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即將入市,支付寶地位岌岌可危?扎克伯格意欲何為?


Libra即將入市,支付寶地位岌岌可危?扎克伯格意欲何為?



事件:由Facebook主導、聯合全球28家各行業巨頭推出的加密貨幣項目Libra,其白皮書正像媒體報道那樣,於北京時間6月18日17點(美國加州當地時間凌晨)發佈了。最早沒有人知道官方發佈渠道,隨後扎克伯格在其Facebook主頁確認了這一事件,並發表了一封激動人心的信。雖然Libra由註冊在瑞士的Libra協會自治,但毫無疑問其白皮書坦承,2019年結束前,Facebook將在該協會保有領導角色。

如果Facebook宣佈進軍區塊鏈社交、區塊鏈支付、區塊鏈遊戲甚至通常的穩定幣,都不算令人意外,但Libra白皮書所提出的“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的使命絕對超出市場之前預期。這東西難道不可以理解為全球通用的“主權貨幣”嗎?從字面意思,這樣理解絕對沒有錯。

一句話,Libra的目標不是BTC/ETH/EOS,而是劍指全球金融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絕對不僅僅是區塊鏈項目發幣這個層面的事情了,比目前所見的區塊鏈項目要複雜的多,層次不同!

那麼問題來了,茫然同樣寫在了各國金融業和監管層的臉上,Libra問過他們的意見沒?我們肯定這是區塊鏈行業甚至是全球性的大事件,那麼就從當下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找到問題所在,也就找到了未來的路。

我們梳理了一些關鍵問題,其中涉及對Libra的描述和理解,均來自於官網發佈的白皮書,具體詳見libra.org,有包括中英文在內的多個版本可以參考。

關於Libra自身

1、如何實現幣值的穩定?

Libra白皮書寫道,“這意味著一個 Libra 並不總是能夠轉換成等額的當地指定貨幣(即 Libra 並不與單一貨幣“掛鉤” )。相反,隨著標的資產的價值波動,以任何當地貨幣計價的 Libra 價值也可能會隨之波動。然而,選擇儲備資產的目 的是最大限度減少波動性,讓 Libra 的持有者信任該貨幣能夠長期保值。Libra 儲備中的資產將由分佈在全球各地且 具有投資級信用評價的託管機構持有,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這裡存在一個悖論:Libra如何既不與單一貨幣“掛鉤”,即不錨定單一貨幣,又實現“長期保值”呢?它這裡的“保值”又是錨定什麼的穩定呢?錨不同,波動就不同,錨不定,何來穩定?人民幣資產和美元資產的錨是不同的,其價值波動都是針對本幣之錨,如果換個錨,波動就不同了。如果錨定最強勢的美元,那就不是全球普遍可接受的,那就回到UDST所做的事情上了,毫無新意。顯然利用儲備資產建立全球之錨,這存在著現實資產價值衡量的悖論。

2、利息的產生和分配

關於利息,白皮書這樣描述,“儲備資產的利息將用於支付系統的成本、確保低交易費用、分紅給生態系統啟動初期的投資者,以及為進一步增長和普及提供支持。儲備資產的利息分配將提前設定,並將接受 Libra 協會監督。Libra用戶不會收到來自儲備資產的回報。”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如果用戶持有法幣儲蓄或者債券,是有利息的,何以持有Libra就沒有利息了呢?當然換匯是有成本的,但是不經過一套標準的金融計算衡量,而是這樣一刀切地分配,顯然會產生很多問題。

3、金融穩定性和信用問題:Libra是否進行了足額抵押?

我們繼續深挖儲備資產與Libra賬本體系的穩定性和信用問題——資產不會自己上鍊自證清白。現實物理資產(這個物理資產是針對虛擬資產如遊戲幣等而言,並非特指實物資產)上鍊的最大問題是物理資產的真實性。區塊鏈賬本記錄的只是數字,而數字背後對應的物理資產真實性無法通過區塊鏈解決。

這個問題再顯然不過了,去看看Tehter面臨的紐約總檢察長關於挪用資金和儲備不足問題的指控就明白了。Libra的儲備資產之盾,其真實性同樣是問題。一國之內的金融機構都面臨合規性問題,更不必說全球性的資產儲備真實性和合規性了。

如果Libra沒有用法幣和政府債券作足額抵押,那麼它就在進行“貨幣創造“的動作,也就是說,在使用”鑄幣權“,而這在區塊鏈出現之前,是被主權國家壟斷的。

4、隨之而來的是全球監管問題

說了上面的問題,一個意圖發佈全球通用主權貨幣的Libra,一個可想而知可能突破外匯管制的幣種,如何不面臨各國監管的發難!?

別說是國外,在美國,Libra發佈沒多久,美國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就呼籲對Libra和Facebook進行聽證會,提出Facebook應當立刻停止Libra的開發計劃。

有人會說Libra是註冊在瑞士的協會自治,不屬於Facebook。扎克伯格自己都在鼓吹了,白皮書也明確說Facebook是前期的主導者,這時候沒有跟監管抖機靈的空間。

對金融創新及其成本的思考

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說巨人不高?

白皮書開篇就詬病傳統金融的成本高、效率低,聲稱要創建一種新型的、普惠的金融基礎設施。那麼問題來了,作為Libra最關鍵之盾的儲備資產就是躺在被詬病的傳統金融體系內部,無論是資產價格市場、評級體系、監管和外匯市場,都是傳統金融體系內。Libra的價值之盾正是建立在這樣的體系上,如何實現全球普惠、創新?有沒有一種舊瓶裝新酒的感覺?

“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應該像發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樣輕鬆、划算,甚至更安全。”傳統銀行和外匯市場這盾如果做的不夠好,它之上的Libra何以能夠做到更好?

互聯網協議帶來了信息的更快速傳播,但區塊鏈或者其他工具或者模式就一定能帶來資金的快速流通嗎?答案不得而知。

2、新舊體系轉換的成本問題

我們看到一些分析認為,Libra會協助美國實現金融霸權的擴張,其政府樂於助其成功。甚至認為,此舉將讓美國實現跨越,而他國如不盡快入局,將有落後之憂。

我們認為問題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全球各國處於當下的關係和體系均衡中。金融霸權也好,軍事霸權也罷,都在當下的競爭和均衡狀態下。

Facebook主導發佈Libra只是當下一個事件而已,對全球金融秩序和均衡來講,都不構成一個重要的變量——很顯然,金融主權的維護和強化是各國都在做的事,Libra不是全新的技術和模式(其盾還在傳統金融體系)和外來的增量;反而Libra首先挑戰的是美國既有的金融體系——Libra會擠壓傳統各國和國際金融體系。這從美國金融監管人士(前文提到的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已經呼籲叫停Libra亦可窺見一般。

Facebook此次發佈Libra,與其說是華爾街在向美國之外的主權國家宣戰,不如說Facebook是在用小型互聯網公司和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如Visa)、區塊鏈和政府信用(包括法幣和Libra白皮書提到的政府債券)為一個自己發行和可以控制的“幣”增信,是試圖奪取主權政府鑄幣權的一次事先張揚的挑釁。

所謂破舊立新,需要趨勢和時機的配合。如果Libra是外星人發的幣,突然要幫助美國繼續強化在地球這個市場的霸權,那是全新的外在增量,是另外回事了。

破舊立新,也是有成本的。打破傳統的體系,建立以Libra為主導的新體系,我相信當下各國都沒有明確的成本衡量,還沒有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