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之前有些家长在我的文章《如果你总是为孩子的表现不如意而焦虑,这就是你的解药》下面留下评论表示了自己的疑虑与看法。

其实大家都清楚,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需要改变的往往是家长。而家长改变的前提是接受自己和孩子的现状,然后才有可能有真正改变的开始,而不是强行改变孩子。

一些家长困惑了:意思是让我们对孩子目前的行为听之任之?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接受现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为向好的发展做准备。

因为不接受,就难免会主观排斥或抵触,当你抵触或排斥孩子的行为表现时,敏感的孩子是很容易觉察到的,他对你的管教与要求自然也回报以排斥和抵触。

这时,你的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反作用了,你越用力,越不能如愿。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接受现状”这四个字呢?

接受现状,其实就是承认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接受我们和孩子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和孩子。

当你从内心开始接受时,就会发现内心不再焦虑了,变得冷静之后,理性开始回归,心中渐渐有了力量和方向。

如果我们不接受现状,也就谈不上对自己、对孩子的接纳与尊重。而爱是建立在接纳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拥有爱,才有真正的教育,才能让教育的力量通过内心的交流与传递,发挥由内而外的作用。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无论是自我教育还是教育孩子,父母只有学会接纳自己,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试想想,一个不接受现状、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的家长,怎么可能真诚地接受、信任和鼓励孩子?又怎么可能教育出一个积极向上与自我肯定的孩子?

焦虑之所以无济于事,是因为焦虑赶走了理性。接受现状才能停止焦虑,内心才能腾出理性思考的空间,来看清问题的真相。如果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所困扰,就无法看见真实的孩子。

当你看见的孩子是不真实的,只是你心中的想像或期待的孩子时,你的所有教育都无法对真实的孩子发生作用,甚至只会扭曲了孩子的发展。

一位家长说:

我现在才发现这个原因,孩子已经上大一了,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曾怀疑过自己,后来完全否定了自己,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伤心、无助甚至绝望,十八年来我的倾心付出几乎为零……可后来我听了看了许多心理学家的讲座,才发现孩子的问题原因都在父母身上,不能一味去责怪孩子,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让孩子转变,希望现在还不晚!

的确不晚,只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考验家长耐心的。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只要用心,办法总比问题多。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很多时候,道理谁都懂。但是一碰到实际的情况,或短期内看不到改变的效果时,家长就开始着急和懵圈了。他们觉得“我太难了!”,觉得自己真是内忧外患,就算改变自己,外界不改变,又有什么用呢?

比如孩子上学磨蹭,家长就会说:

家长可以不急,问题是老师急啊!

有什么用,孩子自己一点也不着急,上课迟到了挨批评的是家长。

那么这个问题,除了焦虑(我们已经知道焦虑无济于事),除了催孩子(也知道孩子怎么催也还是快不起来),真是无解了吗?

当然不是。至少我这里是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家长的焦虑。

家长冷静下来就会知道,其实你担心的是被老师批评。你认为自己是被孩子连累,是为孩子的问题背锅。所以你迁怒于孩子,觉得问题在于孩子而不在于你。

所以你希望孩子主动体谅你,自己改变。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这个好办呀,家长可以同老师沟通,让老师惩罚孩子,告诉他:孩子迟到你尽管批评他,我支持你!

一些家长肯定会说,那怎么可以,这样会伤到孩子的自尊,让他抬不起头。

其实,把责任还给孩子,他才会有担当,才会自己着急。如果孩子有自尊,被老师批评后,他会主动改进的。

但是如果家长不忍心,非要为孩子担责,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不过,就算这一方法你觉得不好,还可以有另一种方法:

家长可以算好孩子从起床到上学需要的时间,提早让孩子起床,留下充足的时间准备给他,让他自己安排。如果他还迟到,再提早;就这样一直提早,直到孩子不迟到了为止。

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孩子为了不那么早起床,一定会提高他的速度的。

只要用心,办法总比问题多。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决定孩子表现的,是心理因素。

有人说,你说的上学迟到那只是小事,但碰上严重的大事,你不焦虑也不行呀?就比如,昨天有一位读者在评论里说:

孩子15岁,不愿上学,休学在家一年。从公立初中,为了减轻学习压力,转到国际学校。但是还是不愿去。请教老师,怎么能不焦虑呢?任由她辍学,整日在家无所事事吗?

听得出来家长很焦急,显然这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已经到的厌学的地步了。虽然家长给孩子换了一个环境,但情况并没有改善。为什么?

因为,家长不能接受现状,内心的焦虑与混乱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体会到的是更大的压力。

首先,如果家长焦虑有用,孩子也不会不愿上学了。所以,家长要先学会放下焦虑,心平气和,这样,你和孩子才有空间来思考你们接下来的走向。

其次,接受孩子无法短时间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或许需要几个月,或许需要一两年,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以及你和孩子相处情况。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你没有逼她,你没有给她压力,她的前进不再是靠外力来推动时,内在动力才会慢慢产生。但凡你内心带有一点点的负面情绪,她就能感受到,就会混乱着你的混乱,无法产生内心的力量。

做到这一点往往很难,如果家长自身的内心力量不足,是很难带动孩子改变的。这时,你需要的是提升自己,或请求外界的力量支援,比如寻求专家和心理老师的帮助。

如果家长对自己和孩子有信心,就可以尝试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与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期间,记得接纳过程中的一切,包括接受自己和孩子的反复。

有空可多陪孩子外出散心,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多给孩子爱和理解。

和孩子聊天时尽量不要提到学习,多谈些大家都开心的事与孩子感兴趣的事。

这是在唤醒孩子对家庭、生活的留恋和对人生的热情,燃起对她未来希望的一个过程。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多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她会在自由的闲暇思考自己,渐渐找到自己。

待孩子精神状态出现好转,可以找个时间和孩子促膝深谈,了解她对未来的想法与打算。当她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就会在内心燃起学习的动力。这时候家长再来帮助她回到学校和课堂,一切就可以朝着正常的轨道发展了。

很多时候,决定孩子学习与表现的不是天赋与智力,而是心理因素。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