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正史上的萧何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对于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有如下记载:

精通律法,慧眼识人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通晓法令,没有凝滞,又执法持平,所以做了沛县县令的主吏掾。


高祖刘邦还是老百姓的时候,萧何多次凭借手中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也常常帮助他,刘邦曾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徭役,一般人送给他的路费只有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了五百。 秦朝的监军御史交给萧何的事情,萧何都办理的井井有条,于是萧何被提升为泗水郡的卒吏,考评为第一。秦朝的御史就向上级推荐,准备征调萧何,萧何坚决不肯,所以才没有去京师。

汉随秦制,举贤任能

到刘邦起兵造反做了沛公,萧何常常做副手督办事务。刘邦攻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到府库分取金银财物,只有萧何一人率先入宫把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法律诏令、图书典籍收藏起来。

刘邦做了汉王,就封萧何为丞相,项羽带领各路诸侯一把火烧了咸阳的秦朝宫殿才离开。 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的军事要冲,各地的人口情况,贫富强弱以及人民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的得到了秦朝的图书档案。



萧何还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任命韩信做大将军,在垓下一战彻底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建章立制,坐镇关中

刘邦率领军队东进平定三秦,萧何做为丞相留守在汉中,收服巴蜀民心,发布政令,安抚百姓,及时为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全力攻打楚国项羽,萧何则奉命镇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


萧何制定了许多法令制度,建立了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有的报告刘邦,刘邦认为可以就同意照办,有的来不及报告,是根据需要不经请示先做了,等刘邦回关中时再作报告。

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征集粮食,通过陆行水载的办法及时向前方运送物资,刘邦多次失败仗,士兵纷纷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兵去补充刘邦的军队,刘邦因此把关中的事情都交给萧何全权处理。

兄弟上阵,不招君忌

汉王三年,刘邦与项羽在京县与索城之间相持不决,期间多次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萧何。



鲍生看出了问题,就对丞相萧何说:“汉王生活在风餐露宿的战场上,却多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对您产生怀疑了。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能上战场的,都送到前线当兵,这样汉王一定会更加信任您。”于是萧何就照鲍生的话去做,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忠君之心,谋国之人

汉王五年,刘邦灭了项羽,平定天下,开始论功行赏。由于大臣们互相争功,各不相让,所以争了一年也没有把功劳等次定下来。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给他食邑最多。功臣们不服,都说:“我们这些人亲自身披铠甲,手拿武器,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多的打了一百多仗,少的有几十丈。攻城池、占领地盘,大大小小都立了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空发议论,却反而功劳居我们这些人之上,这是为什么?”



高祖刘邦说:“你们知道打猎吗?”大家说:“知道!”高祖又说:“知道猎狗吗?”大家我回答:“知道。”高祖接着说:“打猎的时候,在前面追捕野兽的是猎狗,但是发现野兽踪迹指示野兽的位置让猎狗去追杀的却是猎人,现在你们这些人只会捕捉野兽,功劳与猎狗差不多。至于萧何却能指挥猎狗出击,功劳就像猎人一样,再说你们一般只是一个人跟随我作战,多的也不过一家两三人,而萧何全族数十人都跟随我南征北战,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大臣们这才不敢多说什么。

功臣之首,万世之功

列侯全部受封完,又开始评定位次,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上受了七十处伤,攻打城邑,占领地盘,功劳最多,应该排名第一。”高祖刘邦已经折服功臣,多给了萧何一些赏赐,等到排位次时,不好意思在为难众功臣,但是心里还是想让萧何排在首位。

了解刘邦心意的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大家话都说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杰出战功,但是这只是一时的事情,而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经常打败仗,兵士伤亡很大,多次只身逃命。然而萧何经常从关中派遣士兵补充前线,并不是皇上有诏令要他征召的,数万士兵多次正赶上皇上最困难的时候奔赴前线。汉军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从汉中水路运输,才保证了军队的给养没有中断。陛下虽然多次丧城失地,但是萧何保全关中地区来等待陛下,这是永垂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失掉曹参这样的人几百个,对汉朝有什么损失呢?如果汉朝只得到像曹参那样的人一百个,也不一定能保全天下。怎么能让一时之功的人凌驾于万世之功的人之上呢?应该把萧何排在第一,曹参第二。”高祖刘邦说:“这样很好。”于是就下令把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穿鞋上殿朝见皇帝,上朝时也不必快步走。



汉高祖刘邦说:“我听说推荐贤才的人应该受到奖赏,萧何的功劳虽然很高,经过鄂千秋的表彰才更加显著。”于是让鄂千秋仍然享有关内侯的食邑,再加封为安平侯。这一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全部得到了封赏,而且都有食邑。又给萧何额外加封两千户,因为汉高祖刘邦秦朝时曾经到咸阳服徭役,萧何比他人多送两百钱。

不受封赏,不恋虚名

汉王十一年汉将陈稀叛乱,刘邦亲自带兵讨伐,到了邯郸。陈稀的叛乱还未平定,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杀了淮阴侯韩信。



刘邦听到淮阴侯韩信被杀的消息,就派使者带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命令一个都尉带领五百名士兵做萧何的卫队。

大臣都来向萧何祝贺,只有召平一人来报忧,召平原来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沦为百姓很穷。在长安城的东面种瓜,瓜甜美可口,所以人们把这种瓜叫做东陵瓜。就是用召平以前的封号来命名的,召平因此出了名。

召平对萧何说:“您的祸患从这里开始了,皇上在外面风餐露宿、艰苦作战,而你却留在家中安享富贵,没有任何战功,反而加封官职。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叛乱,皇上对你也怀疑了,设置卫队保护你,并不是宠幸你。希望你推掉封赏不要接受,把家里的钱财全部拿出来支援军队,那么皇上一定会高兴。”萧何依计行事,高祖刘邦果然大喜。

自污保身,无为脱罪

汉王十二年秋天,黥布造反,刘邦又亲自带兵征讨,同时又多次派人询问丞相萧何在干什么?萧何因为皇上在军中指挥平乱,就抚慰勉励百姓努力耕种,把财物都拿出来支援军队,就像平定陈稀叛乱时一样。

这时一位门客劝萧何说:“你不久就要遭到灭族之灾了,你位居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增加什么呢?让你刚到关中就得到百姓的拥护,十几年来人民都依附你了。现在你还努力去赢得人民的拥护,皇上所以多次派人来慰问你,是害怕你的威望太高,。现在你为什么不多买些田地,做些放贷之类的卑贱之事,来败坏自己的名誉,这样皇上才会安心。”萧何于是依计行事,刘邦果然非常高兴。

刘邦平定黥布的叛军回来时,百姓纷纷拦路上书告状,说相国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农民的田地房屋数千万。刘邦到了京城,相国萧何去朝见,刘邦笑着说:“你身为相国竟如此利民!”并把老百姓的告状书都给萧何看,说你自己去向老百姓认罪吧。萧何就趁机替老百姓求情说:“上林苑中许多空地荒废很久,是否能让百姓到那里去耕种?不要只长草来喂养禽兽。”刘邦龙颜大怒说:“相国一定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贿赂,才会替他们来要我的上林苑。”于是就把萧何交给廷尉处理,廷尉给萧何戴上刑具关押起来。几天以后,有个姓王的卫尉在刘邦身边当差,就小心的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一下突然把他抓了起来。”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丞相的时候,有功劳都归皇帝,有过错都自己承担,现在相国萧何自己大量接受商人的金钱贿赂,却又假惺惺的替老百姓求我的上林苑,这是讨好民众抬高自己,所以把他抓起来治罪。”
王卫尉说:“在职位权范围内,如果碰到对百姓有利的事儿,为他们请求,这正是宰相应该做的事,陛下怎么会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财呢?再说陛下与楚相争多年,之后陈稀、黥布叛乱时,陛下率兵亲自征讨。那个时候相国独守关中,只要稍微动一动,那么函谷关以西早就不属于陛下了。相国不在那个时候为自己谋私利,怎么会在今天看上商人的那几个钱呢?况且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过失而丢掉了天下,李斯把秦始皇的过错揽在自己身上的做法,有什么值得效法呢?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是那样浅薄的人呢?” 刘邦听了不太高兴,有一天刘邦派人拿着皇帝的符节赦免相国萧何。萧何年纪大了,平时一贯谦恭谨慎,这时赶快入宫脱掉官帽,赤着两脚向高皇帝刘邦认罪。


刘邦说:“相国算了吧,给老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同意,说明我不过是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而相国才是贤明的。我故意把你关起来,是想让老百姓都知道我的过错。”

萧规曹随,不争不强

萧何和曹参关系一直不好,萧何生了重病,汉惠帝亲自来看望。汉惠帝问萧河:“相国百岁以后谁来代替你?”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莫过于君主。”


汉惠帝就说:“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点了点头说:“陛下看得很准,我死也不遗憾了。” 萧何购买田地、房屋都选择在偏僻的地方,造房子也不修建有高大围墙的宅地。并且说后代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简朴作风,如果不成器家产也不会被权贵所抢夺。汉惠帝二年,相国萧何死去。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说起萧何不能不提刘邦。


萧何与刘邦的关系值得研究,可谓奇葩得历史所仅见。

其一,萧何堪称古今第一经理人。最初是他对刘邦有知遇之恩,功勋卓著但为人低调,立场坚定而不惜出卖韩信,为了自保而甘愿自污,最终得以善终。

其二,毛泽东称刘邦是“最厉害的皇帝”。除了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刘邦的成功秘诀就在对知识分子暨谋士的高度尊重上,简直是从谏如流的代名词。


▌ 从优秀经理人角度看萧何

萧何为汉朝立下不世之功而位极人臣,更难得的是能在历史上罕见地得以善终。

(一)敢做敢为,扶持刘邦抓住机遇做老大。 当初萧何在沛县政府做秘书时便胸怀大志,与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和吹鼓手周勃等人结成铁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萧何积极动员县令召回犯事避难的刘邦。当地民众杀掉昏庸县令迎接刘邦进城后,选举出德高望重的十位乡贤主政。 此时,萧何极力动员刘邦挺身而出,但刘邦却瞻前顾后。萧何便设计用抓阄方式选老大,结果不出意外地刘邦“中彩”,萧何急忙把其他9张纸条全部吞进肚里——因为每张纸条写的都是刘邦。

(二)治国有方,为老板争天下提供可靠大后方。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刘邦的评价中肯至极,但萧何为何力压张良、韩信而高居榜首呢? 刘邦攻克秦都咸阳后,大家忙着抢夺珠宝、美女,萧何却争分夺秒地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与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赢得楚汉战争并安邦治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楚汉相争长达四年,萧何一直留守关中,不仅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源源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所以世人评价:项羽百战百胜,但最后一败涂地而自刎乌江;刘邦屡败屡战,得以最后一击致命、笑傲江湖,萧何就是胜负手。

(三)立场坚定,不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初“月下追韩信”,是萧何不厌其烦地拍胸脯向刘邦推荐帅才。众所周知,没有萧何,无名之辈韩信就没有大展雄图的历史机遇,刘邦也就无从战胜西楚霸王。 而天下初定之后,政治觉悟有限的韩信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叛乱。又是萧何与吕后设计,并亲自跑到韩信家里拍胸脯动员他来宫中开会,结果战神一去不归。 萧何不够朋友,但绝对是以老板的根本利益为重,堪成古今第一经理人。 实际上,老板并非对萧何绝对放心。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常年帅兵在外征战,却派人到后方慰问萧何。激灵一下的萧何明白过来,马上将自己的至亲家属20多人派赴前线参军。 治理汉中既久,萧何勤俭爱民、举重若轻的声望日隆,此时他却接受门客建议,做出欺压百姓、侵占民产之事。得到群众举报的刘邦哈哈大笑,萧何就这样及时化解了个人政治风险。 当然,老辣如萧何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因上疏刘邦将享乐狩猎的皇家上林苑向民间开放而触了霉头,被“双规”一段时间。 总体来看,位极人臣的萧何食邑万户,老板甚至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刘邦去世后,年迈体衰的萧何继续辅助惠帝两年。继任者萧规曹随,可谓空间绝后的善终。 地球人都知道,张良出家修行才得以乐逍遥,韩信游移不定则送了命。

▌ 从成功老板角度看刘邦

秦时十里为一亭,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不过是个比村长级别略高的基层干部。游手好闲的刘邦成就两汉四百年基业,“高富帅”的项羽兵败垓下,以下几点不无启发。

(一)格局、情商与战略规划。 贵族出身的项羽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使命,目标实现后满足于自封西楚霸王、坚持衣锦还乡,毫无治理天下的战略思想。 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威名,长途跋涉去投奔却生不逢时。在咸阳附近巧遇秦始皇浩浩荡荡地出巡,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 当初,刘邦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中途不断有人逃跑,刘邦干脆趁着夜色把役徒们都放了。部分壮士愿意随他起事,于是有了刘邦斩白蛇起义。 此时刘邦已48岁,不论是与前半场与暴秦作战,还是后半场对抗强楚,刘邦经常是输得一塌糊涂。但他能伸能屈、屡败屡战,深知生存就是胜利、机遇就是成功;而且重视安抚民心、依法治国,因为正义的力量才能长久。 刘邦灭秦进入咸阳宫时,也曾迷恋起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来。谋士张良提醒他莫蹈前车之鉴,他才恍然大悟。

(二)打胜仗靠武将,成大业靠谋士。 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项羽刚愎自用,仅有的谋士“亚父”范增最终也挥泪而别。 基层干部刘邦也讨厌空谈。对凡是头戴儒生帽子来见的人,他会立马将其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但对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刘邦却是谦恭有加、信任有加。一部刘邦创业史,简直就是一部从善如流、尊重知识的历史。 郦食其初见刘邦时,正由两位美女洗脚的刘邦傲慢得很。郦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刘邦马上起身下拜,将其延请上座,并采纳其攻取陈留的计策。 萧何三番五次地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不耐烦地说那就给他个官做。萧何坚持说要大将军才行,刘邦说那就下文封吧。萧何说不行,要郑重其事地搞个拜将仪式,刘邦说OK。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他原定都于洛阳,后采纳娄敬建议而迁都咸阳以东的长安。公元前199年新皇宫竣工,刘邦批评萧何搞得过于奢侈豪华。萧何回答:百业待兴,政府工程能安排就业、拉升GDP;而且标准高一些,后代就不再折腾了。刘邦说有道理。

(三)仗义疏财易,股权分享难。 韩信评价项羽两大软肋,一是逞匹夫之勇,二是具妇人之仁而不舍得利益分享。 在外征战的韩信功勋日隆,派人回来要刘邦给个假王名份,刘邦随口大骂混帐。旁边的陈平暗踹他一脚,刘邦马上改口:大丈夫要封就封真王,要什么假王?韩信于是破天荒地得封齐王。 灭掉项羽后,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随即,二人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及长沙王吴芮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

遗憾的是,后来韩信等开国功臣们纷纷身首异处,刘邦为此白马盟誓“非刘姓不得封王”。更遗憾的是,刘邦后封的九大刘姓王,半个世纪后也都灰飞烟灭了。 打江山时大家是合伙人,坐江山时却成了一姓的家天下。封建时代老板与经理人的关系可谓死结,关键在于根本利益难以协调和让步。


鄢城秀才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也是汉初名相,他和汉高祖刘邦是贫贱之交,也是患难之交。早在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 ,萧何在沛县任主吏掾(秦基层官名,县衙署吏)一职,由于萧何官位高于刘邦,就时常在权力范围内给刘邦以各种帮助和照顾。后刘邦负责押送夫役到咸阳去修秦陵,沿途逃亡者众,刘邦无法交差,索性将剩余夫役全部释放了,部分人被他的义举感动,不忍离去,于是他率这伙愿意留下的人一起躲到芒砀山中落草为寇去了。

不久,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揭竿而起,打响了反秦第一枪。暴动军冲出大泽乡后,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兵锋很快就逼近沛县,沛县令害怕义军前来攻城,萧何乘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可以召回在外避祸的刘邦,让他率众回来保卫县城。

县令考虑到城中防守薄弱,先是同意,但等刘邦率众到来时,他又反悔了,并想加害萧何。萧何察觉不妙,急忙逃到城外,两人会合后,他协助刘邦施计攻破沛县,诛杀了县令,众人公推刘邦为沛公。

萧何是刘邦起兵反秦的主要促成者与策划者,从此,他就一心一意的追随刘邦,殚精竭虑地辅佐他成就大业。萧何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帮助刘邦制订了夺取天下的大战略,为其提供源源不绝的后勤保障供给。史载,汉军每攻取一地,萧何立即就埋头搜集官衙里法令制度方面的图书典籍,而不像其他将领那样急不可耐地抢夺财物。

刘邦入关中攻取咸阳后,萧何帮助他制订了完善的律令制度,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安定了兵戈扰攘、人心惶惶的三秦之地。之后,兵雄势大的楚霸王项羽把刘邦分封为汉中王,刘邦不忿,萧何劝诫他要忍耐屈辱,韬光养晦,暗中集聚势力,待时机成熟后再同项羽决一死战,万不可激于一时义愤而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在萧何的极力劝阻下,刘邦包羞忍辱,安心在汉中整饬军备,训练士卒,为最终和项羽一决雌雄做着精心的准备。

秦亡后,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战中,萧何有两大杰出贡献:一是向刘邦推荐了百战不殆的大将韩信,二是尽心竭力的保障了汉军的后勤供应。

刘邦在汉中整军备战时,将士在外征战日久,思念故乡,相率东逃者日众,萧何不去追别的开小差将领,却偏偏“月下追韩信”,他慧眼识英才,极力劝说刘邦筑坛拜将,任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扫灭群雄,终于为刘邦击灭项羽、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刘邦率军在东部前线与项羽激烈鏖战之时,萧何坐镇后方汉中,他安抚百姓,颁布法令,把军粮等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的转输前线,还积极招募新兵并加以严格训练,把军队后勤保障工作做的纹丝不乱,井井有条。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萧何提供的扎实后勤保障,没有他想法设法筹集并运往前方的粮草,刘邦和韩信能耐再大,也是无法彻底击败项羽的。

刘邦建汉称帝后,萧何为西汉第一任丞相。刘邦登基称帝后,为保刘汉江山子孙永继,开始处心积虑的屠戮功臣,英布、韩信、陈豨、彭越等大功之臣先后被诛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臣们赐死的赐死,革职的革职,告老的告老,只有萧何、曹参、陈平、张良等廖廖几个勋臣得以留任。

萧何在杀戮不断、功臣相继罹难的西汉初年,不仅得以保全性命,还有所建树。他究竟厉害在哪里、有何过人之处呢? 善于韬晦自保的萧何主要采取了三条策略:一:看淡利益,不要封赏。二:极力协助刘邦、吕后处置军政大事,包括违心帮助吕后处死韩信,决不违背上意。三:设法自污、自黑,醇酒美人,贪财好货,让刘邦觉得自己胸无大志,难有作为,毫无威胁。就这样,萧何才得以寿终正寝,功德圆满。刘邦把萧何点赞为:“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于道”的“建汉首功之臣” , 他不仅得以善始善终, 还被后世史家誉为“汉初三杰(另两位是张良、韩信)”之首,也算名标青史了。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萧何被刘邦视为“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汉马功劳,下面我们来看看萧何究竟有多厉害?

萧何是沛县的世家大族,他在沛县任职县长秘书,是县长的左膀右臂。

那么那时候萧何处理政事到底有多好呢?

这么说吧,秦朝每年都有评选优秀员工的制度,每次评选,萧何都是整个泗水郡的第一名。要说这么优秀的人,肯定是会被提拔到秦朝中央去任职的。要不大秦就太腐败了。

是的,他们有邀请让萧何去,但是萧何拒绝了。

这就不得不说萧何的眼光十分的独特了,因为他已经看出大秦气数即将用尽了。

后来,他跟着自己曾经的下属,刘邦开始起义了。

力挺刘邦,在他的支持下,刘邦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刘邦未起义之前,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之所以很长时间在这个亭长之职上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萧何的保护。

到了秦末乱世,刘邦开始召集了一伙亡命之徒起义了。

这时候萧何也加入了进来。因为萧何在沛县是相当的有影响力的,他推崇刘邦,那些跟随萧何的人,也都归属到了刘邦的旗下。然后,刘邦带领一伙人马,把沛县的县长给杀害了。

这标志着刘邦已经官宣了,彻底的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后来刘邦投靠了项梁,在项梁这里结识了项羽。

在秦灭之前,项羽和刘邦一起担负起了灭亡大秦的使命。后来刘邦和项羽兵分两路杀入到咸阳城。

推荐韩信,让刘邦打出了一片大好江山。

项羽因为参与了巨鹿之战,耽搁了时间,这就给了刘邦提前进入秦的都城咸阳的机会。在刘邦率领部下进入到咸阳之后,其他人都是抢钱抢美女,唯独萧何抢的东西和他们不一样,萧何抢的是国家的地图,人口的档案。

你看萧何是不是很不一般,在他的眼里,这些东西要比钱值钱。

这也是后来为何萧何能当宰相的原因。

之后,就是刘邦把大秦给灭了。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名动天下,然后也来到了咸阳。历史上极其有名的鸿门宴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鸿门宴因为项伯的告密,刘邦的机智,让刘邦逃过一劫。

事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去汉中上任。

在这期间萧何给刘邦推荐了军事奇才韩信,刘邦就是在韩信的带领下,开始杀出汉中,冲出关中和项羽角鹿中原的。

帮刘邦管理国家,运送粮食和输送兵员。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的时候,萧何坐镇咸阳城,在后方给刘邦提供粮草和士兵。可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

但是,刘邦对萧何并不放心,因为萧何的名声在关中实在是太好了。他很怕萧何摆他一刀,自己当王了。

所以,隔三差五刘邦就问萧何最近好不好?

经常被领导问候,不是什么好事,为了打消刘邦对自己的惦记,萧何把自己能打仗的亲人,儿子,侄子全部送到了刘邦打仗的前线,说是让他们去给刘邦打仗,其实就是让他们到刘邦那里当人质。

刘邦见到萧何的亲人都到了,就这才放心。

从此,一心一意的来对付项羽了。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的时间,随着韩信在北方战场上的节节胜利,项羽逐渐由战场上的主动进攻,变为了被动挨打。

为吕后出谋献策,除掉韩信。

最后,项羽在刘邦,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的联合下打败了项羽,项羽兵败自刎乌江。

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萧何被封为了万户侯。

论功行赏的时候,萧何还被刘邦评为第一功臣,把他推到大汉丞相的宝座上。

萧何在当丞相之间,尽心尽力,让大汉在之前战乱的基础上渐渐的恢复到了平静,然后减少各种赋税和徭役,民生得到了休养,大汉的国力逐步恢复起来了。

刘邦晚年诸侯王开始叛乱,刘邦开始剿灭各地的诸侯王了。

就在刘邦去平叛陈豨的时候,吕后告诉萧何,韩信要造反了。

吕后向萧何求计策,萧何亲自把韩信给骗到了长乐宫,然后吕后命令手下把韩信捉住给灭了族。

这也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由来。

萧何自毁名节只为保命。

刘邦在平叛最后一个异性诸侯王英布之后,这时候他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刘邦又开始惦记起萧何来。

他还是觉得萧何的名声太好了,若是萧何想在他死后,造反当皇帝,只要双臂一挥,关中的老百姓都会归顺他的。

刘邦的这种惦记,又被萧何给捕获到了。为了打消刘邦的惦记,他开始自毁名节,大量用低价来收购关中百姓的土地,导致百姓对他恶语相加。

就是这样刘邦最后才放了萧何一马,没有在自己死前,把萧何给干掉。

刘邦死后,萧何一直兢兢业业地在丞相之位上辛劳,直到汉惠帝执政时候,他因劳累死在了丞相之职位上。

这就是萧何大致的一生。


史学达人


正史把萧何和张良、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这个评价之高可想而知,总结为两个词:智商高、情商高!



萧何和刘邦是同乡,早年在沛县两人都是在编公务员,萧何比刘邦的官大些,是沛县管律法的小吏,但其人胸怀大志能力极强,而且人品也是一流的,尽管是个县级干部但是没一点官架子,结交的人物也是三教九流,尤其对下属刘邦很是仰慕和尊重。



在刘邦起事后,萧何积极拥护,多次帮助刘邦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在攻入秦都城咸阳后,义军抢夺金银美女,他却第一时间赶到丞相府、御史府查找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汉王朝制定政策奠定了物质根基,可见此人之大志。



除了萧何业务能力强、全局战略意识强外,为人处世之道也很厉害。在天下平定后,统治集团内部危机浮现,萧何看透了刘邦的心思,于是为了让领导对自己放心,不惜假称自己贪污自污名节以求自保,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业务能力强、懂变通、人际关系好,你说萧何厉害不?


纳兰谈史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汉朝的第一个相国(丞相),那我们来看看萧何有什么过人之处。

萧何很会识人,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帮助刘邦,当刘邦成为亭长,要到咸阳去办差事的时候,其他人送他三百钱,而只有萧何送他五百钱。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沛令也想要起兵,萧何就推荐了刘邦。

后来沛令后悔,萧何与曹参就推举刘邦起兵,杀了沛令,萧何从一开始,就知道刘邦是个能成大事之人。

要说刘邦会识人,但是萧何就比刘邦更会识人,比如韩信,韩信因为不受项羽的器重,在那边只当了个执戟郎中,所以跑到了汉军这边,可是因为没有啥名气,所以也只当了个迎宾的小官。

后来因为犯事,差点被杀,多亏滕公夏侯婴相救,萧何与韩信相熟,认为韩信很有才能,就向刘邦推荐,刘邦也见了韩信,觉得也没啥特别的,就任命了一个管仓库的小官,韩信觉得仍不受重用,就跑掉了。

萧何一听韩信跑了,就月下追韩信,把韩信给追了回来,刘邦还怪萧何不追别人,而只追这个看起来没有啥本事的韩信,萧何就跟刘邦说,你要夺天下,就一定得用韩信不可,刘邦虽然不怎么相信,但还是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封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对上项羽,前面有彭城之败,后面有荥阳之败,还有后面的固陵之败,可以说刘邦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刘邦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就是靠着关中的萧何不断提供的兵源与粮草。

所以在封侯,还有评定位次的时候,刘邦都把萧何排在第一位,在曹参之前。另外,吕后是在萧何的帮助下,设计杀死韩信的。


历史简单说


既然说正史,就看看史记上对萧何的评价,大致是:萧何在秦朝很一般。后来,借助汉朝这个平台的发展获得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萧何之所以评价这么高,是刘邦定的,当时大臣都不服。刘邦为什么这么定呢?主要是压韩信。如果找一个将领说功劳比韩信大,估计刘邦自己都会笑喷。只能找萧何,搞后勤的,没法比较,只能听皇帝说。

萧何最厉害的,是诱杀了韩信。刘邦最忌惮韩信,生怕他跟萧何勾结。韩信如果不死,刘邦就要收拾他们两个。韩信一死,萧何就安全了,萧何是看透了刘邦这个心思的。


欢乐说历史


虽无帝王之风范,却有助人一臂的能力。

萧何跟随刘邦起义之初,刘邦对其是有疑心的。为此,萧何表现出“自己只有跟随刘邦才能成大事”的决心。日后,刘邦命萧何管理关中、汉中、巴蜀之地,可见刘邦对萧何的信任,但还是存有疑心,为此,萧何将自己的兄弟子孙送上前线,刘邦大悦。

萧何和曹参原是老搭档,但二人在汉朝建立后因论功行赏而结下恩怨,但萧何临终前,汉惠帝推荐曹参作为他的接班人,萧何对此激励赞同,因此留下“不计前嫌”的雅名。

萧何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月下追韩信”,从韩信为汉朝建下的赫赫战功,可见其知人善用。但日后参与诛杀韩信,也因此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五味社


韩信牛不牛?这样的人物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足以见到萧何的过人之处。萧何慧眼识珠,举贤荐能,”月下追韩信”,为刘邦挽回了这一人才,成就了刘邦的帝业。在韩信羽翼已丰尾大不掉之时,又能尊崇吕后的旨意,引诱韩信入宫,将其铲除。萧何对于汉王朝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平家灬bo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