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意大利被称为“欧洲的中国”,不是没有原因的。 

除了都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说这两个国家是全球最注重家庭和家族传统的国家,一点不过分。
我频频往返中国和意大利,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那都是情感。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有一个笑话,说,你要是问意大利人,世界上哪家餐馆的饭菜最好吃,十有八九对方会认真回答你:我妈妈做的饭菜最好吃。不管是不是符合事实,人家真的就是这样认为的。

在意大利,不管你是在大小餐馆吃饭(前提是正宗的意大利人开的餐馆),还是去别人家作客,所有在厨房掌勺的人,真的都是用生命和热情在对待食物。

哎,都是万事万物是有能量有感应的,倾注了这么多情感做出来的饭菜,能不是“最好吃”的饭菜吗?


1

菜市场里的饮食男女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意大利,我喜欢逛露天的菜市场,特别是那种小地摊儿。

在那些喧嚣真实的市井热闹里,所有的欲望都变得纯粹而简单。就是这种烟火气,让人有脚踏实地的感觉。一日三餐,饮食男女,菜市场总和“家”这个字有绕不开的联系,所以不管在城市、乡下,看上去闹哄哄的菜市场,都给我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最会吃、也最会写吃的汪曾祺先生曾写:热热闹闹、挨挨挤挤的菜市场,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老先生说得真好,的确是。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镇上总是有逢几几几赶集,加上我们家在两个大的乡镇中间,两个地方赶集的时间是错开的,所以频频有集可赶。

小的时候,我妈工作忙,也嫌市场上闹哄哄脏兮兮(我妈有洁癖),很少带我去赶集。我12岁之后,去城里上初中和上师范之后,才有机会和奶奶在假期里坐公车去赶集。

很多农村长大的人都有我这样的记忆吧?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我记得镇上开的第一家私人的超市,我奶奶给我买的一对鹅黄、芽绿,造型萌萌的小蛋板凳,田园花草的小袜子(一次也没穿过,至今还在老家)......当然还有本地的外地的新鲜瓜果,小零食,话梅,卤菜......奶奶也爱吃零嘴,所以我妈小时候“明令禁止”我吃的这些东西,到了半大人时,我奶奶带着我吃了个够。

这种喜好就一直延续下来。出国之后,到一个地方,我也特别喜欢去逛各个地方的市场,市场浓缩了不一样国家不一样的饮食喜好,但那种亲近和饮食的纯粹,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样的。

2

意大利的传统市集文化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到今天,不管是在罗马、米兰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南部西西里岛的锡拉库萨、陶尔米纳这样的小城小镇,尽管超市和物流已经非常方便,人们还是更喜欢一早去传统的菜市场去买新鲜蔬果和食物。

关于熟食、肉类制品,奶酪这些就更是,我开篇放的那张图,就是意大利常见的卖肉的熟食、奶酪店。一般,如果你对食物很讲究,那这种熟食店,确实才能让你吃到“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的好吃的肉制品,生火腿和奶酪。

意大利因为从南到北一年四季都是充足的阳光,所以,即便是超市的蔬果,味道也吃苹果是苹果的味儿、吃西红柿是西红柿的味儿。这一点咱们不得不服。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意大利很注重饮食健康,国家有严格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远超过欧盟的标准,是欧洲乃至世界上食品安全最好的国家之一。所以,在意大利,饮食安全是可以放心的。

3

意大利首都人民罗马人对饮食的情感

和意大利所有地区一样,在罗马,一切美食和季节有关。一些官方和自发的民间组织和活动,和食物有关,也围绕着季节展开。

罗马人认为最好的食物是“零公里”食物,运送距离越短越好。应季的时令蔬果,清晨从最近的郊区运到各个市场,新鲜,沐浴在阳光下迸发着自然的芬芳。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母洋蓟是一种意大利特色蔬菜

4

用“妈妈的爱”做出来的罗马家常菜

举例来说,洋蓟,罗马人喜欢的时令菜,一直可以从暮春吃到秋季。香港按英音翻译Artichoke,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叫雅枝竹,也有叫法国百合,分带刺和不带刺的,还有个头大很多的母洋蓟。

罗马家常菜常有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Carciofi alla romana,就是罗马风味洋蓟。菜谱看着很简单,就是洋蓟、蒜、橄榄油、水和盐,吃起来新鲜竹笋和蘑菇混合的味道,做得好与不好味道有云泥之别,妙在菜鸟上手也不会难吃。

一种是犹太风味做法:Carciofo alla giudia, 炸洋蓟,一朵放在橄榄油中炸成金褐色的花,成为罗马烹饪中的特色美味。

另外还有菊苣菜,芦笋,这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古罗马贵族的佳肴,在中国,因为它们药食同源,现在也特别受追捧。

另外还有淡绿顶黄花的罗马西葫芦花,这个原来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其实也是很好吃的一道家常菜。不管是放在披萨里,还是焗烤,油渍。

食物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一个地方人们的情感寄托,也是一个人融入一个地域文化、环境的通行证。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5

传统罗马菜的精髓是什么?

地道的传统罗马菜注重口味,讲究食物本来的样子,不讲究过度精致。

地道的罗马菜和罗马犹太人有关,因为在古罗马帝国,不追求精致的罗马菜,原来被称为一种“贫穷菜”,因为精髓体现在传统的“quinto quarto”(动物内脏)菜式。

能把过去很难卖出去的动物内脏变成一个城市的特色菜,本身是一个民间智慧,很有创造力的行为。

最好的罗马特色菜,往往在本地朴素小馆里,没有精心复杂的设计和摆盘,人们把精心和复杂放在烹饪的过程里。

欧洲的中国——意大利,每一餐饭吃的都是情感

还有被认为是最好吃的食物之一的真扎诺面包:家庭自制,由白色小麦粉、水、酵母和盐做成,外壳香脆,里面松软。

比如,Coda alla vaccinara红烩牛尾,直译过来就是屠夫炖牛尾,用西红柿酱配芹菜、松仁、葡萄干和少量黑巧克力煨牛尾, 几小时慢炖出口感丰富的汤汁和软烂的肉质。

还有各种肠、胰脏和脑部的各种菜肴,听起来,吃它需要梁静茹给勇气,真到端上来,许多人光盘是常态。

一顿完整的意大利餐包括开胃菜,头盘,搭配沙拉或副菜,甜点,水果、咖啡或利口酒,当然少不了葡萄酒。

6

后记

所以,在意大利,如果有人邀请你去家里吃饭,那一定是当你是很好的朋友。并且,在餐桌上建立的友谊,和咱们中国人说的“请客吃饭”一样,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社交噢!《三联生活周刊》有一期文章写道:“食物帮助她突破了语言和文化的屏障”。的确是这样,在意大利,让你慢慢融入在意大利式生活的安逸与烟火气中的,不仅是一杯酒,一顿饭,吃下肚里,都是满满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