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二戰中,日本陸海軍的關係只能用奇葩來形容。打從日本有了陸海軍,關係就沒好過。因為矛盾日本海軍曾經在諾門罕戰役期間,扣住了本土發給關東軍的物資,直到諾門罕戰役打完了,才慢悠悠的發貨。當然陸軍也一度扣了海軍的石油,堅決不給海軍。那麼到底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有什麼樣的矛盾,值得海軍和陸軍內鬥如此呢?

一、矛盾的源頭

如果要追溯二者的矛盾,那就要從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出身來說了。在日本有這麼一句話,“長洲的陸軍,薩摩的海軍”,意思就是陸海軍的起點,而海軍的起點就是薩摩藩。薩摩藩其實是個民間俗稱,可以理解為諢名。薩摩藩的正式名稱其實是叫做鹿兒島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屬地,在今天的九州島西南部。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薩摩藩的領地包括了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屬地,此外海外的琉球王國也受薩摩藩控制。按照今天的角度,它的領土範圍包括今日的鹿兒島縣全域,當然了這包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以及宮崎縣的西南部。

而他們的死對頭,就是另一大藩——長州藩。長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戶幕府時期,位於日本本州最西。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藩,所以稱周防山口藩。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歷史上的薩摩藩以能征善戰著稱,長州藩也不是很差,當然雙方也是經常進行械鬥。不過運氣不好的是,在關原戰役裡,總統帥不是薩摩藩的人,而是長州藩的。結果就是西軍失敗,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勝利。(這劇本是不是特別眼熟?若干年後還會這樣。)當然了,因為這次戰爭的失敗,薩摩藩和長州藩瞅對方都是很氣得慌的。

這麼一來,長州藩和薩摩藩就都倒了黴,全都被德川家康減了封。按說這麼一來,後來到了倒幕戰爭的時候,這倆應該是盟友。但很不幸的是,在倒幕戰爭的時候,這倆還不算盟友。因為二者在倒幕這件事情上,不僅思路南轅北轍,而且做法也差別特別大。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薩摩藩比較聰明,薩摩知道一個道理,你想要攘夷,你得能打得過這個蠻夷。可現在的問題是你打不過這個蠻夷,那這個蠻夷是攘不走的。那為了攘夷成功,你得學習這個蠻夷。薩摩藩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就一直試圖學習歐美列強。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長州藩。熱血的長州藩,從來都不屑於思考,他們更喜歡直接擼起袖子和對方打一架。因此在諸多攘夷派里長州藩是最為激進的,下關戰爭就是他們打的。為了對抗外國勢力,直接選擇了用火炮炮擊外國船隻,而且他們還要對幕府人員直接進行刺殺。這種做法,就讓薩摩藩覺得,局勢有點混亂了,所以說薩摩藩決定,收拾該死的長州藩。

二、矛盾的爆發

自黑船來航後,主張開國的彥根藩主井伊直弼與主張攘夷的水戶藩主德川齊昭對立日深,二人鬥爭的結果是井伊直弼勝出,安政五年也就是1858年,井伊直弼出任幕府大老。這位老兄當了幕府大老之後,不僅獨斷專行的和美國簽訂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而且還在1859年對攘夷派進行逮捕,一旦抓到就是嚴刑論處,也就是日本歷史上所謂的“安政大獄”。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在這個時期,攘夷派損失慘重。本著“有來有往”的信條,於是攘夷派決定給井伊直弼一點厲害瞧瞧。於是在安政七年,也就是1860年3月24日,十八名攘夷派武士在櫻田門外埋伏了井伊直弼,然後把他砍死了,算是給攘夷派報了仇,讓攘夷派大受鼓舞。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那十八名武士除了一個薩摩藩脫藩武士,剩下的那十七個雖然都說是水戶藩的,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他們是水戶藩的,而且事後全都死了,死無對證。

而受到鼓舞的長州藩就更直接了,不禁開始大規模刺殺,而且還打算武裝政變。他們打算藉著大和行幸的機會,尊皇攘夷派的長州藩和一部分公家向孝明天皇獻策,希望向幕府將軍以及各大名下達攘夷的命令。實際上就是打算假借天皇名義進行推翻幕府,進行攘夷。當然手段自然就是,把孝明天皇“請”到自己這邊來了。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當然這種事情,最後肯定是失敗了因為長州藩行事“不周密”,所以計劃就被薩摩藩發現了。薩摩藩以及會津藩一起,聯合對尊皇攘夷派的行為也不甚高興的孝明天皇和公武合體派的公家,計劃挫敗長洲派,並在朝廷上一掃尊皇攘夷派的勢力。在1863年9月30日,日本舊曆8月18日,在薩摩藩等派系將領的打擊下,長州藩失敗,將領都遭到處罰,並被趕出了京都。這件事在日本歷史上,就被稱為“八月十八日政變”。

這麼看其實就很明顯了,這一系列事情,都是薩摩藩安排的,目的就是打擊同為西南大藩的長州藩。因為如果你不能統合攘夷派的話,那麼最後肯定不能達成目的。所以說從櫻田門之變到後來的八月十八日政變,全是薩摩藩一手策劃,自導自演。而長州藩明擺著就是讓人家當槍使了。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而長州藩自己呢,也因為下關戰爭而損失慘重,不僅說是損失慘重,而且還因為八月十八日政變而在政治上異常孤立。而且幕府率兵來圍剿長州藩時,參與圍剿的還有薩摩藩。當時幕府以前尾張藩主德川慶勝為總督,越前藩主松平茂昭為副總督,薩摩藩士西鄉隆盛為參謀,聚集了36個藩的15萬士兵向長州進軍。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這場戰鬥最後以幕府勝利為告終,但是在這個過程裡,薩摩藩成功的壓制了長州藩,並且在土佐藩士坂本龍馬的斡旋下,薩摩藩和長州藩締結了同盟。雙方約定,薩摩藩和長州藩在軍事上互相提攜、薩摩在朝廷工作方面幫助長州、薩長共同對抗一會桑政權等內容。而這也就是後來日本倒幕戰爭中,薩長同盟出現的原因。

三、延續的矛盾,日本海陸兩軍之爭

而從長洲征討後,攘夷派就向倒幕派轉變。事實上,這就是薩摩藩的謀劃,因為他們很清楚,如果不能推翻幕府,那麼要進行攘夷是不可能的。因為幕府為了維持現有既得利益,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所以想要攘夷成功,就必須推翻幕府了。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而在當時的攘夷派裡,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薩摩藩和長州藩。薩摩藩強迫長州藩結盟,本質上就是為了統合攘夷派內部,並將攘夷派轉變為倒幕派。因為薩摩藩是最早搞實業的,所以說他們確實很有前瞻性。在薩摩藩的推動下,攘夷派也確實成功的變成了倒幕派。薩長同盟的形成,也標誌著日本倒幕戰爭序幕被拉開了。

但是這裡存在這麼一個問題,薩摩藩把長州藩坑進同盟,對方心裡不服是肯定的。短時間因為有幕府這麼一個強敵,所以可以保持一致,可一旦幕府被推翻,薩摩藩和長州藩必然繼續爭鬥。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當倒幕戰爭結束後,在日本建軍的問題上,都握有大權的薩摩藩和長州藩,就國家軍隊的發展問題上,爆發了巨大沖突。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因為日本要進行改革,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傳統的武士將被現代化軍隊取代。但是在這個過程裡,長州藩和薩摩藩存在著巨大矛盾。薩摩藩是最早搞實業的,因為說長期接觸外國人,所以他們偏重於海軍發展,對於海洋的認識非常到位。但是長州藩因為長期處於與幕府對峙的最前線,所以說在這種巨大的軍事壓力下,長州藩更為側重於陸軍的發展。而最後先建立哪個軍種,就決定了未來誰在新政府的政治格局下,話語權和影響力最大。

所以現在要建立正規軍的時候,雙方就開始為是先建立海軍,還是先建立陸軍而爭執不休。最後的結果就是,海軍和陸軍同時建立,由薩摩藩建立海軍,長州藩建立陸軍,可以說這是一個為了權衡雙方的辦法。但是國家的軍費是有限的,雙方又開始圍繞軍費問題而爭論起來。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而在這個過程中,薩摩藩出身的西鄉隆盛,因為不滿新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導致舊武士階層遭到排擠,而在1877年初掀起了西南戰爭。這個事件導致了薩摩藩一系列要員參與,進而在這場內戰中喪命。所以薩摩藩所組成的海軍派一度在勢力上受損。而平叛的則是長州藩搞出來的陸軍,也就是說。在這次短促的內戰中,長州佔據了上風,而且開始打壓薩摩。

日本陸海軍為何互相厭惡?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而這件事對於薩摩和海軍的打擊十分巨大,不僅內部一系列元老要員死亡,就連明治維新三傑的西鄉隆盛都成了叛徒。儘管說因為薩摩藩最早進行實業改革,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都在其它派系之上,所以日後又恢復了過來。但是長州派——也就是陸軍在這次事件裡,對他們落井下石的事情,他們算是記住了。因此在日後的時間裡,但凡有機會,薩摩派系——也就是後來的海軍,都會對陸軍下黑手。反之,陸軍也一樣,會對海軍下黑手。而此後的時間裡,雙方就這麼一直鬥了下來。

結語

事實上,總管日本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日本明治維新至二戰戰敗的這段時間裡。日本軍隊都不算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它是一支由門閥和派系所組成的軍隊。因此古老的矛盾,會延續很久。而薩摩藩和長州藩的諸多矛盾,也最終導致了日本海軍對陸軍的相互敵視,最終導致了雙方在很長時間裡的愚蠢行為。而這,就是以後要慢慢講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日本明治維新》

《海軍物語系列》

《日本近代史》

《日本陸軍興亡史:1853-19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