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地理原因是每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的歷史發展也有地理較為封閉的環境原因。戰國時代,由於社會生產力的薄弱,地理因素的制約作用更加明顯,各個國家地理條件的不同和對地理優勢的追求和誤判,使國家命運呈現了不同的變化也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泗上之地

戰國七雄時代並不只有七個國家,在泗上之地還有宋國、衛國,還有十二個小國家"泗上十二諸侯"。

《山海經第十三·海內東經》:“泗水出魯東北而南,西南過湖陵西,而東南注東海,入淮陰北”。

泗上,指的是泗水北岸地區,大致分佈在今天的河南,山東和江蘇一帶。有魯國、衛國、邾國、薛國、郳國、滕國、莒國、任國、郯國、費國、邳國等國。

《索隱》:“十二諸侯,宋、魯、邾、莒之比也”。

北部的魯國,南部的邳,東部的莒、繒、小邾諸國,還有東部的宋、滕、薛、費等國。以宋、魯兩個國家最大,莒、薛、費等為魯國的附庸國,邾、滕為宋國的屬國,"泗上十二諸侯"春秋以後在齊國的支持下逐漸強盛,從大國附庸慢慢成為獨立國家。

泗上十二諸侯國處在齊,魏,趙、燕,楚等國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是齊國重要商品--鹽的銷售通道,泗上的陶邑是戰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經濟價值很高。

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想成為霸主就要佔據泗上之地

泗上之地對關東六國來講是控制其他國家的鑰匙。爭多泗上地區的主要是齊國、魏國和楚國、但傳導影響到了趙國,韓國,燕國和秦國。各國的紛爭或矛盾都在這個地區體現,佔據泗上幾乎就可以成為戰國霸主,泗上尤其對趙國和齊國,魏國影響更大,從泗上可以攻擊趙國首都--邯鄲和魏國首都--大梁,也可以一馬平川的進入齊國。

最先魏國和齊國盯上了這裡,中後期隨著對秦國不利的"國際形勢"的發展,秦國也被捲入,秦國的捲入增加了這一地區的砝碼,也使的這一地區的爭奪更加激烈,但最終,泗上之地成為魏國,齊國國運的墳墓。

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齊、魏之爭

齊國和魏國的地理在防守上不佔優勢,魏國的國土四分五裂,齊國地勢平坦,無險可守。這也意味著魏國和齊國必須佔有更重要的地區補足自己的劣勢。

戰國初期,齊國攻擊魯國,為魯將所敗,魏國率魏,趙、韓三晉聯軍穿過泗上攻入齊國,迫使齊國田氏交出齊侯,遂後,魏,趙、韓三家在齊侯的引薦下,朝見周天子,才被封為諸侯,被魏國攻擊這件事給齊國人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齊、魏的很多事由此而起。

齊威王繼位,實行鄒忌變法,魏國已遷都大梁(河南開封),楚國正在楚宣王的統治下崛起,趙國公仲連變法已長達40年,秦孝公剛剛開始變法。

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齊國坐擁魚鹽之地掌控泗上貿易,泗上地區是齊國最重要的勢力區。齊國的策略在於限制兇猛的魏國,而魏國的政策也是奪取泗上,限制其他國家的發展。趙國的泗上擴張觸怒了魏國,魏國攻打邯鄲,齊國採用"圍魏救趙"通過泗上之地直接攻打大梁,於桂陵擊敗回援大梁的魏軍,生擒魏將龐涓。齊國聯合的楚、秦兩國軍隊並攻入魏境。但魏國作為戰國第一個變法的強國,戰力強悍,攻破了趙國邯鄲,迫趙屈服。又在襄陵擊敗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求和。這一役,魏國實現目標,代替齊國控制了泗上地區。

打了敗仗以後的齊威王開始向秦,一方面希望在魏國的後面找到朋友,減輕壓力。一方面秣兵歷馬。魏國和韓國的聯盟破裂,魏國伐韓,齊將田忌"圍魏救韓",魏軍在馬陵道被孫臏殲滅了主力。

魏國從此似乎沒有了運氣,"齊魏相王",齊威王以天子的姿態接受魏王與泗上諸侯的朝見,取代魏國成為泗上新的主宰者。魏國當然不甘心,於是,楚國伐齊,魏國默然不應,趙國另有文章,徐州之役,齊國潰敗。楚國真實原因不是受到齊侯稱王的刺激,楚國也很清楚泗上地區的重要,齊國的泗上擴張再次受阻。

此時突然秦國人殺了出來,可能也是受了魏國人的忽悠,但目標是泗上之地。秦軍甚至無阻擋的穿越韓、魏國土,直抵陽晉。秦國介入泗上的爭奪,因為"國際形勢"發生了轉變。

戰國爭霸這樣開始,泗上之地和戰國七雄的命運

關東劇變

泗上不單是富裕和中原腹心,他和戰國中期的合縱連橫息息相關。這就牽涉到了秦國,以泗上之地來說,無論連橫還是合縱,都對秦國很重要。

合縱,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齊、秦兩國擴張。連橫,投靠一個強國進攻弱國,兼併和擴展土地。

齊國與楚國對秦國染指的手段就是合縱連橫,如果秦國選擇和韓、魏連橫,泗上之地的國家能夠起到約束韓、魏。如果秦國選擇趙國,泗上之地的國家也可以用來挾制趙國,牽制趙軍。為此,秦國甚至準備跨過韓、魏,在泗上建一個能夠控制六國的"萬乘之國"。

泗上地區就是這樣一個戰略核心地區,泗上地區是大國的出發點,也是大國的葬身地,每個國家都不得不戰,關東六國在此投入了大量的實力進行爭奪,泗上地區讓各國國力大損,沒有泗上之地的牽制,秦國最終是無法實現統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