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流转承包地22万亩 13镇启动土地整镇流转试点

按照《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部署要求,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严格履行产业专班牵头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区市打响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积极推进“五化”(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平度市获评全国首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西海岸张家楼镇、即墨灵山镇花乡药谷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青岛新流转承包地22万亩 13镇启动土地整镇流转试点

主攻土地规模化,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坚持以壮大发展规模化经营为抓手,促进生产要素集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两升一增”:一是规模经营水平提升。在13个镇启动土地整镇流转试点,新流转承包地22万亩,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340万亩、占比59%。推广“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村党支部领班土地股份合作社达529个。5903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成员身份确认,占比98.1%;5821个村完成资产折股量化,占比96.8%。落实生猪生产补贴政策,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评选市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3家,推荐申报国家示范场2家。建成崂山湾海域、灵山湾海域等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堂岛、薛家岛等新一轮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二是综合产能稳中有升。建设22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年度目标80.5%。夏粮生产量质并进,小麦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率达到87%,总产142.6万吨,增长.16%。三是特色发展亮点增多。胶州大白菜获批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海岸新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即墨区现代种业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莱西店埠镇(胡萝卜)、平度崔家集(粮油蔬菜)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出台田园综合体培育计划和标准,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已启动建设。

聚焦组织企业化,壮大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严格落实各级优企惠民政策,以完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新型主体发展能力提升。一是加大“双招双引”推进力度。围绕落实“一业一策”,加大引进三产融合领军企业力度,推动37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与世界500强农业企业对接。聚焦“双招双引”工作,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全市在谈在建涉农项目16个,预计投资外资56.1 亿美元,内资248.6亿元。二是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推荐青岛鑫海丰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89家,其中过亿元114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1300家,1-8月出口191.7亿元,同比增长9.5%。三是强化金融支撑力度。探索与青岛农业银行、邮储银行、青岛农业发展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力度,研究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激励政策。

突出技术现代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开展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全力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一是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8000万元,建设2个市级、7个县级智慧农机试验示范点,组织举办了2019年中国(青岛)春季农业机械展览会。二是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推介发布青岛市农业主推技术50项,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1项。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全市建成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142个,农民合作社智能监测点336处。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6217家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主体、4.5万个农户被纳入监管追溯系统,1-8月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5300多批次、快速检测22.6万批次,地产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加强动物疫情排查和风险监测,排查生猪养殖场23.56万个次、生猪屠宰厂4159个次、无害化处理厂1208个次。

推进服务专业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开展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广金丰公社、丽斌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正在研究试点推进意见。开展“双百双十”示范创建活动,新评选100家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和10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服务水平提升。全市农民合作社达1.38万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817个;家庭农场1.2万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农场567家。

五、加快经营市场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以农产品批发为龙头、以农村电商为先导,产销市场相衔接、现货期货配套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中国供销·青岛平度农产品物流园开业;董家口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启用,年水产品交易量可达300-600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达46家,年交易量1520.2万吨,年交易额达到547.35亿元。建成农村电商区市(县)级公共服务中心3处,镇级46个,村级服务站2360个。加大“青岛农品”品牌形象宣传推介力度,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2.2万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065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品51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