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日本的菊花王朝天皇號稱“萬世一系”,從古傳到現代已經有126代天皇了。我們都知道,日本天皇只是國家的象徵,本身沒有任何實權。其實,在古代日本,天皇也曾經掌握過實權。日本在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之後,學習中國唐朝的先進文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天皇如中國古代皇帝一樣,掌握著大權。但是,伴隨著外戚專政和地方武士階層的崛起,天皇權力也漸漸地流失。在公元1192年,徵夷大將軍源賴朝在源平合戰中獲得勝利,建立了鎌倉幕府,日本歷史由此進入了幕府時代,幕府將軍成為實際的掌權者,天皇淪為傀儡。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後醍醐天皇

鎌倉幕府建立的初期,天皇們也不甘心寄人籬下,不願整日空嘆著昔日皇權的流失、輝煌和顯耀的地位不在。他們也進行了抗爭,做出不少努力去爭取皇權。很多天皇都是有著勇士的精神,不畏強勢,勇敢與幕府將軍做鬥爭。其中,最具有反抗精神就是菊花王朝第96代天皇后醍醐天皇。他繼承皇位之前,天皇已經成為幕府將軍的傀儡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權力被架空成了一種慣性。但是,他不滿這一種慣性,一生為著奪回皇權、重振天皇統治的夢想努力,經歷了很多失敗卻依然百折不撓,最終抱著遺憾而離世。他的一生,給人想起了中國那一句古詩“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一種壯志沒能實現的悲壯!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後醍醐天皇

百折不撓地發動倒幕運動

後醍醐天皇在德治三年(1308年)被花園天皇立為皇太子。在文保二年(1318年)由花園天皇的讓位登基,在三十一歲的壯年登上皇位。

  • 第一次倒幕計劃

登基的後醍醐天皇對於自己如同木偶一樣被幕府將軍操縱的生活實在是厭惡。他志比天高,力求擺脫傀儡的身份,恢復祖先的大業。但是,令他最苦惱就是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背後沒有扶持他的集團力量。所以,他一直養精積蓄,尋找機會。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日本影視劇的後醍醐天皇

公元1324年,後醍醐天皇發動了第一次討伐幕府將軍的行動,但是被鎌倉幕府第14代將軍北條高時提前獲悉,在形勢壓迫下只能放棄這一次計劃。事後,後醍醐天皇聲稱沒參與倒幕行動中,但這一間事件就以北條高時將軍處死一批支持後醍醐天皇的文武大臣所告終。這一次事變叫做“正中之變”。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鎌倉幕府的統治結構

經過這一次事變,鎌倉幕府發覺在位的後醍醐天皇有著反抗的念頭,打算廢掉他,另外擁護一個新天皇。在鎌倉幕府統治期間,廢黜天皇事件都是經常出現,後醍醐天皇也過著提心吊膽,擔心那一天又輪到了自己,所以都與武官密謀,策動軍隊倒幕。

  • 第二次倒幕計劃

公元1331年,朝廷中的吉田定房向幕府將軍告密後醍醐天皇的倒幕計劃。在得知計劃洩露之後,後醍醐天皇只能晚上男扮女裝,攜帶象徵天皇神奇的三器物逃出京都,然後一路馬不停蹄朝著日本京都附近駐紮兵營的地方,勸說不滿幕府將軍的軍隊勤王輔政。後來,後醍醐天皇與支持他的武士軍隊,在比睿山為根據地,發起倒幕戰爭。但是,最後實力懸殊太大,寡不勝眾,天皇的倒幕軍被包圍在笠置山(今京都府相樂郡笠置町內),幕府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攻下了根據地,把天皇逮捕了,這就是元弘之亂。在第二年的三月份,幕府把這個失敗的天皇流放在一個荒島—上隱岐島。流放犯的身份,使後醍醐天皇連傀儡都當不了。

  • 第三次倒幕計劃

但是,失敗被流放的天皇就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依然為恢復皇權的夢想去奮鬥。好在上天也給予了他一個機遇。鎌倉幕府時代,蒙古的元朝士兵水路攻打日本,由於颱風和日本軍隊的頑強抵抗最終失敗。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也把鎌倉幕府統治的日本經濟搞垮,不少武士家庭面臨著缺米缺糧的經濟危機。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元朝士兵攻打日本

鎌倉幕府統治基礎,原先是“恩賞奉公制”,就是幕府把土地恩賞給武士,武士就此效忠於幕府,但恩賞的土地都是戰爭中獲勝的戰利品。如之前幕府在“三皇御謀反”把天皇名義下的數千畝莊園都恩賜給武士,就此換得武士對自己統治的信賴與支持。這一次抗元戰爭結束之後,參戰的武士們希望獲得幕府恩賞土地,擺脫貧窮的生活境地。但是,在鎌倉幕府看來,抗元是一種防禦戰。在戰爭中,幕府沒有獲得任何土地,所以就沒辦法實施恩裳。很多武士由於家境的貧窮藉此想造反,武士集團對幕府統治的離心力就此增強。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恩賞奉公制

後醍醐天皇就抓住了這個時機。他看到自己雖然沒有權力,但依然是一個象徵意義的“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於是,在島上流放一段時間後,他捲土重來,嗅到了當時武士集團的倒幕情緒,積極聯絡一切反對幕府的勢力,如當時著名的武將新田義貞、楠木正成等。在公元1333年,後醍醐天皇發動第三次倒幕運動,起草“招募詔書”,號召一切反幕勢力去造反。“招募詔書”如旗幟一樣,使得對鎌倉幕府統治不滿的武士和家族也紛紛揭竿而起,聚集在後醍醐天皇一邊,參與倒幕討伐起義。

在這一次倒幕運動中,鎌倉幕府的第十六代兼末將軍叫做北條守時,命令武將足利尊氏去鎮壓天皇的倒幕軍。但是,足利尊氏卻背叛了北條守時將軍,帶領倒幕軍反攻鎌倉幕府,幕府軍於是兵潰如山。最後,歷經141年的鎌倉幕府,終於被躊躇滿志的後醍醐天皇滅掉了。後醍醐天皇就這樣藉助於武士、寺院和民眾的力量,推翻了壓在頭上的幕府勢力。

“建武新政”,力求復古恢復皇權

勝利之後的後醍醐天皇,回到了京都,廢掉了原來鎌倉幕府支持的傀儡天皇—光嚴天皇,重建歷史上天皇掌握的中央集權國家。一年後,1334年,後醍醐天皇仿效中國東漢時候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建武”,把自己親政改為“建武中興”。

“建武新政”的主要內容,就是在中央取消代理政事的院政,不設攝政、關白等官職,國家一切事物由天皇親自裁決。下設“記錄所”,是重要的最高行政機構。在“記錄所”中,下設置處理武士、領主、豪族土地所有權訴訟的“雜訴決斷所”,下設置武士機構為“武者所”、“窪所”,在地方上,力求恢復平安時代的“知行國”制,給予權門勢家貴族享受支配知行國的權力。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武士,古代日本的基層力量

新政的重要內容就是重新分配沒收的幕府領土。後醍醐天皇在土地重新分配上,側重在恢復皇室貴族和大寺社所有者的土地,竭力維護貴族和大寺社等就舊勢力的利益。如他回京都才三天,就恢復了之前花園和伏見兩個太上皇等皇族的領土,七月恢復了大寺社領主莊園的土地。對於在推翻幕府戰役中有功勞的武士,建武政權雖然實施了“恩賞”,但卻都是分配不均。一些有功勞的武士將領借功貪婪,佔領了大量的莊園。一些無功之輩,也依仗著賄賂天皇的近臣和寵妃,領取了一兩處田地。處在中底下層的武士階層,卻面臨“無立錐之地”的尷尬境地,這自然也激起了廣大中下層武士階層的不滿。再加上後醍醐天皇生活作風的奢侈,不懂得在戰亂之後的“休養生息”,盲於向各封地的領主和家臣徵收苛捐雜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這自然也激起了廣大社會底層農民的不滿。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古代日本統治基礎——武士

“建武中興”的目的,就是恢復日本大化革新建立的皇權制度,重振皇威,天皇號令天下。然而,後醍醐天皇這個夢想也只是他的一廂情願,是沒有任何現實基礎的。他能夠推翻幕府統治,重建皇權,來自於武士、皇室貴族、新興領主、莊園農民等社會各階層不滿意幕府的專制統治,為了尋求新的出路,渴望後醍醐天皇能夠帶來嶄新生活與獲得好的利益。

掌權之後的後醍醐天皇,沒有滿足這些生活貧困階層人們的願望,沒有給新興領主、武士、莊園農民等任何好處和實際利益,失去了農民和武士集團的支持。他一味想鞏固皇權和維護天皇的利益,推行復古政策,這樣是很難獲得社會力量的支持,很難獲得民心。一句話,一個沒有群眾基礎的統治政權,註定是不長久的。

統治的結束,日本南北朝時代到來

後醍醐天皇的“建武中興”,推行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使天皇菊花王朝出現了短暫盛世,卻如同曇花一現。兩年之後,公元1335年,原鎌倉幕府掌權的北條高時的兒子—北條時行起兵反叛天皇,率原先部隊殘餘勢力攻陷鎌倉,歷史上叫做中先代之亂。

後醍醐天皇命足利尊氏率兵平反。但是,足利尊氏是一根牆頭草,有著稱霸天下的野心。在平定北條時行的叛亂之後,在鎌倉自封為徵夷大將軍,把佔領土地封賞給有功勞的武士,已換得武士階層的支持。之後,足利尊氏與原先舊幕府勢力裡應外合,推翻後醍醐天皇的政權。於第二年,也就是1336年的正月11日,攻陷京都,後醍醐天皇逃出京都。在睿山一帶抵抗,之後與足利尊氏達成停戰和解,後醍醐天皇把三神器交出後逃亡。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山中被困的後醍醐天皇

之後,後醍醐天皇逃在奈良時代的國都平成京(今日本的奈良縣),宣稱交出登基的三神器乃是偽神器,自己建立了偏安一方的朝廷,歷史上稱為南朝。同時,足力尊氏在京都擁護傀儡的光明天皇,自己建立了室町幕府,史書稱為北朝。這樣,日本歷史就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壯志末酬,夢想悲情落幕

日本在南北朝建立初期,後醍醐天皇一直都是為消滅北朝的夢想努力奮鬥。但是,由於雙方實力相當,沒有那一方佔據上方,就這樣一直處在相持的階段。在公元1339年,在位期間合計十九年的後醍醐天皇最終駕崩,享年51歲,諡號就是“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死之前的遺言,就是“滅朝敵,奪京都,掌實權”。可見,死之前都在為反抗朝敵和掌握實權的夢想掙扎和奮鬥著。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日本影視劇中步入暮年的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給雖然把自己比擬為東漢時候的漢光武帝劉秀,實質比較像三國時候力求光復漢室的劉備和諸葛亮。劉皇叔劉備一生舉著“光復漢室”的旗幟,胸懷大志,拼搏奮鬥。他建立“蜀漢”政權,最後在“夷陵之戰”失敗,臨死前白帝城託孤遺憾告終的悽嗆,實在令人惋惜。諸葛亮懷著興復漢室一統中原的夢想,六出祁山最終在五丈原隕落,那一種悲壯也是令無數豪傑扼腕痛惜。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壯志末酬的後醍醐天皇

日本後世對後醍醐天皇評價是非常高的,他猶如古道西風裡奔跑的駿馬,百折不撓朝著夢想的目標奔馳,最終倒在血紅的夕陽中。即使最後一刻頭傾臥在地上,也忘不了對一生夢想的仰天長嘯。後醍醐天皇的所作所為,也符合日本的國粹——武士道精神:為著理想竭盡全力,即使失敗,猶如春風裡掉落的櫻花,朝著目標的大地全力以赴,悽美零落又不帶有一絲遺憾。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後醍醐天皇的失敗,也與劉備諸葛亮失敗是一致的,天皇統治與漢王朝統治都是大勢已去,逆水而行必然會失敗告終。在後醍醐天皇死後的五十年,北朝的室町幕府消滅了南朝,形式上統一了日本,他的後代也沒有實現他光復皇權的志向。但是,過了四百多年,明治天皇的明治維新,實現了後醍醐天皇一生沒實現的夙願,他在天之靈,看到這一切,也會有一絲欣慰。

日本復興皇權失敗的悲劇性天皇

後醍醐天皇的陵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