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文|飞鱼说史

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盐铁论》

说起盐和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因为这两件物品,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食盐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此外,盐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并不是只有食用,例如《红楼梦》中记载贾宝玉每天清晨就有用盐擦牙的习惯,所以民无盐不可。

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食盐

而铁在日常生活中充当的角色,则是辅助从事工农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所以国无铁不兴。

不过对于如何获取盐和铁,我们也不必忧愁,因为我们只要有需要,随时就可以购买。

但在古代,盐、铁却不是随意能买卖的,因为这两项物品是“官营专卖”的,所谓官营专卖,就是国家对于盐、铁的生产和买卖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在古代称之为“禁榷”,是国家控制工商业最重要的法律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让封建王朝官府获得高额利润,《盐铁论》中“非独为利入也”则是道明了封建社会里这种经济制度的实质。

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盐铁论》

当研究封建社会下的盐铁官营制度时,不少人认为这项制度其实是与民夺利,那么为何又有学者认为这项制度保障了汉武帝的“东征西讨”了呢?

本篇飞鱼就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这项制度与汉武帝的对外扩张为何无法分割。

盐铁官营制度的起源。

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干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非君之所赖也,君之所与。——《管子·轻重甲》

要说盐铁官营制度的起源,管仲是必须要提的,因为他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就是建议官府对盐和铁实行专卖,他的这一主张,也被后世公认为盐铁官营制度的最初形式。

正如上述引用所说,管仲认为大国有大商人,小国有小商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君主所依赖的,而是君主所剥削的对象,这是管仲重农抑商的主张,也是齐国推行“官山海”的伏笔,后来齐桓公能够九合诸侯,成就霸业,在经济上靠的就是“鱼盐之利”。

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齐桓公和管仲

后来,姜氏政权尽归田氏,也是因为田氏在齐国几百年的发展蛰伏的过程中,逐渐取代姜氏而掌握了齐国的鱼盐之利,正所谓:失之所本而末不可用。

而战国时期的秦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也开始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正如,《盐铁论》中记载: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汉武帝为何重新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於京师。——《史记·货殖列传》

秦朝灭亡之后西汉建立,汉初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始对山林川泽,实行开放式管理,并且允许民营,当然盐铁亦在被允许民营的条目之中,美其名曰:不与民争利。

这样的经济政策,就使得经营盐铁的商人成为一方巨贾,富比王侯,这些财力雄厚的商人俨然已经成为了威胁西汉封建统治的一方不容小觑的势力,到了汉武帝中期,由于大规模对匈奴进行作战,军费明显入不敷出,于是上演了一幕官府向巨商贷款的”戏目“。

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汉武帝

但是这些巨商却仗着财富不买官府的,骄横跋扈,根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意思是说,这些巨商不能急官府之所急,他们眼中也没有“国家”,只有“小家”。

于是汉武帝迫于财政的压力和对商人“不偌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开始实行“笼盐铁”,也就是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史记·平淮书》记载:(汉武帝)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

盐铁官营和汉武帝的东征西讨。

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者扁鹊之力,而盐、铁之福也。——《盐铁论》

意思是说,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政策之后,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官府的财政收入

,而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屡次进犯,维持西汉出兵平叛的经济基础也正是这项盐铁官营的制度。

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东征西讨”,基本奠定了我国古代东、西、南三面的疆域,并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南,这些功绩亦离不开盐铁官营作为经济基础的支撑,也就是说这项制度巩固了汉朝的边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匈奴王和匈奴人

据统计,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匈奴进行的讨伐有15次之多,如果不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怎能支撑如此多的对外战争呢?

盐铁官营制度,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从而进一步打击了地方上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使得西汉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固,也就是说,这项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飞鱼说:

“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为何又说它是汉武帝“东征西讨”的保障,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军费严重不足,而实行了这项制度之后,西汉财力大增,经济基础不仅能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是军事活动的保障。

我国古代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由官府进行垄断经营,使得官府能够寓税于价,此举不仅做到了变相收税,还又使得民众感觉不到征税,可以说,“盐铁官营”使封建王朝获得了可观收益,尤其是盐的官营,一直是封建王朝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也构成了历代官府的重要财源。

从“盐铁官营”的起源说起,聊聊为何说这项制度“成就”了汉武帝

汉朝石砖画像

《史记·平淮书》中记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意思是民众胆敢敢于私铸铁器或者煮盐的,钛其左脚趾(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并且没收其器物用具,足见官府对于盐铁的控制力度之强。

当然,盐铁官营也并不是没有弊端的,

比如《盐铁论》中记载: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器用不便,则农夫罢于野而草莱不辟,草莱不辟,则民困乏,意思是说这种垄断经营会让农民失去使用农具的方便性,最终会导致民不尽力与劳作。

那么,您认为古代的“盐铁官营”制度,究竟是不是与民争利呢?

参考文献:《盐铁论》、《史记》、《管子》、《盐铁论校注》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