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歷史一書生


清初,攪動帝王神經的除了統一全國之外,還有無處不在的“朱三太子”。

對於“朱三太子”,很多人早有耳聞。在有關清初的電視劇中,“朱三太子”神出鬼沒,不時喚起大明的亡國之痛,讓清代皇帝頗為苦惱。

事實上,明朝的滅亡,大半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軍,小半亡於來自關外的清政權。“朱三太子”的出現卻和兩者都扯上了關係。

1644年,李自成兵臨京城城下,明思宗朱由檢擔心妻女受到凌辱,便命令皇后自殺,而後又用劍賜死刺傷了自己女兒和眾妃嬪。對於皇子,朱由檢則囑託他們以“光復社稷”為念,並安排他們改穿民衣,秘密出逃。

由此這三個皇帝流落民間。崇禎帝共生七子皇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有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到甲申之變時,只有朱慈烺等三個皇子得脫。

三個皇子流落民間,對統治者而言始終都是心病。畢竟,朝代更迭之際,前朝皇族遺血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和政治價值。

李自成在征討吳三桂時,除了帶上老吳的父親之外,還帶上了三位皇子。皇子的出現,讓吳三桂緊張萬分,一度要舍父親而報太子。李自成撤出北京後,三皇子生死未卜,這種緊張感旋即又轉移到清政府頭上了。

有說法,太子朱慈烺並沒有死,而且就在投靠祖父周奎之時被清政府逮捕。這讓多爾袞惴惴不安。一方面,真的太子如果沒死,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利用來反清,存在隱患風險太大,殺掉太子太子才是明智的選擇;另一方面,多爾袞剛下了優待前明藩王的詔令,怎麼好出爾反爾了。所以,多爾袞不斷釋放朱慈烺是偽太子的信號,甚至迫使周奎和長平公主出面指認。一番導演之後,多爾袞順理成章地殺了朱慈烺。

真的朱慈烺死後,假的卻頻頻出現。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一位少年也自稱東宮太子,讓南明朝廷惶恐不已,一度引發內訌。陰謀論者認為,此太子是清政府派去的間諜,目的就是內部離間明朝殘餘。

這場風波之後,民間出現了很多版本“太子”。人們不知道皇子的名字和次序,只知道應該是朱慈什麼。於是,朱慈煥、朱慈英等名字相繼出現,他們或真或偽,小則坑蒙拐騙,大則聚眾鬧事,讓清廷很是不安。

以上這些並沒有掀起大的波瀾,康熙時的“朱三太子案”則讓清政府看到真正的威脅。吳三桂投叛清時,一個叫楊起隆的秀才以“朱三太子”名義在京城糾眾反清,並建廣德年號。這次動亂很快被鎮壓。數年後,楊起隆的部下繼續以“朱三太子”的名義,秘密進行反清活動。

楊起隆銷聲匿跡後,“朱三太子”甚囂塵上,有關人員蠢蠢欲動,甚至要在康熙南巡時將其劫持。這是康熙一朝。到了雍正,甚至乾隆年間,仍有人自稱明朝後裔,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大肆開展反清活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清初,“朱三太子”何其多,但幾乎無一正宗;相反,他們大都打著這個旗號,從事反清活動。

對於清廷而言,“朱三太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朱三太子”背後無法定位的力量。


史趣


在《康熙王朝》裡,康熙在“千叟宴”上,縱覽過往功過,提到了自己曾經很多的敵人,其中一個便是在清初一直攪弄風雲的假朱三太子楊起隆。

在劇中,楊起隆這個角色算是一個梟雄,可以說比較有頭腦,有野心,有能力,心狠手辣,逆商強大,最關鍵還執著。但是很可惜他碰到的對手叫康熙。他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乳母的兒子,因為拿到了崇禎皇帝親筆所書的玉蝶,所以一直冒充朱三太子朱慈炯存在。

他懂得利用宗教迷信,搞了一個“三郎香會”,迷惑了很多底層吃瓜百姓,甚至還把勢力發展到了宮內,很多前朝遺留的太監甚至都成了自己的門徒。就連康熙身邊的黃敬都成了他的擁躉走卒,甘為其驅使。

楊起隆非常懂得利用各種矛盾,審時度勢,來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三藩之亂的時候,實際上楊起隆就充當了非常危險且難以發覺的隱患。一方面他親赴雲南,去勸說吳三桂起兵。自己在宮內聯合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來刺殺孝莊和康熙,實現斬首行動。為了刺殺康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妹妹紫雲。

然而事與願違,就連自己的妹妹紫雲最終都站到了康熙那邊,選擇用自己的性命去保全康熙。所以這裡就已經暗示了楊起隆此後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而康熙只是利用小毛子實施了一個反間計,就徹底破獲了宮內太監作亂,使得楊起隆的陰謀破產了。

本來到這裡楊起隆這個角色就可以功成身退了。但是編劇又給楊起隆續了一條命,把他綁到了索額圖的戰車上,使得楊起隆一直活到康熙最後一次親征準噶爾的路途之中,搞了最後一次破壞。

楊起隆的女兒丹丹被索額圖派人找到,並改名紅玉養在自己府裡,成了控制楊起隆的一個殺手鐧。楊起隆從此成了索額圖的一枚棋子,在關鍵時刻幾次差點刺殺康熙成功,一次在南京明孝陵,直接準備拿紅夷大炮轟康熙;一次在康熙親征準噶爾的路上,放火燒掉了康熙的大營糧草,甚至還刺殺康熙。如果只要楊起隆任何一次成功了,歷史都得改寫,還好沒有如果。

而他女兒丹丹則更為悲劇,成了索額圖控制胤礽的重要手段,讓丹丹懷上胤礽的骨肉,然後告知胤礽丹丹的真實身份,從而脅迫胤礽並把他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

以下是付費內容

然而最終楊起隆奮鬥了幾十年,什麼都沒得到,還害死了自己,還有妹妹紫雲和女兒丹丹。

當楊起隆的屍體被發現了的時候,也正是康熙破獲索額圖陰謀的最重要證據之一,總算是以自己的死來對亂局畫了個句號。

歷史或許沒有劇情中這麼狗血,但是歷史上“朱三太子”對於清朝而言,的確就像劇情中這樣“陰魂不散”。

崇禎一共7個兒子,但是除了早殤的,歷史最終有記錄只有皇長子朱慈烺和三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而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皇長子朱慈烺被他的外祖父周奎獻給了多爾袞,多爾袞最聰明,當時正好南方也有人冒充朱慈烺,所以他最乾脆,說雖然大清優待皇明後嗣,但是這個皇長子朱慈烺是假的,所以砍了頭。另外到了康熙晚年,一個叫朱慈煥的被康熙以同樣的理由殺了之後,其他的皇明太子們就真的不知所終了。

但是一個“朱三太子”的名號,卻發反覆復出現在清朝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時間裡。

據不完全統計,在明末清初,不低於一百個人借用過“朱三太子”的名號起事,著名的天地會奉的正朔也是朱三太子。而《康熙王朝》中那個在京城配合吳三桂反叛的“朱三太子”的原型就是楊起隆本人。

康熙12年(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楊起隆借用朱三太子名號,率眾在北京城舉事。在劇中,楊起隆並沒有被抓,而是逃跑了。但是正史上的楊起隆是在陝西鳳翔,兵敗被殺的。

在劇中康熙祭拜明孝陵時,楊起隆偽裝成和尚,提前幾年做局,準備在紫金山用紅夷大炮轟康熙。這個原型是康熙38年,“朱三太子”夥同“金和尚”在太湖嘯聚,圖謀刺殺南巡的康熙,最終事情敗露後,劇中楊起隆跑了,但是史料中這個“朱三太子”被抓了砍頭了。

還有火燒康熙大營糧草,謀殺康熙的楊起隆的原型是,康熙46年11月,一念和尚以“朱三太子”的名義,在江蘇太倉起事。這次有點複雜,一念和尚,還是張念一?沒人能說清楚。最終這個“朱三太子”又被殺頭了。

總之清朝不斷地宣佈某次起事的“朱三太子”被殺了。但不久之後,立馬又冒出一個朱三太子來。更可怕的是就連康熙死了,還不斷有朱三太子冒出來。

雍正7年,廣東有冒出一個“朱三太子”,後來派兵去緝拿,最終也沒抓著,但是如果真的是朱三太子,活著也應該近百歲了。

但是乾隆年間,越南、呂宋等東南亞一帶再次傳來有朱三太子的傳聞,但是那會要是真的都是百歲高齡了。


炒米視角


滿清入主中原,全力追殺朱明王族子孫,造成朱氏子孫拼命的隱姓埋名躲避,而假的皇室,尤其是朱三太子橫行各地。朱三太子七十五歲了,啥都沒幹,還被剮了500多刀,結局挺慘。他沒有任何實力,也沒有任何“罪行”,主要是冒充他的人、打著他名號造反&招搖撞騙的人太能折騰,什麼屎盆子都往朱三太子頭上扣,扣得清廷心驚膽戰。

這人能量太大了,怎麼全國各地都是都是他的身影,所以一旦抓住無論有罪沒罪都要處死,藉此表達一個信號-朱三太子被我朝處決了,反清人士都收收心吧。其實該造反的還是造反,沒有朱三太子那就直接反清復明,連扯虎皮的步驟都省了。

朱三太子的口供

1644年,北京陷落之前,崇禎帝斬殺後宮女眷,讓三位皇子換裝為百姓,“萬一生還,光復社稷”。其中即有清代大名人“朱三太子”朱慈煥,後來下落成謎,也不得不成謎,早抓到的話,朱慈煥早就死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收錄了官員向康熙帝彙報情況的奏摺,記錄非常詳細:

據朱慈煥交代,姓朱,全名朱慈煥,是朱明皇族後裔,排行第四,時年七十五歲,我二哥早死了,三哥和我同歲,十歲時候就離開了,後流落到祖籍鳳陽,被人收養,但是收養人也怕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又送走了我,無奈出家為僧,後還俗入贅餘姚胡家。知道他身份的張念一慫恿他造反,朱慈煥害怕,直接躲寧波去了,後來又遷往湖州,又遷往山東汶上縣在民間教書,官府查得緊,妻妾、兒媳、三個女兒都自殺了,還有三個兒子一個孫子,已被收監。我從來沒有非分之想,反而躲著那些妄為之人,我可勸不住他們,我都躲到山東了,只想苟延殘喘而已。

ε=(´ο`*)))唉,反正你自己不說沒人知道,吹唄,結果好多人找他舉事,全家死絕,真是禍福豈無憑。

朱三太子的號召力

朱三太子的傳說在民間是很有“市場”的,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民眾們都覺得朱三太子未死,一直在籌謀光復社稷,如果這種意識並沒有深入人心,“騙子”們的謊言便不會得逞,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呼應,誰都覺得朱三太子死了,那還怎麼忽悠呢。

這裡就要提及朱三太子的身份問題,冒充朱三太子的既有仁人志士,也有宵小之輩藉機詐騙財物,同時這也是構陷他人的妙招,朱三太子被抓後的結果只能有一個,從帝王到民眾都知道,小魚小蝦米還可以“恩養”一下,充充大度賢德,朱三太子可是決計活不了的。

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從順治說起:

順治八年,第一個倒黴蛋出現,一個茶葉販子首先被告發,說該人自稱大明三皇子,吹吹牛的事,一查就清楚。

順治十二年,南昌有人陰謀作亂,自稱朱三太子。

順治十三年,一破產商人自稱朱三太子,搞了個大型廟會party,能捐錢的,等反清復明成功後,都有官可做,結果被封官的人誰也不服誰,一個不讓路,我官比你大,一個也不讓路,這不還沒正式冊封呢麼,得,打起來了,鬧到官府,後果就是全部死掉。

順治十六年,一騙子自稱朱三太子,能和順治帝搭上關係,買官很輕鬆,半年多就騙了七萬多兩銀子。

康熙十二年,有人因不滿逃人法,聚眾造反,自稱朱三太子被鎮壓,當街與清兵對砍,行事極其乖張,社會影響極大,200多人被殺。

同年,吳三桂起事消息傳到北京的轉天,北京人楊起隆冒稱朱三太子起事,天子腳下,北京各城門全部關閉,滿城搜捕,城中禁止起火做飯,但是城中仍起火處無數,因黨羽眾多,到了“斬決無地”的程度,無奈“以車滿載出九門斬之,屍積如山,如是者八日”,通過大屠殺血洗京城八日,完事了?沒有,抓捕一直持續到轉年,逮捕2000人,公示數百人,共犯數萬人,公示數千人。楊起隆本人逃脫,根據當時清廷所發的懸賞來看,楊起隆從未被抓捕落案,後來抓了個人押回京對質,楊起隆的老婆竟然不認識,可見又抓錯了。

真正的朱三太子案

康熙四十六年,蘇州又有人因明事被抓,牽出了四明山的張念一,張念一又牽出了朱三太子朱慈煥。找明末尚存的老太監來看,沒人認識他,又是一起冒認吹牛案件,康熙帝一怒之下就把老頭剮了,兒子們斬立決。

上面一段我得解釋一下:這人到底是不是朱慈煥呢?應該是。因為他的完整審訊記錄都有存檔,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且與同案犯的口供對應,履歷都經過核實,身份確定無疑,唯一不認的就是雖然自己洩露了身份,但是並未參與任何謀反行動,這一點也被查實,確實沒有實際參與謀反,反倒輾轉躲到了山東。

康熙帝怎麼說的呢,“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應擬大辟(死刑),以息亂階。”雖然無罪,但還是要死。

有意思的情節來了,九卿又上奏,說崇禎四子早在崇禎十七年就已經死了,明代老太監都不認識他,這人肯定是假冒的,嗯······這招是和多爾袞學的,九卿的處理意見是凌遲處死。

啥意思呢?

①我們沒殺朱三太子,也不會因為他的身份而殺他。

②此人罪名並非朱明王室後裔,而是冒充朱明王室。

③後續的《明史》編纂者,明顯注意到了這點,朱慈煥本來是四子,改成五子(因朝廷公佈了呀,四子早死)這樣朱慈煥就坐實了“假冒自己”的罪行。

注:《明史·諸王傳》和《弘光實錄鈔》在朱慈煥的記錄上是相牴觸的。

朱三太子為何“深入人心”

康熙四十六年,又,江寧織造曹寅彙報,抓到兩撥“朱三太子”部眾,兩個案子同時發生,同樣發生在江浙,但是互不相識,可見朱三太子名頭的火爆程度。

要說這朱三太子歲數鐵定是不小,有點猛追彭祖的勢頭,活的年頭忒多,足足耗死三代皇帝,後來的臺灣朱一貴,雍正一朝的甘鳳池,周昆來,張雲如都是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

連雍正帝都抱怨,“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手指頭都不夠數的。

雍正帝很納悶,“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

從來改朝換代,舊朝皇家宗室要麼臣服,要麼隱居。怎麼本朝的奸民這麼奇葩,還有尋死上趕著假稱朱姓蠱惑人心的,而且數量如此眾多。

擁護朱三太子真的是為了反清復明?

即便是集權中心的北京,朱三太子也有供其生存的肥沃土壤即群眾基礎。

朱三太子就像被砸的地鼠,全國各地亂竄,天知道下一秒從哪兒又鑽出來。

那個時期,其實距離大明國滅時間並不長,明末的不少太監尚在,民間經歷過明朝的人更多,都從那個時代過來的,明朝這政權怎麼樣,最後怎麼死的,老百姓也不傻,都心知肚明,至於責任劃分問題,爭議太大,也得不出個統一結果。

我個人認為是清廷責任最大,至於什麼得國最正,當屬無稽之談,但是出於統治合法性和襲權正統性的必要宣傳,也是當時的清政權沒有辦法的事,他只能這麼說。這種觀點無助於改變什麼,總之還是清廷統治,但康雍二帝對此的看法也並非全無道理。

最關鍵的是,相對明末,民生確有改善,而且還改善了不少,不能說非我族類就寸功全無,你當著朱元璋的面罵元朝,他也不樂意(原因很多,本題不講)。無論明清,該捧就捧,該罵就罵,不吹不黑,別牽強附會亂丟黑鍋就好。

“朱三太子”們生長的土壤

之所以朱三太子在民間還有生存基礎,源於清廷與民間“新”的矛盾,自滿清入關,是否發生過大規模屠城,當時的百姓可能比你我更有發言權。退一萬步講,即便全是假的,百姓們都這麼認為又怎麼辦呢,那年月也沒個抖音,沒個頭條的,信息閉塞。

滿清入關後,對功臣肯定是要有所分封的,蛋糕要分著吃才行,老壺裝新酒,矛盾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地權上,跑馬圈地民怨極大,無論什麼時代這種行為都是逼人造反,通縣沒有一寸土地是原主的了,雄縣也是一樣,圈上就是我的,補償款朝廷說是發了,問題是沒人見到過,農民直接變成了農奴,還以種地為生,但地是人家的,以前能有點餘量,現在只夠生存,甚至不夠生存。

圈地,逃人,投充,屠城,等等等等,只要諸如此類的壓迫沒有停止,朱三太子們就會殺之不絕,對於捨命造反的人來說,明清並沒什麼區別,反正活不下去了,為了多活幾天也得造反,至於死,不造反早就死掉了,哪裡還有機會考慮這種問題。

所以說朱三太子純粹是被逼出來的,小民一個不好起事,當然要把自己的草臺子搭建的大一些。即便沒有了朱三太子,後續也還會出現朱六太子,朱三太子次子,然後就是神仙妖怪各種託詞各種教,外加“李開花是皇帝”等口號,總之還有很多身份可供利用,都是解決積怨的藉口。

隨著康熙、雍正的勵精圖治,改善民生,民族矛盾有所緩解,百姓大多還是趨向於安穩度日,但問題只是相對減輕,民族歧視和壓迫沒有停止,那反抗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斷絕,只不過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蟄伏期而已,但反清復明或以此為由頭的反抗貫穿整個清代,從未停止。


古今通史


“朱三太子”簡直就是清初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清初發生了十多起以“朱三太子”為首的造反運動,搞得清朝的江山四處風聲鶴唳,攪得清初皇帝心神不靈。那麼,“朱三太子”究竟是誰?他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呢?

(崇禎劇照)

一、崇禎留下來幾個兒子?

崇禎皇帝總共有7個兒子。其中,老二、老六、老七早夭。老五朱慈煥在五歲的時候也死了。死的情況很有意思,我們後面再說。

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還活著的是老大,也就是太子朱慈烺,還有老三朱慈炯、老四朱慈炤。

崇禎皇帝兒女有別。他怕女兒們受侮辱,都把他們砍殺,三個兒子卻都被藏了起來。李自成進京後,到處尋崇禎和崇禎的兒子們。最後發現崇禎吊死在樹上。太子朱慈烺被搜了出來。老三和老四本來躲在外公周奎家裡,結果被他們的狼外公獻了出來。

好在李自成並沒有為難他們,還都封他們為王。

不過李自成是個短命的皇帝,很快就退出了北京城。清軍入關進駐北京後,也四處搜查崇禎這三個兒子。

二、太子朱慈烺最終去了哪裡?

清軍在搜查崇禎兒子的時候,不久,就有人說,搜出了太子朱慈烺。但是清政府卻認為這個太子是冒充的,把他給殺了。當然了,也有人說這是真太子,但清廷故意說他是假的,殺了他。

後來,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擁戴為皇帝,建立南明政權。這時候,又有個人說他是太子朱慈烺,和朱由崧爭權。朱由崧當然不認同他是太子了,把他抓起來審判,結果說,此人是清政府派去的奸細,於是殺了他。

究竟清廷殺的“北太子”才是真太子,還是朱由崧殺的“南太子”是真太子,或者兩個“太子”都是假的,現在已經說不清楚了。

(朱由崧劇照)

三、真正的“朱三太子”老三朱慈炯到哪裡去了?

照一般的情形,“朱三太子”應該是指老三是朱慈炯。但實際上,朱慈炯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後,就不知所蹤。而且民間歷次起義所擁戴的人,其實也不是老三朱慈炯,而是老四朱慈炤。

四、造反者為什麼會擁戴老四朱慈炤?

因為在李自成進北京,周奎把朱慈炯、朱慈炤兄弟獻給李自成的時候,當時朱慈炤就想自殺。最後被人看住了,沒有自殺成。後來,李自成宣朱慈炯、朱慈炤去見他。當時朱慈炤堅決不跪拜,還要求李自成乾脆殺了他。但是李自成說:“汝無罪,姑免。”

或許正是因為朱慈炤有這樣一種骨氣,民間才在每次造反的時候,就擁戴他。同時又以訛傳訛,認為他是老三,所以把他稱為“朱三太子”。

五、真正的老四朱慈炤到哪裡去了?

真正的老四朱慈炤,在李自成逃出北京的時候,被一個姓毛的農民軍領袖帶到河南。本來準備住在那裡。後來由於清朝追查得非常嚴,那毛姓將軍嚇住了,丟掉13歲的朱慈炤跑了。

朱慈炤四處流浪,流落到安徽鳳陽(朱元璋的老家)時,被一個王姓鄉紳收留。那個王姓鄉紳由於在明朝當過官,因此很同情朱慈炤,把他改名王士元(據說是“原是王”的意思)。

但不久,王姓鄉紳去世,王士元又到處流浪。後來出家為僧。但又被一胡姓鄉紳領回家,還把女兒嫁給他。王士元由此教書為生,娶了一妻一妾,生了六子三女一孫。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這時候王士元已經75歲了。由於他酒後說話露餡,被官府抓了起來。官府以他冒充老五朱慈煥為名,把他一家老小全殺光。

實際上,清政府不只是殺朱慈炤的時候說他冒充老五朱慈煥,在抓其他所有打著“朱三太子”之名造反的人的時候,都以他們冒充朱慈煥之名,殺掉造反者。

(影視中的“朱三太子”)

六、清廷為什麼要說造反者都是冒充老五朱慈煥?

史料記載,朱慈煥在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當時因為崇禎皇帝缺錢,要求大臣和皇親國戚捐獻。以崇禎老丈人周奎為代表的皇親國戚不願意捐獻。恰恰這時候,朱慈煥生急病死了。估計當時崇禎沒在跟前。朱慈煥死後,就傳出了一個話,說朱慈煥死前,說了一個話:“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這個“九蓮菩薩”,是明神宗的母親。

當然了,我認為這個明顯是那些不想捐錢的皇親國戚們搞出來的事情。不過,顯然崇禎相信了,不但就此取消讓皇親國戚們捐錢的行動,而且還封這個死掉的兒子為“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

清廷說那些造反者擁戴老五朱慈煥為“朱三太子”,理由就是這個老五有“真君”的菩薩封號。不過,隨即清廷就說,這個老五朱慈煥早已死去,造反者居然還打著他的旗號,那還不是假的嗎?拿這個話對天下說,就顯得相當有說服力了。

七、總結。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崇禎的兒子們在明末動亂中,死的死,逃的逃,不過都是一些可憐人。但是卻被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的各種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利用去,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想想這件事,還真是可悲。

(參考資料:《明史》《清實錄》《雞林舊聞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世間的人很多,有利用價值的卻並不多。朱三太子有沒有實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前朝的象徵,具有朱明正統性,對清朝來說猶如芒刺在背。

至於是否確有其人,高低胖瘦,有才無才,光面麻子臉都無所謂,朱三太子只是一個被各路有野心的人作為利用的工具符號與價值武器。


直到清代中期,還有人號稱是朱三太子,在民間興風作浪。假冒朱三太子作案的原明勢力,層出不窮。從1644年開始,各路反清諸侯,扯起故國旗號,擁立亡皇后裔,起兵對抗清廷,甚至天地會也奉朱三太子正朔。

最著名的一次是康熙十二年(1673)楊起隆起事,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身在京師的楊起隆,借用朱三太子名號,率眾舉事,最後兵敗被殺於陝西鳳翔。明末清初,號稱擁立朱三太子的人,就有上百人之多。直到南明滅亡,大規模叛亂才基本消弭。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之前,把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等兒子藏在可信之人家裡,流落民間。康熙皇帝把三藩平定之後,在陝西,河南,江西等地,屢次有打著朱三太子旗號的運動。

比如,漳州人蔡寅,江蘇太倉一念和尚,臺灣朱一貴和浙江大嵐山張念一、張念二等人,導致朝廷最終已經不知道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了。清廷為了安撫明代舊人,也為了一網打盡,清楚民間力量,康熙三十八年就宣佈:

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不過,各個地方上報:明亡已久,子孫湮沒無聞,今雖查訪,亦難得實。

雖然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淨盡,但是朱三太子的名號卻是一種有力的號召。

可見,真假不重要,人人幾乎都可以是朱三太子,崇禎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都可以是朱三太子,號稱為明覆仇,實施反清復明。

那些偽“朱三太子”如雨後春筍,乃至各地官府顛倒耳目者二百年,派人喬裝打扮和細訪暗查,都在尋找朱三太子後裔。不過,大江東去,天命不再,最多隻是小股騷亂罷了。

不怕自己銷聲匿跡,就怕的是即使隱藏民間,流落江湖,過安穩的生活,也被別有心思的人惦記,朱三太子註定不是凡人。

因此,所謂朱三太子僅是清康熙年間的人懷念明朝後代的一種通稱與符號,其實不一定確定指的是誰。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朱三太子有顛覆整個大清朝的實力,只要他存在一天,就會讓清朝的皇帝寢食難安,欲除之而後快。

那麼,朱三太子怎麼就這麼厲害呢?

其實,朱三太子最大的實力不是他個人有多麼聰明絕頂和雄才大略,也不是他手下聚集了多少英雄好漢,而是他有無人可敵的身份。

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皇帝的兒子,而崇禎皇帝又是明朝比較少見的,深得人心的帝王。雖然在他執政期間沒有成功抵禦滿清的入侵,而且在他執政期間國內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最後起義軍首領李自成還打到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雖然如此,崇禎皇帝在民間的影響力和地位,在那個時代都是很少有人能夠比擬的。因為雖然他個人能力不強,但卻是一個胸懷天下的帝王,其責任心更是難得。

崇禎皇帝生前堪稱勞模,他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並且十幾年如一日。他非常節儉,幾乎只穿布衣,為的就是能夠節省出經費來支持對清朝的戰爭。

而在他當皇帝的短短17年的時間裡曾經六下罪己昭,平均不到三年就會檢討一次自己的過失,在中國數百位皇帝中絕無僅有。有人認為崇禎是一個喜歡推卸責任的帝王,這一點我是很不贊同。

在當時,如果能夠犧牲他獲得大明的中興,我相信會毫不猶豫的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崇禎皇帝自縊之前,他還念念不忘城中百姓的安危,留下了“認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絕筆。

他的所作所為,讓他作為亡國之君,卻沒有留下罵名,反而在民間擁有比較高的聲望。尤其是當清朝剃髮易服,改變漢族人的風俗時,更是激起了人們對崇禎的懷念。

有了這一前提,作為崇禎帝的兒子,朱三太子就有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光輝形象,人們愛屋及烏,將對崇禎的崇敬之心,不自覺的放到了朱三太子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利用朱三太子造反,也確實收穫了不少歸附者。僅康熙年間,就有10起藉助朱三太子的名義造反事件。所以,朱三太子一直困擾著滿清的前幾位皇帝,朱三太子在一天,他們就寢食難安一天。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朱三太子也許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他的血統決定了他難以置身事外。康熙四十七年,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炤在山東被抓獲,康熙將其全家處斬。從此,困擾了滿清半個多世紀的朱三太子案告一段落。康熙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以上!


歷史風暴


朱三太子是一個符號,是反清復明的一片旗幟,但其實他的意義不在於擁有多少實力,而是其所代表的朱明正統性,始終是清王朝統治中原合法性的一個隱患。

清朝初年出現了一個極其弔詭的現象:一方面,由於清王朝的全力追殺,真正的明朝皇室成員無不隱姓埋名,另一方面,假冒朱家後代層出不窮,有假冒王妃的,假冒親王的,當然最多的是假冒太子,特別是“朱三太子”的。這些人不甘寂寞,刀頭舔血,鋌而走險,希望以此渾水摸魚撈些好處。

其實折磨清朝統治的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而是層出不窮的假冒“朱三太子”的人。

最典型的案子是順治十六年(1659)的“朱三太子”案。一夥江戶無賴組成一個騙子集團,其中一個號稱是朱三太子朱慈煥。他們說朱三太子因為地位特殊,可以和順治皇帝直接搭上線,只要交錢,他們就有辦法讓一個目不識丁的人立刻成為現職位清朝官員,而且還是鹽道、糧道、工部、吏部等肥缺。憑這樣荒唐不經的謊言,他們半年間居然騙到了7萬多兩銀子。案發之後,一時間朝野轟動。

而另一個與此類似的案子發生在稍早的順治十三年(1656),真定的一個商人破產之後,突然奇想,自稱“朱三太子”朱慈煥,搞了一個廟會,招攬香火錢,一年後原價退回。按現在的說法,是一起典型的招搖撞騙兼非法集資案。事發的原因也很可笑:有兩個人都花了幾兩銀子,預購了“未來”的七品“縣令”。拿到收據之後,他們馬上自認為已經是有身份的人,在大街上爭搶道路,互不相讓,直至大打出手,鬧成治安案件,到縣衙一審理,自然一批人死於非命。

這類騙子中,最“成功”的一個,當時“南太子”王之明,這個人是萬曆朝駙馬的侄孫,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聊起宮中的奇聞異事,對帝王生活羨慕不已。正巧天地大變,他和太子年紀相仿,又頗知“宮中故事”,遂自稱東宮太子朱慈烺,南下南京找自己的“伯伯”弘光帝,

弘光帝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人也比較昏庸,但在這一突發事件上,處理卻相當理智。他宣佈,關鍵是要堅定太子真假,自己壯年無子,如果太子是真的,將來正好繼承自己。

為了堅定結果又說服力,弘光拍板,一、審問過程中不得刑訊逼供,二、鑑定全過程公開。

在公開鑑定這一天,大殿里人山人海,騙子王之明北迎入殿內,他人小鬼大,故意大搖大擺,徑直“踞上座,南面”。那些大學士、尚書們只好位居其下。

王鐸曾經當過三年太子的老師,一見面馬上斷定此太子為假,為了讓大家信服,他問太子認識我不,太子說不認識,王鐸又問給太子講書在哪個殿?王之明只知道宮中有文華、武英等殿,隨口回答是文華殿,其實是在端敬殿。

劉宗政、李景璉兩個翰林也曾經見過太子,都認定這個少年比太子朱慈烺要矮。朝臣們拷問其他宮中內情,他回答也多不著四六,不過小騙子王之明心理素質不錯,遇到這類問題,他態度傲慢,動輒就說:爾等宵小懂得什麼?

雖然審訊結果最終證明太子是假冒的,但是中國民眾的判斷,從來大多是基於情感而非理智。南明政府的公信力,早就破產,何況中國人幾千年前就都變成了“陰謀論者”。百姓們普遍認為王鐸等人都是弘光指使,因此紛傳太子為真,連外地領兵的大臣,也相信這種傳言。

弘光為了不擔上“故殺”的罪名,就決定把王之明關起來再說。

就這樣光了幾個月,清軍南下,朱由菘棄城而逃,王之明終於翻身,南京百姓在二三士紳的率領下,跑到監獄,放出了他們心目中的“真太子”,擁著他在武英殿“即位登基”,有些沒有逃跑的南明官員給跟著上殿行禮如儀。

王之明終於苦盡甘來,一償宿願。南京百姓擁立他,是希望他率領南京軍民抵擋清軍。不過王之明止步在此,他登基後第一件事情居然是要選秀女。不過秀女還沒有選好,南京城就破了,王之明被清軍抓獲。

清人利用他來安撫江南百姓,所以對他很禮貌,雖然王之明沒有享受到“秀女”,但一心想著做起清王朝的封王美夢來。

不過小騙子好運不長,江南弄地區很快就“內外俱定”,王之明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清人遂將他和弘光帝一起送到北京,不久之後,找了個藉口,把他和弘光一起處死了。


坍塌的歷史觀


朱三太子代表的並不是老朱家的某一個人,也不是老朱家的殘存勢力,而是代表了廣大漢人的集體訴求——反清復明,準確點來說是反滿復漢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朱三太子就像甩不掉的幽靈一樣,緊緊的籠罩在清朝統治者的腦袋上,層出不窮的各類起義都是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以期待終有一天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而這也側面反映出在清朝統治下的廣大漢人生活的並不幸福

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反他孃的!


起底朱三太子的前世今生——沒有高光時刻卻落得悲慘結局

既不是聰明絕頂的領袖人物,也不是什麼富可敵國的大佬,為何朱三太子的每一次出現都讓清朝統治者滿頭冒汗?因為這不僅代表了明朝殘存勢力的反撲,更代表了廣大底層民眾及富人階級對清朝的不滿

但實際上,作亂的人皆非朱三太子本人!而他朱慈煥的一生可謂是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安頓下來,能夠好好的安享晚年,卻...

關於明朝朱三太子的真實身份,是崇禎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但由於另兩子早夭,長大成人中排行第三,所以是為朱三太子。北京城破後被李自成擄去,後自成兵敗他也開始了亂世飄零,先後在王鄉紳家落腳,而後又逃亡江南出家為僧,直至偶遇胡鄉紳,才最終安定下來,並娶其女,先後育有三子兩女,一家人過著平淡卻安定的生活

只是,這一切在他75歲時被徹底打破,滿頭鬚髮的朱慈煥在目送兩個兒子走上斷頭臺後,自己也被凌遲處死,崇禎一脈自此斷絕!

興風作浪的又是何人?為何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

崇禎皇帝雖然是明朝滅國之君,卻少見的深得民心。雖然他在政治能力上稍有欠缺,也不是什麼英明神武的主兒,但是他的勤政和努力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明朝滅亡之後仍然有大量的百姓十分愛戴崇禎,故而造反者勢必要打著崇禎的旗號搞事情


雖然崇禎已死(景山自縊),但他還有兒子,還有近臣,所以南明數個政權也都可以名正言順的起事,可是伴隨著被悉數擊破,沒有了精神支柱和旗幟,只能從民間去尋覓關於崇禎之後的訊息。所以尚存於世但流落民間的朱三太子,成為造反必須要舉起的大旗

就這樣,多達十起的“朱三太子”造反案件,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無論規模如何,以“朱三太子”之名起事,已經成為了當時的慣例,雖然這一切和真正的朱三太子毫無關係!

在諸多起事中,唯有楊起隆的京城聚眾造反影響最大,但隨即失敗,楊起隆先是潛逃後又被緝拿歸案。至於其他以朱三太子之名秘密從事反清運動或是直接造反的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折磨清朝三代皇帝的朱三太子,到底反映了什麼問題?

不得不說,清朝實行的剃髮易服,不僅讓廣大漢族人被迫改變風俗,更是激起了他們的憤怒,畢竟千年來的傳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就這樣被徹底毀滅

再加上毫無人性可言的文字獄,更是激起了人們的憤怒,同時還讓人們對崇禎的懷念與日俱增。在這種前提下,朱三太子作為崇禎的兒子就有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光輝形象,自然而然的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領袖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只要壓迫不停,反抗也就不止。正是由於三太子的尚在人間,更是給這些人以精神寄託,所以層出不窮的冒充朱三太子造反也就愈演愈烈。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只要朱三太子還在人世,就會有人不斷的以此為由來進行造反活動

所以,早已泯然眾人的朱三太子,仍然逃不過全家處斬的結局。但這並不是結束,康熙年間雖然已經將朱三太子誅殺,但反清活動持續到乾隆年間依然活躍,無一不是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這也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對於清朝的不滿和對於明朝的懷念

不得不說,入關後的滿清,在對待漢人的問題上犯下了巨大的錯誤,不僅導致未能讓其在有生之年實現大一統,更是為之後的混亂埋下了伏筆

先是剃髮易服,就極大的傷害了漢族人民的感情,隨後的圈地令等各項政策更是導致士紳階級的不滿,康乾年間文字獄的大興則是讓廣大讀書人也加入了反抗的大潮中

所以,以朱三太子之名行反抗之實的陰雲才會籠罩大清王朝整整一百多年之久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朱三太子,也就是歷史上的朱慈炯,正因為他是明朝崇禎皇帝的兒子,而且位列老三,所以在民間就被廣泛的稱為朱三太子。

至於朱三太子為什麼這麼出名,就不得不提發生在他身上的未解之謎,崇禎皇帝除了朱三太子,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朱慈烺和朱慈煥。

大約在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攻打京師,慌亂之中崇禎皇帝自殺而死,也來不及照顧他的三個兒子了。父債子償,既然父親死了,那麼李自成就順理成章的俘虜了他的三個兒子,本來還是相當滿意的。

本想留著這三個人日後他用,卻不料這一切計劃被多爾袞打亂,李自成未免高興的太早了。沒幾天,崇禎皇帝的這三個兒子都消失不見,完全尋不到一點蹤跡,這可讓李自成有點難搞。

接下來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在當時居然同時出現了兩個名叫朱慈烺的太子,當時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無論是在南方的,還是在北方的太子,總有一個是真的。

既然你敢出現,那麼就必定不會讓你再跑了,最終兩個朱慈烺都被斬殺了,至於排行老五的皇子朱慈煥就有點尷尬了,剛開始挺順利的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潛伏在民間沒人發現。

但是造化弄人,最終已經年過半百的朱慈煥,還是被人給挖了出來,儘管他沒有任何不良的企圖就想活命。可康熙皇帝還是為了以絕後患,將其所有的家眷悉數斬殺,藏了一輩子,終究沒有躲過這一劫。

相信這裡更令大家疑惑的就是,身為三太子的朱慈炯,他後來去哪了呢?

關於他後來的行蹤去向,可真成了一大謎題,儘管朱慈烺和朱慈煥都相繼被殺,卻依舊沒有得到關於他的半點消息,彷彿從整個人間蒸發了一樣。

而更為離奇的事情後面才真正開始,由於朱三太子一直沒有出現,但畢竟他的名號還在那裡,只要有人起義,就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終究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很快就會被蠱惑拉攏,既然有人這樣做,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就相繼冒充朱三太子。

當然這是不是朱三太子背後的陰謀,那就不得而知了,假的朱三太子層出不窮,反而真的朱三太子卻銷聲匿跡。

但是這樣的事情,卻免不了讓清朝的三個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頭疼不已,恨不得早點抓住朱三太子碎屍萬段。

讓康熙、雍正乾隆的朱三太子

朱慈炯一日不獻身,這樣的事情就絕對不會停息,各地的起義者充分利用明朝皇室的影響力,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屢試不爽,一個個喊著:舉兵反清,光復大明!

要說起朱三太子的真正勢力範圍,其實只要是想反清復明的起義軍,也都算得上是朱三太子的黨羽。

然而這些其實就是藉著朱三太子在明朝的皇室號召力的造反起義,並沒有多少真正的實力,分佈範圍比較廣,剿滅難度比較大,只不過是搞得人心惶惶而已,根本不可能形成大的氣候。

尤其是明朝剛剛覆滅的那幾年,也正因為朱三太子失蹤,沒人知道他的下落,反而讓這件事情變得撲朔迷離,所以才有人相信。

但這也就僅僅侷限於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後來差不多到了朱三太子幾乎已經死亡的年紀,再加上當時的反叛,起義者也已經不再像你以前那樣堅定了。

他們知道繼續打著這樣的名號,影響力也不如從前了,也算偃旗息鼓了。


大國布衣


朱三太子這個名字,在明末清初可是鼎鼎大名的一個人物。他曾經給入關的滿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滿清幾代帝王都一直想抓住朱三太子,但是自始至終都沒有成功。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朱慈烺,朱慈煥和朱慈炯,朱三太子就是指的朱慈炯。由於某些原因,崇禎皇帝在明朝即將滅亡的時候,也沒有把太子派到南京去,所以後來南明就一直沒有讓眾人心服口服的繼承人,這也是南明迅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崇禎皇帝自殺,他的三個兒子都落到了李自成手裡。

但是時局變化非常的快,李自成在北京也沒有呆多久,滿清和吳三桂率軍殺入北京,李自成被迫倉皇西逃。當時滿清抓住了朱慈烺,就將他殺掉了以絕後患,而朱慈煥和朱慈炯就逃走了,一直不知音訊。朱慈煥只想當一個普通人,所以一直隱姓埋名娶妻生子,但是很多年後還是被滿清抓住了。雖然當時滿清已經立國比較長的時間了,但是抓住自己朱慈煥之後,還是很快將他一家全部都殺了。

剩下一個朱慈炯,滿清一直沒有抓住,而且朱慈炯這個人一直沒有再出過面。雖然朱三太子本身並沒有什麼實力,但是他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兒子,光這一點講講,他就有非常大的號召力。所以在滿清進入關中之後不久,各地有很多打著朱三太子旗號的起義軍此起彼伏,一直反抗著滿清的暴政。所謂擒賊先擒王,滿清自然想把朱慈炯抓住趕快殺掉,以絕後患。可惜各地的所謂的朱三太子都是假的,滿清一直沒有抓住真正的朱三太子。所以朱三太子一直折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到乾隆中期的時候,朱三太子即使沒有被抓住,按壽命算肯定也早已死了,所以到這個時候,滿清才不用為朱三太子發愁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