处都是有章可循的,无论是有形的法律法规,还是无形的仁义道德,都是一种“公式”;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公式转,这就是一个“公式社会”。

公式框定了一个合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我们可以自由发挥,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李宏烨的“公式相声”更像机器,而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孙破天


传统相声都有自己的框架

传统相声有自己的框架,跟现在建筑一样先有架构然后才有房屋。

比如黄鹤楼这个经常演出的段子,他什么时候甩包袱都是固定的,最多是早甩晚甩的区别,大的框架就是这样,现在的相声演员没有改动框架的能力,这比创作新活还难。一般都是换相声里面的包袱,使相声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

某博士其实他也可以说传统相声,《传统相声大全》记录的很清楚了,自己拿着去添加包袱就行了,反正现在大部分相声社都说过这些段子。

最后,相声都有自己的框架,最多是局部不同,只要喜欢相声的人都可以自己添加包袱演出,大学相声社就很多同学试着说过段子,都还不错。


剪辑开心师


德云社表演的传统相声就应该有框架,毕竟都是郭德纲教出来的,而他们并不是公式相声,与公式相声的差别很大。现在的公式相声特指交大博士李宏烨的相声,不好笑,还公式化。

德云社的传统相声框架差不多很正常

德云社旗下几百个艺人,基本全是郭德纲的徒弟,其他不是郭德纲徒弟的,相声风格也受了郭德纲的影响,风格差不多。


德云社的传统相声框架肯定是差不多的,他们本来就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再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把更好的作品带给观众。

郭德纲对于传统文化有颇深的研究,他很多的作品完全都是老段子,比如《汾河湾》等。他也教给过他的徒弟,而徒弟们在他的作品上有适当的创新,但整体的框架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可就这样,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表演,还是有不同的效果。同样的包袱,表演多次仍然能够很响,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拿《汾河湾》这一个相声段子来说,岳云鹏曾经表演过,张云雷也曾经表演过,他们表演的风格都同郭德纲的不一样,但大体上的框架是没有什么变化,效果却一样,都很受欢迎。

《汾河湾》现在已经成为了德云社的经典老段子,在很多场合都被德云社的不同相声演员表演过,但每次换不同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公式相声是指李宏烨的相声

现在的公式相声是特指交大博士李宏烨创立的相声,不好笑,没有笑点,公式化,但李宏烨却自认为是相声的创新。

公式相声在之前是没听过的,后面被网友关注,是由于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李宏烨当众怼了郭德纲,而登上新闻热搜,从而让粉丝记住了李宏烨以及他所创立的公式相声。

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大概什么是公式相声,所谓的公式相声,就是用公式计算出观众的笑点,笑多久,然后再来创作作品。

看了李宏烨表演的作品以后,一点都不好笑,太格式化了,生搬硬套,根本没有温情,没有人情味,不接地气,一点都不感兴趣。

德云社的相声最受欢迎

德云社现在大红大紫,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相声演员涌现出来,很多人已经开始开商演了,以后商演的队伍还会壮大。

可以说现在德云社遍地开花,从而也让中国的相声复兴了。那么多年轻人都开始喜欢相声,愿意买票去看相声,这是好事。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德云社相声很接地气,生活化,深受观众的欢迎,才能够有市场。现在的人听相声就是为了开心一笑,而他们听德云社的相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确实能够获得快乐,愿意为之付出。

现在德云社的门票都是一票难,以后还会越来越受欢迎,因为现在的人压力很大,太需要欢乐了。

公式相声一点都不好笑,还令人反感。只有德云社的相声才是真正的主流相声,大众喜欢的相声,适合大众口味的相声。

李宏烨现在的重心不在公式相声,而是借公式相声炒作自己,制造话题,到处蹭热度,只为获取名利,他和他的公式相声是走不远的。


R娱记


艺术创作是有模板和模式套路的。很多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在总结创作。比如我说个故事,你猜是哪部小说。

弟弟英雄了得,武艺高强,有打虎经历,而且好酒。哥哥平庸,但嫂子是绝色美女。嫂子暗里喜欢弟弟,曾尝试勾引无果。嫂子风流,暗地里勾搭上一个姘头。而且二人联合害死哥哥。后事发,这对奸夫淫妇双双身死。

这不是水浒吗?错,这是天龙八部。两部作品都用了相同的情节模式而已。

相声也一样。


小蔡890


传统相声和公式相声所谓的公式差别还是很大的。

其实区分这种框架和公式的区别,我们可以把相声和写作来做一下比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声和写作还是很像的。

虽然相声是一种表演艺术,很多曲艺的演唱,传统戏剧的架子,这些占比很大,就是腿子活和柳活。

但是当你要把相声框架跟公式相声来比较的时候,很明显的是把相声局限化了,距现在只靠说的段子里了。

我们把这个且成为狭义的相声。

我们把这种狭义的相声和写作对比一下就知道,写作也是有框架的,有时候还很严格。比如我们学过的,议论文一般的三个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几乎所有的议论文都在这三种形式里面了。这是前人给总结出来的写作经验。

你说,我不。我就想写分分分。总总总。这样的形式可不可以呢?你可以试,随便,但是一般观念里成熟的议论文应该在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个框架里的。

相声段子的框架有时候就跟这个一样。垫话、瓢把,正活、底。

然后另外的传统相声一遍拆洗一遍新的问题,他不能算是公式或者什么。虽然新说的比如《西征梦》用的是《打白朗》的框架。我们不能说这是套的公式,这是类似于小说上面的改编。因为他不但用的是框架,基本上用的还是你的故事。但这不是套公式,这就是新编或者改编。

你能把改编叫做套公式吗?张纪中拍西游记套的是杨洁的公式吗?

然后。我们说 ,喜剧这种东西有公式吗?

是有的。

比如说,一句很俗的俗话就说了,“理不歪,笑不来。”这就是笑的公式。而且现在能找的笑的公式,基本上都是这句话的不说人话的方式的表达。

怎么说话搞笑,这种东西,公式,技巧,很多都是在大路边摆着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共识。但是,有些人天生好笑。这个东西是不可能让你知道一两个公式就能马上学会的。

艺术这个东西没什么神秘的,尤其是传统艺术。最主要的其实就是多练。

相声演员都会背的绕口令,这多简单了啊。告诉你背这个嘴皮子就顺溜了,而且一般的绕口令几乎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拼音的时候就接触了。你会去每天练习吗?

其实演员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演员也并不是就真的会写段子,也不是特别幽默。但他就是演员,他干这个的。他拿着别人的本子也能说。

其实有时候你去学相声,并不需要问自己会不会写段子,而只要问一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当演员。就这么个事。


闲白社


小提琴、大提琴、二胡都是拉的,是不是一种乐器?

按照你这理论,世界上吹拉弹唱只有4种乐器就可以了,

凡是四条腿的都是🐶,两条腿的都是人,没有腿的都是鱼。

不知你可满意?


飞飞的扬扬


我认为只是一种传承。能带给观众快乐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套上公式相声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