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能投資賺錢嗎?”能

“200元能投資賺錢嗎?”能

01

之前幫人寫金融專欄時,我收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

每個月我只有兩三百的閒錢,這樣也能做投資嗎?

能啊,不過你得先回答我個小問題:

說我們倆人,省吃儉用這麼一年,都存下來10萬塊錢。現在有這麼一個渠道,每年的利率在10%左右,那請問:10年後你能賺到多少?

“200元能投資賺錢嗎?”能

如果這個時候,你扒著手指頭告訴我,十年下來:

利息 = 10w(本金)×10%(利率)×10年(計息期數)= 10w

那對不起,你這輩子窮是必然的、改不了的,您這位爺請走好。

但是如果你給我的答案是15.9w,嘿小子可以、有天賦,有興趣和我一起搞點大事情嗎?

02

這倒不是說我腦子有問題,喜歡瞎吹牛X。而是能報出15.9這個數字的人,他擁有著決勝市場經濟的“複利思維”。

在市場中,“利潤”的含義囊括了我們所有的商業活動。你開公司,落袋為安的就是利潤;你打工,每個月餘下儲蓄的就是利潤。

但是每個人的利潤增長都不會相同。沒錯,哪怕基數一樣、利率一樣、時間一樣,每個人或公司的利潤增長速度都是不同的。

“200元能投資賺錢嗎?”能

就好像剛才告訴我10年賺到10萬的人,他們大腦裡潛意識走的是“單利思維”,也即為:

利息(I)=本金(P)×利率(i)×計息期數(n)

可市場往往不是靠“重複勞動”就能成功的。年復一年的簡單重複,也許適合某些比較穩定的工作,卻絕對不適合狂風暴雨的市場企業。

固定的利潤收入,只能讓企業的路越走越窄,隨後逐漸輸給通貨膨脹、走向被淘汰的死亡。

但是能算出15.9萬的人,他潛意識裡走的是“複利公式”,也即為:

本息和(F)=本金(P)*(1+利息(i))^計息期數(n)

這種“利滾利”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現階段產生的“利潤”,不是被剝離成公司的“所有者權益”,而是能夠被直接投入到企業的研發和運營之中,在未來產生更高的投資回報。

03

企業如此,人亦如是。

很多當年的學霸、學神,在剛畢業的頭幾年裡,也許會獲得很好的“利潤收入”,那是因為他們過去為自己鋪墊的“成本”足夠充足。

但是一部分人卻在十年後逐漸沉寂、迴歸平庸。他們的收入降低了嗎?沒有。十年前他們拿著五萬的月薪,十年後的他們依舊拿著五萬的月薪。

但這就是一種悲劇,曾今鳳毛麟角的他們已經被磨成了庸人模樣。

“200元能投資賺錢嗎?”能

就好像那10萬元的本錢,經過50年的單利循環也只不過是60萬;而此時複利產生的利潤,已經是1164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