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S管理15萬家大企業的祕訣

美國國內收入局 (IRS) 按照納稅人類別分設四個管理局:工薪和個人投資管理局、小型和自僱企業管理局、大企業和國際稅收管理局、免稅組織和政府機構管理局。大企業和國際稅收管理局(LBI)的管理對象包括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的公司、合夥企業、高收入人士以及全部的國際稅收業務。目前,LBI 管理的納稅人約27萬戶,其中:大企業15萬左右,合夥企業和高收入人士12萬左右。LBI現有員工6200餘人,其中:90%的人員負責大企業稅收管理,10%的人員負責全美的國際稅收業務。

華稅學院 | IRS管理15萬家大企業的秘訣

一、美國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核心流程

在IRS,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核心流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反饋提高五個步驟。

(一)風險識別

IRS從多年的稅務審計工作中積累了一套基於判別分析方法的指標規則,這套評分規則通過判別分析系統(DAS)來實現。DAS系統對所有大企業的納稅申報表進行評級打分,得分代表稅務人員審計該申報表每單位時間產生的查補稅數額高於基準值的可能性。DAS系統基於數理統計的思路,只能反映申報表中存在風險問題的概率,無法有針對性地指出具體問題。LBI開發了選案和工作量分配系統(SWC),篩選申報表中存在的具體風險事項。

(二)風險分析

LBI將所有的風險事項分為戰略性事項和非戰略性事項,戰略性事項又按風險程度分為三個級別。對於戰略性事項,LBI指定專門的風險主管,負責規劃 該風險事項的處理策略。對於非戰略性事項,LBI設立專門的處室,負責指標模式和篩選標準的設定,通過DAS或SWC系統對納稅申報表逐一自動掃描。風險主管對某一風險事項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把具有該風險事項的具體納稅人或納稅申報表列入處理策略,並提出所需的檢查資源。

(三)風險評估

LBI綜合DAS評分、SWC篩選問題、風險主管的風險處理策略等情況進行選案,同時,結合可用資源情況來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對於資產規模最大的3200家企業,大企業管理局實施持續檢查,資源予以重點保障。LBI的人力資源重點傾斜跨行業協調案件(CIC)、遵從保證程序案件(CAP)、涉及退稅案件、風險主管的處理策略安排等,少數人力資源用於DAS評分高的申報表,完成計劃規定的檢查覆蓋率。

(四)風險應對

LBI按照年度工作計劃,向下分派工作任務,各行業分局具體開展稅務審計(Tax Audit)。LBI將所有案件分為跨行業協調案件(CIC)和行業個案(IC),跨行業協調案件由一個審計小組負責,行業個案分派給一個審計人員辦理。確定是否為跨行業協調案件的因素包括:資產總額、收入總額、經營實體數量、跨行業經營狀況、國外資產總量、關聯交易總量、國外稅收。

(五)反饋提高

LBI通過IMS系統中記錄的審計工作文檔,對審計質量進行跟蹤審查,對DAS評分模型和SWC篩選標準的精準度進行分析和改進。IRS設計開發了基於問題的管理信息系統(IBMIS),對審計任務按時完成率、投入產出比、行政訴訟支持審計結論的程度、審計計 劃執行效率等進行統計分析,以改進審計計劃、行業審計指南和具體技術細節。

二、稅務審計的業務程序

在美國,稅收流失風險主要有三種:一是申報不及時;二是繳款不及時;三是申報不準確。大企業的稅收風險主要表現為第三種。美國的稅法比較複雜,LBI非常希望能通過與大企業公開、透明的合作方式,達成一定的諒解協議,以消除稅收風險。對於不願意合作的、稅收風險高的大企業,LBI會採用執法的方式,立即開展稅務審計。大企業稅務審計,不僅要審計大企業總部,還要審計大企業設在不同地區的分支機構,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審計。

IRS為實現整體遵從戰略,每年都要對稅務審計工作進行整體規劃,確定不同規模類別納稅人的審計覆蓋面,確定啟動和終結稅務審計的企業戶數。對於LBI負責的15萬戶大企業,平均審計完成時間為12-18個月。而對於其中最大的3200家企業,LBI採取的是持續審計的風險管理策略,平均審計完成時間為24-30個月。LBI主要開展兩種方式的稅務審計,業務程序也有所不同。

(一)全流程的稅務審計

全流程的稅務審計主要分為準備、實施、決定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都有明確規定。

1.準備階段

(1)案頭分析。對被確定審計的大企業,LBI總部會建立卷宗,涵蓋大企業財務報表信息、公開渠道信息、歷史信息、以往年度審計信息、稅款調整信息等。電子卷宗會發到納稅人所屬的行業分局,以提供給審計人員。審計人員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的分析,查看信息系統風險篩選是否正確,具體有哪些風險點,並根據風險重大性原則,判斷是否值得進行稅務審計。

(2)初次溝通。決定啟動審計後,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電話、信函或者與企業負責人直接聯繫,告知納稅人被選中審計以及約定面談的時間、地點以及具體流程安排等。無論採用哪種溝通方式,都要給納稅人發出正式的書面通知。書面通知之後,納稅人可以主動向IRS披露更多的信息。在審計開始之日起15天內,納稅人主動披露的信息中所涉及的納稅調整部分,可以免予或減輕處罰,但納稅人不可以再更改申報資料。這一政策出臺的初衷是鼓勵納稅人在審計期間能及時主動披露更多的信息,以提高審計效率。但往往會造成納稅人等收到書面審計通知後,才向IRS補充披露相關信息。目前,IRS正在考慮對此政策進行調整完善。

(3)後續溝通。審計過程中,徵納雙方對前期的檢查情況進行溝通,根據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等情況,審計人員可根據授權對審計計劃進行調整。

(4)納稅人情況介紹。納稅人向審計人員進行情況介紹,包括公司組織架構、經營流程、重大事項、日常業務等。

(5)附加信息交換。在徵納雙方的溝通中,審計人員有權獲取納稅人相關的交易、銀行信息和賬務處理方法的變更、避稅港等所有相關信息。納稅人如果認為LBI審計計劃採用的會計方法不適用本企業,可以要求調整。

(6)確定檢查計劃。審計人員利用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完善並確定檢查計劃,列舉檢查事項、時限、步驟和徵納雙方的責任等,並就相關安排與納稅人達成一致意見。

2.實施階段

(1)調整檢查範圍。在檢查過程中,審計人員可以根據情況增加檢查事項或改變先前計劃的檢查事項。針對被濫用的避稅港或一些更深入的問題,可以申請業務專家進行指導。通過中期風險分析,確認檢查計劃所確定的範圍和實施步驟,並與納稅人溝通。

(2)持續監控。在審計中,徵納雙方要持續溝通,定期審查檢查工作是否按計劃執行,對所有的口頭承諾都要形成書面記錄,以確保審計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

(3)問題討論。一旦遇到複雜的稅務事項,審計人員要深入分析原因,要求納稅人提供與問題相關的事實和背景摘要以及未按規定申報的原因。

(4)信息提供清單。審計人員在審計時為企業列出需提供的文檔清單(IDR),美國國內文檔提交時間為15天,國際文檔為30天。如果企業沒有在期限內提供,審計人員可以發送傳票,將企業相關文檔資料強制帶走。IDR是一種正式的文本格式,時間記錄非常清晰,包括向納稅人索取的時間、收到的時間、結案的時間等,納稅人也會記錄審計人員索要的材料名稱及時間,將審計過程反饋給IRS績效部門。

3.決定階段

(1)事實確認。徵納雙方就相關的稅款調整建議進行充分溝通,納稅人應提供額外的事實材料證明和確認討論的稅收調整事項。

(2)聘請專家。如果有需要,審計團隊可以聘請專家、技術指導、法律顧問等就相關事項一起商討研究,以加快決議進程。

(3)問題解決策略。在審計過程中,審計團隊鼓勵納稅人採用合適的問題解決策略。關鍵要主動與納稅人溝通,以確保問題解決策略得到有效實施。

(4)確定一致內容。徵納雙方確定達成一致意見事項以及不同意見事項。審計團隊計算稅款調整金額,製作《稅款調整建議書》。

(二)重點事項集中審計

重點事項集中審計(LIFE)是一種快捷、高效的審計流程,這一流程只適用於 LBI 持續審計的3200家超大型企業,目的在於提高對大企業的審計效率。

對一家超大型企業的稅務審計大概需要用2-3年的時間,每次審計一般會涵蓋企業2-3年的財務會計核算情況,由於持續審計,每年會有600-700家超大型企業處在接受審計過程中。經過幾次審計後,一些大企業的風險點也就越來越少。對於這類企業,LBI會啟用 LIFE 程序,對其重點風險事項進行審計,不再進行全面審計。除非在檢查中發現新的重大風險,一般不對其他內容進行審計。

這種程序縮短了審計前期工作時間,使審計的主要精力放在重點事項上,可以大大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徵納雙方的負擔和成本。

三、稅企遵從合作的業務模式

在美國,徵納雙方的職責界限很明確,納稅申報由企業獨立自主完成,稅務局無權介入;申報提交後,稅務機關依法開展稅務審計或犯罪調查以及由此引起的稅收管理事項。稅收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嚴密的業務流程全面掌握稅收風險情況,實現以有限的資源應對無限的風險,最大程度提高納稅遵從。對於大企業而言,通過稅企遵從合作的方式,在納稅申報或者業務發生前的環節納稅人主動與稅務機關溝通,能夠獲得稅收確定性,降低納稅成本。LBI 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遵從合作的業務產品,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遵從保證程序(CAP)

2005年3月,作為試點,LBI推出了CAP。LBI設定了申請CAP的一些基本要求,符合條件的大企業可以提出申請。LBI會對申請企業做個全面的檢查,確保企業不存在大的稅收風險,然後徵納雙方要簽訂諒解備忘錄5,明確相關規則。對於進入CAP程序的納稅人,在納稅申報前,要向IRS提供已完成交易情況以及可能影響其稅收負擔的有關事項的信息,稅企雙方共同研究具體交易行為、財務報告及相應的稅收事項,達成一致意見或部分一致意見。作為交換,納稅人會更快地獲得對所報告事項的稅收確定性,稅務機關會出具相應的文書。如果雙方對所有的稅收事項達成一致意見,在企業提交納稅申報後的90個工作日內,LBI確認申報內容與事先核定的稅收事項一致後,出具不作任何納稅調整的決定書。如果雙方對部分稅收事項達成一致意見,LBI在後續稅收審計時只對其他重點事項進行檢查。當然,納稅人也可隨時終止此程序。通過這樣的業務模式,稅企雙方均從中受益,既節約了管理資源和時間成本,又能更快地發現來自納稅人的涉稅問題和不遵從風險。現在,這一解決機制受到越來越多大企業的青睞。到目前為止,全美有近174戶大企業享受了此項服務。

(二)申報前協議(PFA)

由於大企業經營業務複雜,非常需要納稅的確定性,如果大企業發現某些業務交易在納稅方面有不確定性,可以在申報前與LBI 溝通,就特定事項的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簽訂PFA。與CAP不同,PFA是基於已實際發生的交易事實簽訂的,具體由LBI總部操作。協議的簽訂由納稅人提出申請,每戶收費五萬美元,有效期4年,納稅人可以隨時退出。LBI在稅務審計時,對申報前協議涉及的稅務事項,只對其是否與PFA規定一致進行檢查。

(三)預約定價安排(APA)

通俗地說,APA就是將未來可能發生的轉移定價安排與IRS達成一致意見,簽訂相關協議,解決和確定未來年度關聯交易所涉及的稅收問題。預約定價協議將事後的稅務審計變為事前約定,有效期4-10年,主要目的是避免大企業在全球不同國家的重複徵稅。

(四)行業問題解決項目(IIR)

IIR主要針對不同行業的大企業納稅人。如果發現某一行業存在普遍性的稅收風險問題,或在一段時間內,某一行業納稅人被選中進行審計的戶數特別多,那麼LBI行業分局的負責人會與總部一起研究制定整個行業的指導性文件,明確該行業的一些稅收風險事項如何處理,提供給該行業的納稅人。IIR的制定會徵求很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有時行業協會也會主動聯繫LBI與其合作,就行業性稅收風險事項的處理進行磋商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