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萧何?厉害在什么地方?

预计三千有点


和历史上的很多开国之君一样,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也对以前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渐生嫌隙,怕别人抢他的皇位,就下黑手收拾掉不少人,韩信、彭越、英布等多位开国功臣都死于非命。

萧何位列“汉初三杰”,且是西汉第一功臣、开国丞相、刘邦的铁杆拥趸。

两人相识于微时,刘邦还在沛县当亭长时,萧何就经常帮助他,后来又跟着刘邦创业,一直担任他的后勤部长和组织部长角色,在长期的战争岁月中,两人结下了无比深厚的革命情谊。

甚至在西汉建国初期论功行赏时,刘邦将从未带兵打仗的萧何排在功臣榜第一位,为堵住悠悠众口,当众评价众将为“功狗”,而萧何为“功人”。

可是即便刘邦如此看重萧何,还是不免对他起了猜疑。

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亲自带兵上前线打仗,临行前将他的根据地也是战略大后方关中地区交给丞相萧何来管理。

于是萧何又干起了老本行,“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竭尽全力为刘邦解除后顾之忧。

尽管萧何鞠躬尽瘁、尽心尽力,但刘邦却欠缺安全感,他担心自己不在家时萧何会在后院放把火啥的,还担心萧何功劳太大架空了自己,就频繁派使者去“慰问”萧何。

然后就追问使者:“我说,朕的萧相国在后方工作干得咋样?老百姓满意不?”使者不住口地称赞:“萧相国德艺双馨,爱民如子,老百姓都夸他是皇上您的好助手,老百姓的父母官。人缘可好了,民调可高了。”刘邦听得醋意翻滚,龙嘴都快气歪了,龙颜也跟晴雨表似的变幻莫测。

刘邦屡次派人“慰问”,萧何还没琢磨出这是啥意思,他的一名门客看出了门道,就提醒他说:“相国大人,您晓得不?您就快大祸临头了,估计离灭族也不远了。”

萧何大惊失色道:“先生何出此言?”那门客说:“您是国家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往上就是皇帝了。而您的人缘好得太过了,皇上已经听说您在民间的口碑比他还好呢,他能放心吗,还不觉得你是在网罗人心、培养粉丝?像韩信那样‘功高盖主’是危险的,像您这样‘声高盖主’也同样是危险的哟!”

萧何四十五度角仰头望天,满怀惆怅地回道:“我琢磨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好像我是略微高调了些,抢了皇帝的风头。那你说说,这可咋整呢?”门客说:“皇上忌讳的就是您的名声比他好,我帮您想了一招:自污!只要您想办法把自己名声搞臭,降低自己的威望,以此表明自己是个没有争夺江山野心的田舍翁,这样一来,皇上也就放心了。”

萧何长叹一声,为难地说:“让我去盘剥百姓、横征暴敛,这种事情我怎么能够做得出来呢?”门客正色道:“相国大人,名节污了,尚可以弥补。命要是没了,那可是什么都没了。”

萧何恍然大悟,接受了门客的建议。

对我搞密探手段,我就对你耍流氓作风。萧何不愧是久经考验的有产阶级革命家,当即启动“自污”程序,开始可劲儿作践自己,干起了一些无耻房地产开发商一样的勾当,用极低的价格去强买民田民宅,放高利贷,大有将缺德事情进行到底的势头,迅速为自己重塑了横征暴敛、贪得无厌的坏蛋形象。

那些受害的老百姓恨萧何恨得牙根儿痒痒,纷纷点着萧何的名字骂街。 很快,萧何的骂名传到了刘邦耳朵里。资深政客刘邦知道凡有政治野心的人,必定会注意收买民心,而萧何贪污腐化,正说明他没野心。

萧何的名声臭了,刘邦心里那块大石头也就落了地,脑补了一下萧何被万民痛骂的惨状,满意地大笑说:“好!好!好!朕要的就是这样。他贪污,朕放心!”只要萧何威胁不了他的皇位,贪污神马的都是浮云。

刘邦摆平英布后,回京的路上遭遇“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民众投诉萧何贪污受贿、强买强卖,数额多达数千万,要求皇帝主持公道。

刘邦把桌子拍得山响,说回去一定好好调查,如若属实,定要严办不贷!刘邦嘴上说得义正词严,心里却异常轻松,看来都知道谁是老大啊,就此消除了对萧何的戒心。

刘邦回京后,萧何忙不迭地去拜见,刘邦把累积成山的群众举报材料拿给他看,还不无揶揄地说:“朕的萧大丞相,你就是这样造福人民的呀!”也没有动真格查处,只是象征性地将他关进大牢,轻查慢检一番后放了出来,渐渐不了了之。

此后,萧何再没受到政治冲击,得以善终。 柏杨说:“贪污在中国数千年不能绝迹,原因之一就是帝王有意培养它,帝王认为,手握大权者一旦把注意力放在贪污上,他就再不会有坐金銮殿那种野心。”

身处封建王朝时期,做官学会“有善归主,有恶自与”,时时展示“自污的能力”,反而能让皇上安心,让同僚安然,实际上也是一种悲哀。


新锐历史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曾辅佐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论功时被评为功臣第一。刘邦打下天下之后,曾有意识的清理有功之臣。韩信、黥布、彭越等被杀,张良为求自保,学辟谷,从赤松子游。而萧何从跟随刘邦打天下起,就一直身处高位,为宰相之尊,掌握大权。在雄猜之主的刘邦手下,能够有始有终。到刘邦去世,他的儿子孝惠帝继位,萧何依旧当宰相,直到去世。那做到这一步,萧何当然是厉害人物。

要问萧何到底厉害在哪里?我个人看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他具有超人的眼光。二是他有超强的办事能力。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忠诚。正是因为这三方面的特点,成就了历史上的萧何。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三个方面。

超人的眼光。一个人具有超强的眼光,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事,二是看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比如在秦末的乱世之中,有能力的人,只有看清楚秦朝大势已去,才会参与造反。萧何在秦朝为吏的时候,秦朝御史监管本郡的,与萧何关系很好,曾经想举荐他,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升官的大好事,可是,萧何不干。这就是看事的眼光。既要参与造反,就要跟人,在乱世之中,如果跟错了人,就可能造成粉身碎骨,遗臭万年的结果。跟对了人,就可以成就大业,流芳百世。

萧何看人的眼光,从《史记》中找出三个例子来。

第一个就是刘邦。在秦朝时期,刘邦是泗水亭长,萧何是沛县吏掾。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呢?以现在类比,大概都属于基层公务员。古代的公务员有官与吏之分。所谓官,相当于现在的央管干部,最低是县级。吏是邦助官员处理日常事务的。萧何是县吏,和宋江的情况是一样的。而刘邦做亭长,也是吏,类似于晁盖的保正。宋江和晁盖的关系,大概可以类比刘邦与萧何的关系。

刘邦这个人,长得应该不错,按现在的话说,应该是颜值比较高的。史记上说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他是基层小公务员,和普通百姓一起混,在百姓的眼中,他大概是那种不会过日子的人,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但同时,刘邦也轻财好义,为人豁达。萧何对他非常赏识。刘邦曾到咸阳收税,当时叫“徭”,为吏的人都送钱三百,唯独萧何送五百。而且萧何在评判下级工作时,给刘邦评第一。能在刘邦未发达之时,看准刘邦是能成大事者,是萧何的眼光不凡之处,非常人所及。

第二个人物就是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这是萧何知人善任的最重要事例。韩信在项羽的手下混了很多年,未被任用。到了刘邦的手下,一样不被重视,如果不是萧何的力荐,刘邦是不可能任用韩信的。这一点显出刘邦与萧何的不同之处。刘邦是大英雄能本色,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刘邦与韩信大色约是不太对脾气。但既然相信萧何,那就听你的,这是刘邦的不凡之处。同时,韩信的被任用,除了证明萧何看韩信的眼光,也证明了萧何看刘邦的眼光。同样的的项羽并不听亚父范增的话。

第三个人物是曹参。曹参也是从沛县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他跟萧何的关系一直不好。谁也看不上谁。惠帝二年,萧何生病,生命进入临终状态。皇帝去看望他,并请教谁可以继任萧何为相,萧何向惠帝推荐的人选是曹参。曹参上任之后,采取了“萧规曹随”的政治方略,清静无为,为经受秦末战乱的汉初经济社会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萧何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超强的办事能力。我们说起开国功臣的时候,往往首先想起的是那些出谋划策,能够帮助君王险中取胜的人。比如张良,陈平。或者是那些在重要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比如韩信。很少关注萧何这样的人。他的作用,很像是刘邦的大管家,刘邦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萧何一直是他的后勤总管,人员物资的调配供应,后方己有根据地的稳固,全部是有萧何来掌握的。其重要性绝对是无可比拟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现代的事例说明一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在前方指挥打仗。而周在后方为志愿军做后勤保障。周的作用,与汉时萧何的作用是可以做些类比的。

超强的办事能力,还要有超人的眼光为前提,没有超人的眼光,只有超强的能力,是办不成事的。一个简单的例子。项羽与诸候相约攻打咸阳,刘邦先打下咸阳,他手下的将领们进入咸阳之后,大家都去抢钱抢物了。这时,萧何什么财物也不抢,而是到丞相府把秦朝的图书律令文件等等全部收藏保护起来。等到项羽进入咸阳之后,一把火把咸阳烧了。这样,大秦国的人口户籍,地理险要,民生疾苦等情况全部为刘邦集团所掌握。这些文件对统一天下的作用是巨大的。

萧何的第三个特点是忠诚。这是萧何在兔死狗烹的背景下得以保全的最重要方面。自古伴君如伴虎。身居高位的功臣自保在有效的方式是忠诚。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因为你只有让主子相信你忠诚了,你才是安全的。就是你是真的忠诚,可是主子不相信,也是没有用的。历史上许多被杀的功臣,并非一定不忠诚,一定有谋反之意。而是没有得到主子的信任。是因为你的能力高了权位也高了之后,让主子害怕了。

以忠诚自保,让主子信任这种保身之策,是符合儒家道德的。

萧何在辅助刘邦的过程中,遭遇过多次信任危机。他都化解了。化解的方式说白了很简单,就是通过自污让主子信任。让主子明白,我决没有二心,只会一心一意的辅助你。这事说起来简单,但很少人能做到。

第一次信任危机是在汉三年。当时,刘邦带兵与项羽在京、索之间作战。能不能战胜项羽,刘邦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这时,他的手下的大臣们如果转投项羽,或者自己有天下之志,刘邦就会很危险,所以他很担心。因为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比如魏王豹,在已经投靠刘邦之后,曾经在刘项相争时,坐山观虎斗。还有韩信也曾有过在打下齐国之后,没有及时带兵支援刘邦,而是要求刘邦封己为齐王。如果萧何也这样干,刘邦自己就很危险了。于是,刘邦不断派人前来慰问萧何。这疑惑,这时,有人提醒他说,这是刘邦怀疑你是否忠心。萧何立即醒悟,把自己家里的兄弟子侄能够上阵打仗的全派到前线跟刘邦一起做战。这样一来,刘备立即安心了。

后来在论功的时候,有人说,萧何没有打过仗只是搞搞后勤,凭什么他的功劳第一。刘邦为他辩解了好几条,其中一条说,你们每家跟我打天下的,不过是三个两个的。萧何是全家族跟我一起闹革命,这一点,你们谁敢比?

汉十一年,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出征。这时,吕后在家把韩信收拾了。萧何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刘邦为萧何加封了五千户,并为其配置五百人的护卫队。有个历史名人叫召平的,劝萧何让封不受,并以自己的家财邦助刘邦平叛。萧何听从了。刘邦大喜。

汉十二年,黥布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出征。上述故事又一次重演。刘邦在出征中又一次次的派使者回来“慰问”萧何。因为经历过不止一次了。萧何已经知道应对之策了。又把自己的家人和财产献出来。可是,这次仅仅这样做都不够了。又有谋士给他出主意,这人说。你是功臣第一,又能干,当宰相这么多年,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大家都感谢你。民心都归你了,刘邦能放心吗?所以,你必须与民争利,把自己的名声搞坏,皇帝就放心了。

萧何又照做了。买田买地,干了许多让老百姓不高兴的事。当刘邦得胜还朝的时候,老百姓排队告萧何的状。刘邦看了这种情况,心中非常高兴。

这就是萧何的自保之道。看了之后,是不是觉得很累?伴君如伴虎,身处高位,有权有势,能保全自己,确实是不容易的。萧何确实很历害。

个人觉得,萧何与明代的李善长很相似。刘邦与朱元璋也有相似之处,二人都是草根逆袭。所以,萧何可以与李善长比一下。李善长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也是功劳第一。朱元璋在打下天下之后,也可刘邦一下,开展了“杀狗运动”,李善长在退居二线多年之后,还是被以谋反之罪杀了。这与他的贪权,恋财,恋势有很大关系。如果李善长能够多看看《史记萧相国世家》从萧何这儿学一点经验,大概结局就不会那么惨了。

历来的二把手都是不好当的,萧何能够当一辈子二把手并且能够善终。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


七月流火140400643


萧何,按照我们普通人的理解,他就是刘备称职的大管家。是汉初三杰之一,按照刘邦的说法,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馈,吾不如萧何。萧何本是秦朝官吏,确与刘邦这个地痞无赖交好,而且结交了一批向刘邦,樊绘这样的屠猪杀狗之人。在秦

末天下大乱时,鼓动刘邦造反。他为之出谋划策,后来刘邦遇到了张良,萧何退居后方,专管粮草后勤等方面,为刘邦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稳定了将士之心,萧何还有识人之明,韩信投奔刘邦时,刘邦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偏将军,韩信弃而出走,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劝刘邦,韩信是大才,应该重用,并建议刘邦封坛拜帅。刘邦听从建议,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军马,韩信不负众望,历经四年楚汉战争,终于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四面楚歌在乌江边逼死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刘邦取得天下后,濫杀功臣,萧何为自保,不惜自毁名节,与百姓争利,当刘邦看到百姓告萧何的信后,笑了,将信转给萧何,萧何明白自己躲过了一劫,暗自庆幸,吕后要萧何帮着杀韩信,萧何毫不迟疑的将韩信骗入未央宫,韩信至死不明白萧何为啥这样做,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曾经在大火中,命士兵抢出不少经典文籍,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约定9521


关于萧何的评价,我认为《史记》是最准确的:“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肯定,萧何能力一般。我们知道,秦之所以强大,能灭六国,其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制度是个重要的因素。到秦始皇时,即使激励制度有倒退,但短短时间也不会倒退多少。萧何在秦朝已经进入公务员队伍,快老了还是一个吏,说明他工作能力确实不太出色。

其次,萧何的功勋,是平台给他的,也就是司马迁讲的依日月之光,这个日月明面上是指刘邦,实际是汉王朝这个迅速成长的平台。正是汉王朝这个平台迅速成长,每个人都显得光芒四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哪个单位业绩好了,里面很差的人也能得到提拔。那么这个平台是谁给的呢,刘邦和韩信,是刘邦搭建了这个平台,韩信迅速把它做大了。

最后,我们说说刘邦为什么对萧何评价那么高呢?一是要压住韩信,你不能找一个打仗的人来说比韩信牛吧,那谁也不信。只能找一个搞后勤的,找一个写PPT的,不是同质工作,没法比较,只能领导怎么说就是什么了。二是萧何以前可能确实赞助过刘邦钱物,想当年刘邦是要到嫂子家蹭饭的,对萧何的支援应该是感激涕零。三是萧何虽然能力一般,对江山没有威胁,但办事还算兢兢业业,不会出叉子。四是能摸透领导心思,当年是萧何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最担心他们两个合谋造反,那事情真的很麻烦,所以萧何一定要把韩信给害死,这样刘邦才放心。

个人意见,欢迎讨论交流,也可以私信。


欢乐说历史


要说萧何的厉害,连刘邦那么刁钻的主子,那么忌妒功臣的皇帝都下不了手整治,可见厉害的人自有厉害之处。

汉初一张板凳上坐了三个不同领域的绝顶人才,萧何,张良,韩信。连刘邦喝了酒与大伙儿在朝堂吹牛,都引之以为骄傲。对三人评价极高,这里就不复言了。

萧何的厉害,大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善于识人,而且在此等人身上投资,让潜力股在不久井喷一样升值。他本来是秦帝国公务员,同亭长刘邦走得近。知道这个大言少实,靠嘴皮子能闯江湖的同县人,也是个江湖人才,黑白两道通吃型豪杰,所以,自始至终帮他,别人给一块钱,他给三块十块。这叫后来的刘邦自己觉得欠了他,下不了手。萧何于韩信,没有萧何追回韩信,刘邦的天下说不定就黄了。这两人是萧何认定的,事实证明,这人识人的厉害。

二,刘邦入咸阳,照抢。诸将士兵争先恐后把腰包满装乱塞,发秦国国破财。萧何沒去抢财物美人。而是去了秦帝国国家图书挡案文献馆,收集了秦帝国所有的图书档案材料以及郡县图志,军事砈要,战略要地,边防险塞,户籍人口……这对刘邦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刘邦"汉承秦制"的第一手资料就因此而制定,萧何是蓝图草拟者。

三,萧何看清了刘邦的"劣根",为减少自家麻烦,萧家十五岁的男人全到刘邦汉营打仗,萧家死了许多人。这让刘邦后来分封功臣时,骂其他人:尔等一个人跟朕,人家相国几十口人跟朕,尔等还来争论不休?

四,自家多余的钱粮,俸禄全送给前线当兵的吃。不留余粮。

五,不修家造屋,更不修围墙,住偏僻的破房子。几年不换衣服。

六,一心给汉王治巴蜀和关中,保护王太子刘盈,集钱粮,备兵源补给刘邦。对刘邦的赏赐一概婉拒。

七,不乱来,不贪污,不腐败,专心本职工作,在其位谋其事。

这样的人,用北方话说,老厉害了。

刘邦再刁,也奈何不了人家,正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实在是厉害角儿。





劉一千五


萧何是我国历史上的全才!第一 眼光独到,在微末时看中刘邦,曹参,樊哙,韩信等!诸葛圣人就没有这样的眼光!第二 能容人,能信人!这方面诸葛圣人没有!历史上也只有姜子牙可以相比!人不可能没有毛病,诸葛圣人太铁面而不能教育别人。你看汉军中的人才越打越多,而三国蜀汉政权人才越打越少。这方面很能说明容人之量和信人的重要性。第三 头脑清醒 进秦都劝刘邦(刘邦被后宫和富贵迷倒)退出咸阳;拿走最大的财富户籍和档案,法规等。第四 在秦法之上立汉法懂得删减!了解当时秦人的困苦情况,从刘邦入秦的三法到后来一统后的汉法都是以教育而不是像诸葛圣人那样的钉死某个人为主!第五 组织能力强于诸葛圣人,同样的面积兵源萧何越打越多,而诸葛圣人只能守成!七出岐山兵力没到过10万。而汉军缺有20万!第六语言艺术比诸葛圣人高明!会转弯劝人。诸葛圣人就不会。在二次劝说刘邦用韩信上可以看出萧何对自己君主的语言艺术,而诸葛圣人没有这样的实力(关羽之死后因怒伐吴)!刘邦在咸阳沉迷时也是萧何让刘邦冷静下来的。但军事指挥和文采上萧何要弱于诸葛圣人!


不知离愁


萧何在沛县跟随刘邦起兵,一直在刘邦团队中充当仅次于刘邦的二号人物,刘邦在称帝以后,封赏功臣,以萧何功劳最大,在列侯中封赏最多,刘邦还将其列为功臣中的第一。关羽萧何的厉害之处,刘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由此可见,萧何的厉害之处在于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一、镇国家,深谋远虑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率军攻打东方各路诸侯,给刘邦清扫后方威胁,而萧何则一直经营关中,每次刘邦在前线打仗失败以后,都是找韩信或者萧何补充兵员,正是有了萧何坐镇关中,才能让刘邦放心大胆的在前线对战项羽,而不用担心有后顾之忧。萧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其具有大局观,在刘邦刚刚进入咸阳之时,连同刘邦在内,诸多将领只顾沉迷于珍宝美色,而只有萧何一人,能够不为珍宝所诱惑,在第一时间收集秦朝的法令、户籍、图书、档案,这些东西为之后设立制度法律奠定了基础。

二、给饷馈、抚百姓

萧何在刘邦攻打项羽期间,一直充当刘邦背后的男人,刘邦大军所需的粮草军饷全都由萧何提供。有了萧何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粮草,刘邦才能在前线稳扎稳打,不断消耗项羽的实力。即便屡次被项羽大军击败,也能够东山再起。萧何安抚百姓的能力也是相当的出色,当初刘邦入关以后,在秦地与法三章,很得关中民心。而萧何在留守关中之时,安抚百姓做的也非常的出色,深受关中百姓的爱戴。以至于后来刘邦称帝以后,一度因为百姓太过拥护萧何而对其起了猜忌之心。

识人之明

萧何识人用人也是非常的出色。当初在沛县起兵之时,就是萧何看重了刘邦,一心将刘邦从芒砀山召回,后来沛县人杀了县令,萧何推举刘邦成为了沛公,并跟随其起兵反秦。后来刘邦成为汉王以后,韩信前来投奔,也是萧何一人看中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向刘邦大力推荐。韩信跑了以后,也是萧何来不及禀报,就前去追赶,将韩信带了回来。可以说韩信之所以能有机会在乱世崭露头角,都是拜萧何所赐,没有萧何,出身贫寒的韩信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轻轻划过,不留下一丝的痕迹。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最主要就是依靠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如果没有萧何,韩信也不会受到赏识,刘邦只凭一个张良,想要取得天下,估计只能是天方夜谭。


萧何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以上几点,就凭这几点,萧何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丞相之一。


天子说


很多人都知道“汉初三杰”,也知道他们是大汉立国的柱石和依仗,但是好像萧何对于张良、韩信相比名望有所不及,一直在后方默默无闻的萧何没有张良那样“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气定神闲八风不动的一代谋臣风范,也没有韩信那样“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谋定后动横扫关东的一代名将气势。如果您会那么认为就大错特错了,能够做到与张良韩信并列的位置,萧何同样有着其高瞻远瞩如定海神针般执掌着新建不久的汉政权的方向,要是把汉政权比喻成一艘即将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征战天下的大型战舰来说,刘邦就是舰长,萧何就是舵手,张良为战略谋划,韩信则是充当这艘战舰上的攻击武器。而舰上人的生死则就完全掌握在萧何的手中,毫无疑问萧何在刘邦阵营中的位置是无容置疑的,这也是他的名字为何能在汉初三杰中排在第一的原因。


萧何对于律法的精通使得他老成持重而做事稳妥,他能从万万人之中识得刘邦这颗明珠,也能在刘邦最艰辛的时期举荐韩信。萧何在担任秦朝官吏时每次的政绩考核都是第一,要不是他的拒绝早就可以进入秦的权力中心。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于秦王朝的日益衰败有着很深的研究,以致无意于秦王朝的仕途。随着陈胜吴广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天下群雄反抗秦暴政的火焰已成燎原,走投无路的刘邦依然加入了抗秦的大势中去。在刘邦初入咸阳宫后,别人都在忙着搜刮钱财之时,萧何则是第一个首先搜集整理了秦的文献档案资料,为刘邦今后的反攻西楚逐鹿中原了解天下人文地理战略关隘等等提供了依据,这也看出萧何的不凡见识;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偏安于巴蜀一隅人心逐渐涣散之时,又是萧何向刘邦提出了占据三辅地区(也就是三秦之地,即翟、雍、塞)的建议。当楚汉之争相持不下的时候,萧何为刘邦把守后方,安抚民众,制定律法,修建宗庙,连续不断的向关东地区运送兵员物资,可以说基本上整个楚汉战争时期的后勤补给都是萧何支撑起来的。而萧何为了打消刘邦的猜忌之心让自己的宗族子弟加入军营,还以个人名义向军队捐赠钱物,这些都赢得了刘邦的好感。因此在大封功臣时萧何的功绩排名第一!



当萧何死后,为了彰显这位大汉王朝缔造者之一的丰功伟绩,为了使他的祭祀不被灭绝,在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成帝的时候分别都对萧何的后代子孙授予了侯爵的荣称!


历史沉淀中的新奇


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著名丞相。萧何性格谨慎,无论是在治国还是处事上,都能表现出过人的冷静。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刘邦时,他懂得吃亏,甘心受辱,因此得到刘邦的信任。这,就是萧何身处官场能够安然无恙的另类智慧。

提到中国历代著名宰相,萧何是不可回避的人物。

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坚固后方,不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前方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起了重要作用;而建立西汉之后,他又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使初步建立的政权逐渐稳固。在民间,萧何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成败萧何,这都表明了萧何在历史上的地位。

纵观萧何的一生,始终追随刘邦不离不弃,为刘氏天下鞠躬尽瘁;刘邦也对他欣赏有加,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表达对萧何的信任。然而,这并不能保证萧何就能够毫发无伤。毕竟,刘邦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的君主,伴在他的左右,有时遇到恶意的揣测。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萧何在刘邦面前不得不污己名,以此获得刘邦的信任。

萧何功勋盖世,被生性多疑的刘邦一再猜忌。汉三年,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峙于京县、索亭之间。刘邦一边在前线打仗,一边担心后方局势,多次派使者慰劳萧何。这时候,萧何却派遣出自己能拿出手的将士奔赴战场。果然,刘邦见此后大为高兴,消除了对萧何的疑心。

西汉建立后,萧何明白,刘邦对自己这样身居高位的大臣依然有戒心。为了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有一次,萧何的这种行为,被人告知刘邦。不过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

当刘邦召见萧何时,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面对这样的皇帝,萧何也是无可奈何。

表面上,刘邦是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认为他的威信还是在自己之下,对萧何的疑虑也逐渐消失。站在萧何的角度来说,明白“得民心”所带来的危机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失去民心,让民众厌恶他、恨他,毁坏自己的形象,而且必须自己动手,自己端起脏水泼向自己,此所谓“自污”也。

只有“自污”,才能真正实现自保。这就是萧何的处世智慧。毕竟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一句话可以让人官至高位,可以让人家破人亡。所以,如萧何这般的智者,自然懂得如何与皇帝交流如何取得皇帝的信任,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有一年,萧何被封邑进爵,家中来了许多宾客萧何也非常高兴,大摆席,喜气洋洋。

这天,就在萧何宴请宾客之时,突然来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他身着素衣白履,昂然吊丧。原来,这正是刘邦在试探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野心。于是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充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见此,心里自然高兴,于是不再怀疑萧何。

对于刘邦这种“狡兔死,走狗烹”的皇帝,萧何永远都没有所谓的“安全期”。

“汉初三杰”之中,韩信被杀死、张良主动辞官,只有萧何一人独善而终。萧何心中明白“伴君如伴虎,居安要思危”的道理,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忍气吞声自污其名,以消除刘邦的猜忌。正是这样,他才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

当然,萧何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对于韩信的问题。按理说,韩信由萧何挖掘,可谓是韩信的伯乐。但当韩信名扬天下后,他明知韩信不会谋反,却为了保住自己,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这就是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来历。
正因为如此,很多史学家在评论萧何时,会提到一个词:悲哀。这不仅是萧何一生最大的悲哀,更是封建制度下所有官吏的悲哀。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面对尔虞我诈的官场,面对心胸狭窄的皇帝,萧何还是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不仅让自己高枕无忧,为汉唐盛世拉开了帷幕。就这一点来看,萧何无疑是让人佩服的!

天天开心历史


且看刘邦对萧何的评价吧: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宋包黑子包公戏文有:汉萧

何造律法笔尖如刀,我岂能做袖手观,装聋不晓…北宋人都尊重仰望

他可见其过人处!

与刘邦主辅、君臣、搭档关系,关

键时候替老刘补台,替刘周全,识英才,追韩信,成全霸业;能说会道,超级忽悠一枚,只可叹屈折了

一代豪杰…

管理专家,擅总理国家事务.;与刘邦相交莫逆,在旁人眼里流里流气

的刘邦不过痞子之升级版,而萧何不同,慧眼识主,能从老瓜漆黑的羽毛下窥知亮白,能从种种不堪中看出刘邦有大出息来,实在是龙王爷搬家~离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