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年纪轻轻就马革裹尸,差点被历史掩埋

中国历朝历代共出过200多位武状元,其中不乏献身报国的英雄。有史可考的第一位武状元,也是北宋时期唯一的武状元,名叫薛奕。他就是在戍边的战斗中牺牲的。

他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年纪轻轻就马革裹尸,差点被历史掩埋

薛奕,字正显,福建兴化人,宋神宗熙宁元年(1076年)的武状元。

鉴于边疆辽和西夏的虎视眈眈,宋神宗对武举考试非常重视。薛奕参加考试这年,武试项目就要求特别严格,武举进士的文考也和文举进士一样,同时在贡院举行,搜身上锁,纪律严明,应试者不敢稍有违犯。

薛奕出身武术世家,同时也是书香门第,从小读书、练功两不误,是一路顺风考上来的。而今在京城参加会试,他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尤其在校场上比武的时候,他骑劲马,拉硬弓,五发五中,每一箭都正中靶心;其他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武艺,也是样样精通。到了贡院文考,什么孙吴韬略,如何行军布阵,他亦对答如流。神宗亲自殿试,便顺理成章地将他录为第一。

恰逢该科文进士第一名也是福建人,神宗非常高兴,还赐诗以示庆贺。

他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年纪轻轻就马革裹尸,差点被历史掩埋

中武状元后,薛奕被任命为凤翔府都监,后提升为正将,其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师级军官。由于他武艺高强,又深谙韬略,战时带兵打仗,平时操练比武,自有一套办法,且治军严谨,善于处理军民关系,因此在地方上颇负盛名。

凤翔府所辖地域宽广,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北宋时期这里是西北边境,与西夏对峙的最前线。

西夏是游牧民族政权,国民普遍擅长骑射,经常侵扰宋朝边境,双方时战时和,打打停停已近百年。为了防止西夏侵扰,宋朝在西北边境长年驻扎着几十万军队。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重订和约,西夏取消帝号,由宋册封为夏国,宋朝每年“赐予”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双方重开边贸,互通有无。这和约虽不是求来的,至少也是买来的,其实北宋不甚光彩,但不管怎么说,它的签订停止了长期的争战,为“仁宗中兴”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他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年纪轻轻就马革裹尸,差点被历史掩埋

然而,西夏对宋西北边境的威胁并未因此完全解除,经常有小股西夏武装越过边境烧杀抢掠,而宋则以妥协忍让的惯常态度应对。

神宗继位后,立志改变国家的贫弱现状,任用改革家王安石,施行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其中在军事上,“将兵法”率先在西北驻军里试行,挑选武艺精湛的军官操练士兵,提高军队素质和作战能力。作为武状元的薛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往凤翔的。

除了加强部队训练外,宋朝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办法来巩固边防,比如修了许多军事堡垒,改善道路状况,对西夏形成了包围态势,使得敌人不敢轻易来犯。

公元11世纪末,西夏背弃前约大举入侵,宋起兵迎敌,战争一触即发。

薛奕这时正负责永东城(今米脂县东)的防务。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一天,他率领着几名随从深入前沿查探敌情,不幸被流矢射中头部,重伤不治身亡,年纪不过三十出头。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神宗追封他为防御使。

他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年纪轻轻就马革裹尸,差点被历史掩埋

作为从全国成千上万的武生中选拔出来的武状元,如此英年早逝,当然十分遗憾。但遗憾的还不在于年轻,而在于他刚刚赴边服役几年,正是英姿勃发、建功立业的时候,其武艺、智谋、韬略尚未得到发挥与展示,就告别了属于他的舞台,叫人不得不扼腕兴叹。

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因无战功可记,过早的死在中层军官的岗位上,以至于正史无法为其列传,所幸在杂史上还能查到个名字,又几经追证,才不至于被历史掩埋,成为无名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