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隋朝末年,杨广把天下搞得一团糟,到处都是造反的军队,李渊也趁机起兵。起兵后,李渊首先进攻长安。打下长安后,李渊占据了关中地区,得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有了关陇贵族做后盾,李渊一步步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乱子。

一、李世民的华丽转身

李渊的两个儿子,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强,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两个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按照传统,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让他将来继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气太高,他召集了一些亲信大臣,使尽各种手段要和哥哥抢王位。

对于这种不安分守己的行为,李渊当然很不高兴。他剥夺了李世民的兵权,安排他去做中书令。中书令相当于我们俗称的“宰相”,是最高等级的文官。李渊这么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实实地做一个文臣辅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没得选择。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李世民没得选择

古代的政治斗争是事关生死存亡的斗争——不赢就得死。一旦参与了权力的游戏,你就没有退路。李世民已经暴露了对皇位的野心,将来等李建成当了皇帝,他绝无宽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绝望的时候,打算孤注一掷。当时,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渊都住在首都长安。李世民已经失去了兵权,只能调动少数亲卫队,他要面对的则是数倍于己的长安守军和宫廷卫队。想要夺权,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后生。

李世民使了个计策,约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来皇宫议事。二人完全没有戒备,第二天轻装简行,穿过皇宫的大门玄武门,走进皇宫。李世民早已带领卫队埋伏到皇宫里,此时突然发动袭击,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玄武门——李世民实现了华丽转身

随后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渊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渊和在场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卫队以及长安城的大批守卫蜂拥赶来的时候,李渊已经被控制,大局已定。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今天的历史学家根据其他史料的佐证,得出结论:李世民的确英勇善战,武功卓越,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并没有正史上描写得那么神乎其神,李渊和李建成也没有正史描写得那么不堪。

此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李世民虽然靠政变夺得大位,但也开创了“贞观之治”,举国上下都是一派繁荣景象。可见:皇帝个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绩是不挂钩的。李世民私德有亏,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好皇帝

不过,唐朝灭亡的种子也在此时被埋下了。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唐朝灭亡的种子也在此时被埋下了

二、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意义

这个灭亡的种子,就是“玄武门之变”。因为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给唐朝历史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他公然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叫“嫡长子继承制”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嫔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相应的她们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称为“嫡出”;妃嫔生的孩子,称为“庶出”。嫡出子女的权力要远远大于庶出子女。

比如在继承问题上,嫡出的儿子里年龄最大的,拥有最优先的继承权。哪怕嫡长子能力不如其他儿子,甚至是个混混、傻瓜,家业也只能给他,这就叫“立嫡以长不以贤”。嫡长子继承权优先,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继承制度。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皇帝为了废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说我想废掉旧皇后立一个新皇后,群臣就不干,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稳。

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去看这事会很奇怪:皇帝都是君临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宠爱哪个女人,这种家事还需要大臣来管吗?皇帝后宫里的臣子们瞎掺和什么啊?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继承制度

原因就在于:废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欢谁不喜欢谁的小事,而是改变继承顺序的大事。皇后变了,皇位的继承人也就改变了,这一变就要动摇国本,大臣们当然不干了。

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他虽然是嫡出,却不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继承皇位。李世民没有办法,只能用军事政变的手段强行破坏这个制度。

他这么做,用现代的话说,是他破坏了皇室继承制度的“程序正义”。

什么叫“程序正义”呢?

“程序正义”是相对于“结果正义”来说的。比如我们在马路上抓了一个人贩子,人贩子丧尽天良啊,太可恨了,我们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顿。

这个揍他一顿,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结果正义,是一件正确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义,要符合程序正义,我们就要保护这个人贩子的人权,不能打不能骂。哪怕我们亲眼看见他贩卖人口了,在法院审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护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会里,程序正义一般要大于结果正义。也就是说,假如法院经过调查,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个人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认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成熟的法制社会里,程序正义一般要大于结果正义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结果正义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他眼中的“正义”就不同。比如对于我们来说,结果正义是当场打死那个人贩子。但是对于那个人贩子来说呢,他眼中的结果正义是自己逍遥法外。

假如我们认为自己所相信的结果正义比其他人的结果正义更正确,那唯一贯彻这种“正义”的办法只能是暴力。最终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充满私刑的社会:谁有枪,谁的实力强,谁就能贯彻自己所相信的正义。这就是一个毫无秩序可言的暴力社会了。

所以,结果正义听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义。贯彻程序正义,是要人们事先制定一套尽量完善的规则,用这个规则去维护社会秩序。这规则当然会有漏洞,但也总比没有规则、人人都乱来要好。

儒家的礼法规矩非常多。甚至连儿子该怎么跟爸爸说话,说话的时候是站着还是坐着,两只手放在哪儿都有规定。我们可能觉得这些规定很教条,既无聊也无用。

那为什么古人几百年来都要推崇儒家礼教呢?这就是因为儒家礼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严格按照这套程序办事,也就等于坚持程序正义,结果可能不会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证是有秩序的。

“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典型的代表。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坚持程序正义,结果可能不会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证是有秩序的

嫡长子继承制利大于弊

乍一看,“嫡长子继承制”很不合理:皇帝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能“立长不立贤”呢?怎么能把国家随便交给一个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数的人来管理呢?这国家能好得了吗?

古人用多年的经验证明,嫡长子继承制利大于弊。

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皇子之间的争斗。假如说“立贤不立长”,理论上挺好,但就像结果正义没有客观标准一样,“贤”或“不贤”也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给皇子们以争斗的借口。

追求“立贤不立长”,就像追求结果正义的社会一样,最后也会造就一个谁有枪谁就是“正义”的暴力社会。每一次皇权的更替,都会造成全面的宫廷斗争甚至内战,这国家折腾不了几次就完蛋了。

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就是一开始把谁继承皇位这件事给说死了。指着嫡长子对着全国人民说:是他!是他!就是他!你们谁也甭废话。以“可能会让傻子当皇帝”的代价,换取了全国政治的稳定。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就是一个明证

三、玄武门成就了李世民,也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从这个角度来看,“玄武门之变”的危害太大了。李世民给唐朝开了一个破坏程序正义的坏头

他后面的王子王孙们,不少人都不管嫡长子那一套,经常用政变的手段抢夺皇位。他们会指着李世民说:你看,咱们英明神武的老祖宗还这么干过呢!我怎么就不能干?整个唐朝,大部分的皇帝上台都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

李世民到了晚年,自己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李世民原本立嫡长子为太子,但他又非常宠爱四子。于是太子惶恐不安,四子蠢蠢欲动,两个儿子展开了皇位争斗。

要说太子,真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儿子,他在竞争失利的时候先是阴谋刺杀竞争者,刺杀不成又策划谋反,企图武装政变,想把李世民一起端了。这哥们儿等于把“玄武门之变”来了个有样学样。

结果这位太子本事不如老爹,政变在策划阶段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为震怒,一气之下什么太子、四子,统统剥夺了继承权,最后把皇位给了最年轻、最老实、从不结党营私的小儿子李治。

说李治“最老实”,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是,这个人有点软弱无能。要是做朋友,他一定是个好人,但是当政治家就能力不够了。

他的软弱,恰恰是武则天当政的关键,这就是后话了。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他是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李世民之后,大部分的皇帝上台都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

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