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二戰時期,日本和蘇聯在蒙古的諾門坎地區展開了一場小規模的“衝突”,本來氣勢洶洶的關東軍,臆想著蘇聯西線被德國纏住,無暇顧及遠東地區,日本可以在蒙古地區再割下一塊肉來。

但是結果確實非常赤裸裸的,關東軍在蘇軍的朱可夫將軍指揮下不堪一擊,丟盔棄甲。而後朱可夫將軍評價日軍,士兵含不畏死,作戰勇敢,但是指揮官卻乏善可陳,越是高級指揮官越是目光短淺!

為何朱可夫將軍對日本士兵的評價比較不錯,但是對日軍的指揮官卻變得一無是處呢?可汗說史總結一點原因是,日本這個國家是一個戰術上的大師,確實戰略上的矮子!

這一點與朱可夫對日軍的評價可謂是不謀而合,為什麼朱可夫會認為越到高級的將領反而戰略眼光更加短淺呢?可汗說史今天從地緣政治學角度簡單評書一下。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朱可夫元帥

日本的地理環境: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長,而且大體上是由四個島嶼所組成。同時,日本四個島所處與太平洋環地震帶上,因此經常會有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等惡劣的自然遭害。從這個一個地理環境上來說,生活下來的日本人非常的敬畏自然,而且視生命為無物,因為古時候,人再怎麼鬥,也不是自然的對手,所以日本人非常的迷信,迷信神道教,迷信天皇,迷信領導,而對於自己的生命珍視程度反而不高,相信生命輪迴。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日本由島嶼組成

這就造就了日本的國民性格如此,如果加之以武士道精神的武裝,這些平民百姓就是一直非常恐怖的殺人機器。其實,仔細看日本國內或者對外的戰爭都會發現,殺俘現象非常普遍,這就是為什麼朱可夫說日本士兵都非常的勇敢,含不畏死的原因之一。高度的集權統治,封建迷信的崇拜,武士道精神的灌輸,這樣的士兵可以說確實是任何一個指揮官都想要的。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日本武士與領主

日本的軍隊組成:

日本自古以來,沒有一直統一的中央軍隊存在,所有的武裝力量都是臣服於各個大名下面,為了自己的領主而戰的,因此一直以來日本的所謂軍事將領,追求的基本上都是個人武力的突出,對於謀略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遍看日本史書,基本上沒見到描述日本的謀士的記錄,而中國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孫子兵法》、《孫臏戰法》就已經出現。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的國土面積狹小,而且分為四個島國,所以日本國內的戰爭用現在網友戲稱為“村戰”,或者有點類似南方地區某些宗族之間的械鬥,基本上不太需要諸葛孔明之類的謀略,因為打來打去也就幾千人而已,平地上鋪開打就是了。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日本戰國時期勢力分佈圖

以日本史上最大的戰爭關原合戰來看,東軍西軍雙方各個大名結合起來,參戰總兵力為七萬至十萬多人,雙方損失兵力約為八千至三萬多人。根據史書典籍《關原軍記大成》西軍死亡人數是32500人,《關原合戰記》東軍死亡人數4,000人。

因此這個中國的戰國時期七國之間戰爭動則百萬規模,確實有如村戰一般。

而在明治維新時期,以薩摩和長島兩番為基礎組建的日本新軍(陸軍、海軍),則基本上按照西方模式組建而成,當然後來由於兩番之間的鬥爭,也直接影響了後期日本陸軍和海軍關係,兩方惡意競爭,也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所以,從軍隊的歷史傳承來說,日本軍隊一直缺乏有長遠戰略眼光的將領和指揮官。導致日本往往是贏了戰鬥,輸了戰爭。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山本五十六

比如山本五十六發動珍珠港偷襲,整個行動確實堪稱完美,但是又如何?導致美國直接介入了戰爭,加速了日本的失敗,而山本五十六本人也被美國擊殺!

日本的模仿對象: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日本關於荷蘭人的浮世繪

從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最開始學習荷蘭人,有了“蘭學”一說,後來美國海軍將領佩裡黑船叩關後,又開始學習美國,到後來福澤諭吉開始推崇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因為從地理環境來說,日本和英國很類似,孤懸海外,遠離大陸。所以日本後期的國家戰略基本是學習英國為主。

但是日本有意思的是,一直在學習,從來未超越!英國和日本從國家戰略來說,就不一樣,日本只學到了型,而沒有學到神。英國基本上以制衡歐洲大陸為目標,歐洲大陸誰出頭,我就聯合老二揍老大。西班牙厲害,我就打西班牙。法國稱霸,我就來個英法百年戰爭。一戰又聯合法國打德國和俄羅斯,打贏後又害怕法國過分削弱德國,又對希特勒虛與委蛇,導致首相張伯倫下臺,法西斯肆虐歐洲。而日本卻有一股“剛到底”的氣質,日本的國家戰略平衡不了大陸,因為大陸上中國確實是一家獨大,於是日本總是想著入侵大陸,以朝鮮為跳板。這個想法從豐臣秀時期就一直無法抑制,到後來直接入侵中國,就這這一個戰略思想的體現。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就比英國差了太多,因為自身資源有限,人口有限,往往打不了持久戰,只能搞一下偷襲這些投機取巧的手段。但是孫子兵法早就說了,戰爭並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對抗,而是兩個國家,甚至是其他外部環境國家的全面對抗,比的是基礎,人口,潛力等。所以無論日本的偷襲玩的再好,在戰略方向錯了的前提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贏的。

雖勝尤敗,原因是日本將領全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繳獲的日軍頭盔

比如在諾門坎,關東軍又想搞一下偷襲,結果被朱可夫一頓胖揍,打的個灰頭土臉的。因此朱可夫對日本的這個評價不可謂不精確!

我是可汗說史,歡迎各位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