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增速7.6%“天津智造”闊步向前

最近,天津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報告。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15256.35億元,同比增長4.6%。同時,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11.85億、5941.47億和9203.03億元,均呈增長趨勢。


在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天津經濟依然實現了4.6%的增長,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大規模減稅降費情況下平穩增長0.1%,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也讓人看到了天津這幾年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營商環境、大規模減稅降費、改善民生服務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在“三季報”中,有一組數據引起小編注意,即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中,智能製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全市工業5.4個百分點。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其中生物、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速分別超過60%和40%;高技術製造業項目個數增長62.4%。這意味著,新動能經濟已成為天津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支撐。


近些年,天津堅持智能科技產業引領發展的戰略,優先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人工智能賦能的重點服務業企業快速崛起,強力助推了天津服務業向現代和高技術邁進。


據統計,今年1-8月天津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3.8%,居全國第三位,其中新服務、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營業收入利潤率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為給智能科技產業提供更多資金補給,天津利用智能製造專項資金支持項目606個,通過海河產業基金投資項目84個。


此外,天津出臺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等支持政策,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堅實後盾。截至三季度末,天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206家、雛鷹企業900家、瞪羚企業200家。新認定科技領軍企業15家,“殺手鐧”產品55項。


可以看到,天津數字經濟發展正不斷提速。《天津市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初步形成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突出、融合應用成效顯現、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比重全國領先的發展新格局,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化轉型成為實現天津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力爭把濱海新區打造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


大數據是智慧之源,也是孕育新經濟、新業態的重要基石。圍繞數據可培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生態,極大推動社會發展,並使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以濱海新區為例,從近期記者走訪的天津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來看,城市管理和服務已經逐漸遷至雲端,政務、社會、互聯網、物聯網等各類數據通過服務器匯聚起來,形成龐大的中央數據池,由此驅動城市運營和服務。這種基於數據模型的“虛擬城市”如同真實世界的孿生兄弟,離我們越來越近。

三季度增速7.6%“天津智造”闊步向前

走進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你會看到一個幾乎佔據整面牆壁的巨型電子屏,屏幕上分門別類的大數據在不停地跳動更新,向人們人類展示著數字濱海、智慧城市的魅力。在這裡,一切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發現和解決問題。像城市哪個路段積水了?哪裡的井蓋遺失了?哪裡發現了違章建築?這些紛繁複雜的城市問題,過去需要調動多部門大量的人力進行勘查處理,如今在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的雲端業務系統,便可迅速實現對接和響應。


“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的一大特色就是便民服務響應系統,這個系統主要是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的各種訴求,通過整合8890熱線、網格化、‘隨手拍’、書記區長信箱和‘政民零距離’等多渠道發現問題,使問題最終只進‘一扇門’,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智慧濱海網格中心工作人員王琳表示,這15分鐘指的按照馬上辦、就近辦原則,在接件後第一時間響應核實並分派處置。


從技術角度上看,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創新應用數字孿生技術,融合物聯網、大數據和5G等技術,依照真實物理世界中的濱海新區,創建數字孿生城市信息模型,並基於數字孿生底座構建城市大腦,將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彙集起來,解決濱海新區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服務全過程中的不確定問題,實現“一張圖感知城市、一張網惠及民生、一條鏈服務產業”。


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意在用大數據感知城市,智能化、智慧化調控調配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使城市管理和服務變得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也讓居民辦事創業更加便利。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成為數據源生體,“人人使用並受益於數據,人人產生並貢獻數據”成為社會共識。據業界預測,2025年人工智能市場將達到2萬億美元。


當前,天津數字經濟發展已駛入快車道。在高新區,大批優質企業,如紫光雲公司總部、贊普數據中心、中科曙光、今日頭條區域總部、奇虎360天津創業平臺等龍頭項目相繼落戶高新區,以雲賬戶、海雲數據、今日頭條、曙光、南大通用、天地偉業、神州商龍、阿貝斯努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陸續崛起,大數據產業集聚效益凸顯。

三季度增速7.6%“天津智造”闊步向前

紫光雲研發的優友U05類人型商用服務機器人

同樣在天津港保稅區,人工智能產業去年營收超過100億元,並形成了六大智能科技產業板塊:一是以科大訊飛為主導的人工智能語音合成板塊;二是以智通機器人、彼洋機器人、愛碼信機器人等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板塊;三是以北洋智控、天大手術機器人、南開大學術後康復機器人等為代表的高校及科研院所高科技產業化板塊;四是以聯通、移動、銅牛、未來電視、北斗未來為代表的大數據服務和應用板塊;五是以騰雲智航、中孚航空、中天航空等為代表的無人機板塊;六是展訊通信、軟通動力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設計及芯片開發、軟件開發及服務等基礎服務板塊,實現智能科技產業鏈的全覆蓋。


另有信息顯示,目前在天津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6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609家,在這些天津智能科技產業“領軍者”的支撐下,“智造業”佔天津工業比重超過50%,智能科技引領產業轉型的新格局已經形成。


新金融記者:袁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