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意大利被稱為“歐洲的中國”,不是沒有原因的。 

除了都擁有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文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說這兩個國家是全球最注重家庭和家族傳統的國家,一點不過分。
我頻頻往返中國和意大利,感觸最深的就是:在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那都是情感。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有一個笑話,說,你要是問意大利人,世界上哪家餐館的飯菜最好吃,十有八九對方會認真回答你:我媽媽做的飯菜最好吃。不管是不是符合事實,人家真的就是這樣認為的。

在意大利,不管你是在大小餐館吃飯(前提是正宗的意大利人開的餐館),還是去別人家作客,所有在廚房掌勺的人,真的都是用生命和熱情在對待食物。

哎,都是萬事萬物是有能量有感應的,傾注了這麼多情感做出來的飯菜,能不是“最好吃”的飯菜嗎?


1

菜市場裡的飲食男女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意大利,我喜歡逛露天的菜市場,特別是那種小地攤兒。

在那些喧囂真實的市井熱鬧裡,所有的慾望都變得純粹而簡單。就是這種煙火氣,讓人有腳踏實地的感覺。一日三餐,飲食男女,菜市場總和“家”這個字有繞不開的聯繫,所以不管在城市、鄉下,看上去鬧哄哄的菜市場,都給我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最會吃、也最會寫吃的汪曾祺先生曾寫:熱熱鬧鬧、挨挨擠擠的菜市場,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汪老先生說得真好,的確是。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鎮上總是有逢几几幾趕集,加上我們家在兩個大的鄉鎮中間,兩個地方趕集的時間是錯開的,所以頻頻有集可趕。

小的時候,我媽工作忙,也嫌市場上鬧哄哄髒兮兮(我媽有潔癖),很少帶我去趕集。我12歲之後,去城裡上初中和上師範之後,才有機會和奶奶在假期裡坐公車去趕集。

很多農村長大的人都有我這樣的記憶吧?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我記得鎮上開的第一傢俬人的超市,我奶奶給我買的一對鵝黃、芽綠,造型萌萌的小蛋板凳,田園花草的小襪子(一次也沒穿過,至今還在老家)......當然還有本地的外地的新鮮瓜果,小零食,話梅,滷菜......奶奶也愛吃零嘴,所以我媽小時候“明令禁止”我吃的這些東西,到了半大人時,我奶奶帶著我吃了個夠。

這種喜好就一直延續下來。出國之後,到一個地方,我也特別喜歡去逛各個地方的市場,市場濃縮了不一樣國家不一樣的飲食喜好,但那種親近和飲食的純粹,東方和西方,都是一樣的。

2

意大利的傳統市集文化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到今天,不管是在羅馬、米蘭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在南部西西里島的錫拉庫薩、陶爾米納這樣的小城小鎮,儘管超市和物流已經非常方便,人們還是更喜歡一早去傳統的菜市場去買新鮮蔬果和食物。

關於熟食、肉類製品,奶酪這些就更是,我開篇放的那張圖,就是意大利常見的賣肉的熟食、奶酪店。一般,如果你對食物很講究,那這種熟食店,確實才能讓你吃到“熱淚盈眶”、淚流滿面的好吃的肉製品,生火腿和奶酪。

意大利因為從南到北一年四季都是充足的陽光,所以,即便是超市的蔬果,味道也吃蘋果是蘋果的味兒、吃西紅柿是西紅柿的味兒。這一點咱們不得不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意大利很注重飲食健康,國家有嚴格複雜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遠超過歐盟的標準,是歐洲乃至世界上食品安全最好的國家之一。所以,在意大利,飲食安全是可以放心的。

3

意大利首都人民羅馬人對飲食的情感

和意大利所有地區一樣,在羅馬,一切美食和季節有關。一些官方和自發的民間組織和活動,和食物有關,也圍繞著季節展開。

羅馬人認為最好的食物是“零公里”食物,運送距離越短越好。應季的時令蔬果,清晨從最近的郊區運到各個市場,新鮮,沐浴在陽光下迸發著自然的芬芳。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母洋薊是一種意大利特色蔬菜

4

用“媽媽的愛”做出來的羅馬家常菜

舉例來說,洋薊,羅馬人喜歡的時令菜,一直可以從暮春吃到秋季。香港按英音翻譯Artichoke,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叫雅枝竹,也有叫法國百合,分帶刺和不帶刺的,還有個頭大很多的母洋薊。

羅馬家常菜常有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Carciofi alla romana,就是羅馬風味洋薊。菜譜看著很簡單,就是洋薊、蒜、橄欖油、水和鹽,吃起來新鮮竹筍和蘑菇混合的味道,做得好與不好味道有云泥之別,妙在菜鳥上手也不會難吃。

一種是猶太風味做法:Carciofo alla giudia, 炸洋薊,一朵放在橄欖油中炸成金褐色的花,成為羅馬烹飪中的特色美味。

另外還有菊苣菜,蘆筍,這倆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成為古羅馬貴族的佳餚,在中國,因為它們藥食同源,現在也特別受追捧。

另外還有淡綠頂黃花的羅馬西葫蘆花,這個原來上不了檯面的東西,其實也是很好吃的一道家常菜。不管是放在披薩里,還是焗烤,油漬。

食物是一個地方的靈魂,一個地方人們的情感寄託,也是一個人融入一個地域文化、環境的通行證。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5

傳統羅馬菜的精髓是什麼?

地道的傳統羅馬菜注重口味,講究食物本來的樣子,不講究過度精緻。

地道的羅馬菜和羅馬猶太人有關,因為在古羅馬帝國,不追求精緻的羅馬菜,原來被稱為一種“貧窮菜”,因為精髓體現在傳統的“quinto quarto”(動物內臟)菜式。

能把過去很難賣出去的動物內臟變成一個城市的特色菜,本身是一個民間智慧,很有創造力的行為。

最好的羅馬特色菜,往往在本地樸素小館裡,沒有精心複雜的設計和擺盤,人們把精心和複雜放在烹飪的過程裡。

歐洲的中國——意大利,每一餐飯吃的都是情感

還有被認為是最好吃的食物之一的真扎諾麵包:家庭自制,由白色小麥粉、水、酵母和鹽做成,外殼香脆,裡面鬆軟。

比如,Coda alla vaccinara紅燴牛尾,直譯過來就是屠夫燉牛尾,用西紅柿醬配芹菜、松仁、葡萄乾和少量黑巧克力煨牛尾, 幾小時慢燉出口感豐富的湯汁和軟爛的肉質。

還有各種腸、胰臟和腦部的各種菜餚,聽起來,吃它需要梁靜茹給勇氣,真到端上來,許多人光盤是常態。

一頓完整的意大利餐包括開胃菜,頭盤,搭配沙拉或副菜,甜點,水果、咖啡或利口酒,當然少不了葡萄酒。

6

後記

所以,在意大利,如果有人邀請你去家裡吃飯,那一定是當你是很好的朋友。並且,在餐桌上建立的友誼,和咱們中國人說的“請客吃飯”一樣,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社交噢!《三聯生活週刊》有一期文章寫道:“食物幫助她突破了語言和文化的屏障”。的確是這樣,在意大利,讓你慢慢融入在意大利式生活的安逸與煙火氣中的,不僅是一杯酒,一頓飯,吃下肚裡,都是滿滿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