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導語:

當下很多企業的現狀是:貪圖安逸者很多,不勞而獲者很多,磨洋工混日子者很多。變革勢必觸及這些人既得利益及舒松環境,如果不變革,人效低、浪費大、利潤薄、競爭力下降等惡疾不能剷除,現狀難以改觀,你的企業又能熬多久?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最終都是為了績效,你企業的員工,是忙著賺錢還是等著你來分錢?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任正非: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要敢於給員工漲工資發高薪,員工才會死心塌地跟隨你。

任正非不是人傻錢多,而是鼓勵奮鬥。他們整出了一套有效、的合理激勵體制,讓奮鬥的人能得到回報,而不是空談夢想!

你要交給公司的是業績和功勞,公司保障給你的是收入和激勵,這才是 最公平的交易。

  1. 老闆想成本費用低公司賺錢,員工想要拿更高工資。
  2. 老闆想員工賣力幹活價值最大化, 員工想壓力小工作輕鬆。
  3. 老闆想員工越忠誠越好,員工想哪裡有發展願意付更高的工資我就去哪裡。
  4. 老闆想員工收入與工作結果掛鉤,員工想我有能力,但結果好不好不只是我的問題。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案例

日進斗金拉麵館老闆,他為何不做了!

老闆說:“當時招一個優秀的師傅,開始的時候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我們是按 分成的,一碗麵給他5毛的提成,經過一段時間,他發現客人越多他的提成也越多,這樣一來他就在每碗裡放超量的牛肉來吸引回頭客”,“一碗麵才四塊,利潤就很少,他每碗多放幾片牛肉我還賺個鬼啊!”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後來看看這樣不行,錢全被他賺去了!就換了種 ,給他每月發固定工資,工資給高點也無所謂,這樣他不至於多加牛肉了吧?因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沒關係。”

“但你猜怎麼著?”老闆更激動了,“他在每碗裡都少放許多牛肉,把客人都趕走了!”

“這是為什麼?”朋友激動的問到,“牛肉的分量少, 就不滿意,回頭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師傅)才不管你賺不賺錢呢,他拿固定的工錢巴不得你天天沒客 清閒呢!”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問題的討論

1、首先我們考慮將小老闆所用的兩種方案進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據每碗的利潤分配。這樣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瘋狂地多放牛肉。

2、後來又想到這一條是有條件的。問題是每碗的利潤界定後怎麼個分配法?一碗麵能掙多少是瞞不過大師傅的,如果不能讓雙方的利益在某個點達到平衡,一切又會恢復原樣。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1.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工作量=產值+價值
  4.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
  5.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傳統薪酬績效缺乏活力。
  6. 員工都是抱著打工者心態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這裡給大家特別推薦一種老闆與員工共贏的加薪模式:KSF增值加薪法。

這種模式,其特點就是,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他的價值貢獻全面融合,讓員工為自己幹、為自己加薪,全面激發員工創造顯性價值的熱情。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即通過對員工創造的結果和價值進行量化,與員工所得的報酬進行深度掛鉤,強調以“結果”和“價值”換取報酬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全績效模式。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與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3、利益趨同: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

4、激勵短期化:

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任正非:員工積極性不高是企業通病,“一碗牛肉麵“引發薪酬難題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KI:根據數據分析,我們選取平衡點68720,產量每超過500,獎勵經理25元,每降低500,少發25元;以此類推:

K2:輔料成本率:平衡點:6.83%,每降低0.02%獎勵8元,每超出0.02%,少發 8元;

K3:工資費用率:平衡點:5.69%,每降低0.01%獎勵6元,每超出0.01%,少發 6元;

K4:產品性能合格率:平衡點:30%,每超過5%,獎勵經理50元,每降低5%,少發50元;

K5:附件報廢率:平衡點:0.51%,每降低0.01%獎勵11元,每超出0.01%,少發 11元;

K6:核心員工保留人數:平衡點:11,當月0流失,全發,半年0流失再獎勵200元,每流失一人 少發 100元;

K7:..............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6-8個加薪渠道 ,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而言,員工更加積極工作,創造了更多更多的價值,拿到 高薪是應該的,而且企業是拿出員工創造的超額利潤部分給員工加薪,不會增加企業成本。

在這樣模式下,老闆是希望員工拿高薪的,因為員工拿高薪說明結果導向做的好,做出貢獻高,企業也一起獲利,這就叫共贏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