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想讓孩子達到雙母語了,這是不可能的

開闊眼界、趣味驅動,培養4-12歲孩子的求知慾

好的教育,不是給他世界觀,而是帶他觀世界別再想讓孩子達到雙母語了,這是不可能的

文丨方也 編丨Tina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雙語教育是個偽命題

語言達到怎樣的水準可以稱之為母語?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按照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和交流的工具。

我認為母語至少包括如下二個要素:

首先,母語是從小習得並且能最準確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語言。


其次,母語是一個人的最終的身份或者文化歸屬。

中英文俱佳的“雙母語”教育是很多父母的夢想,全封閉英文環境,沉浸式英文學習,大量輸入原版英文書籍教材、視聽資料,國際學校、雙語學校以及出國留學,究竟能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雙母語”人才呢?專家、語言培訓機構和父母們眾說紛紜。

我曾經也希望女兒成為“雙母語”人才,從我女兒上幼兒園開始,就精心研究實施我的“雙母語”計劃。為了讓她同時接受兩種文化和語言的薰陶,我選擇了一所價格不菲的雙語幼兒園,家中也盡力營造英文環境。

一年後,發現弱勢英文環境下英語學習效果不佳,沒有達到“雙母語”要求。但我沒有徹底放棄希望,決定分階段來實施“雙母語”計劃。先充分利用在國內的幾年時間,強化女兒的中文訓練,英文只是稍作薰陶;等女兒小學一年級到加拿大後,正式開始英文的學習,中文繼續深入加強。

但是,在加拿大,中英文齊頭並進的計劃再一次受阻,而且接踵而來的困難,徹底粉碎了我的“雙母語”夢想。

我的深刻體會是“雙母語”是個偽命題,違反了語言學習的內在規律。事實上,每個人只能將一門語言掌握到母語的程度,我們應該在保證孩子學好母語的基礎上,再來不同程度地學習和掌握第二乃至第三種語言。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客觀上無法同時提供

兩種連貫性的母語環境

母語學習是一種文化和價值觀的認知發展過程,需要母語環境的支持。由於同時生活在兩種母語環境中不可能,有些人採取分階段“雙母語”計劃,讓孩子在國內接受一定的基礎教育即小學畢業後,再轉到國際學校或者留學國外,認為這樣可以中英文兩不誤,最終學成“雙母語”。

這實在大大低估了語言學習的難度。學好母語不僅需要母語環境,還需要持續連貫的母語環境。語言的背後都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習俗理念,其運用變化都是十分細微和多變的,只有掌握這種細微的運用變化,才能將語言學到母語的程度。

這不僅需要在母語環境的日常生活中去體會,更需要從出生開始的點點滴滴地學習和日積月累。

母語學習開始於嬰兒的“牙牙學語”,然後進入小學進行正規的學習,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這是各國教育通例。

也就是說,最低限度需要十八年左右的時間,才能保障母語學習的效果,才能讓母語水平滿足將來的生活工作以及高等教育的需要。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人人都將母語學得很好,國內孩子每天生活在中文環境中,孩子們的閱讀寫作口才以及思維深度也還是千差萬別的。

剛到加拿大時,我曾經對我的“雙母語”計劃信心十足,覺得在強勢的英文環境下,不用擔心孩子的英文了;國內幾年的高強度中文訓練,女兒的聽說讀的中文基礎已經相當好,進一步加深閱讀和寫作就可以了。

但是,很快我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了,跟當地孩子相比,我女兒缺失了整整六年的英語母語環境的薰陶,再加上加拿大非常注重英文教育,幼兒園的階段已經就開始閱讀,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寫作文。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我女兒的英文要趕上當地孩子,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事實上,加拿大移民孩子的英文普遍面臨挑戰,根據多倫多教育局長的說法,移民孩子的基本口語過關需要1年左右,聽說讀寫全面過關基本需要5年的時間,寫作真正能達到跟當地孩子同等水平可能要更久。

母語學習需要連貫性的母語環境,這種連貫性一旦被打破,會出現很大的學習困難,甚至完全學不好。我女兒六歲來到加拿大,通過這幾年的加倍努力,總算趕上來了。

在國內上完小學甚至初中才出國留學的孩子,便是把母語學習的連貫性徹底破壞了,要將英文學成母語已經為時已晚,並且常常會出現中文和英文都不強的情形。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同時雙母語

語言腐蝕現象不可避免

語言磨蝕(Language Attrition)是指雙語或者多語學習者,由於缺乏其中一種語言的語言環境,導致該種語言使用的減少或停止,從而導致該種語言能力的減退。

在加拿大強勢的英文環境下,缺乏經常練習和接觸中文的環境,我女兒的中文出現嚴重的磨蝕現象。她不僅對中文漸漸生疏,甚至還產生了牴觸情緒,原有的中文能力在一步步退化,進一步的中文訓練也變得日益艱難。

由於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和使用英文,接觸中文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女兒的中文使用率縮減至家庭內部的簡單日常會話,中文聽和說的能力不斷退步,經常說得磕磕巴巴,稍微深入一點的話題交談就會變成英文,而且越來越不願意說中文了。

隨著英文程度的提高,以及對加拿大的環境的更加熟悉,文化更多的瞭解,女兒更喜歡看英文書了,不太願意看中文書了。

離開中國越久,對中國的生活環境、歷史和文化越來越模糊,對中文書越來越難以理解了,不僅原有的閱讀水平在不斷退步,進一步的提高閱讀能力很困難。

最難的是寫作,是需要深度的中文思維,這簡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難關。

為了保持和提高她的中文水平,我也想了很多辦法。在家儘量保持中文溝通,由於家庭日常生活無法涵蓋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有空我就跟她一起閱讀中文書,把她送到週末中文興趣班和中文夏令營,暑假儘量帶她回國,但這些中文輸入對母語水準要求來是遠遠不夠的。

就和很多的海外媽媽一樣,在欣喜於孩子英文日益提高的同時,眼睜睜地看著中文一點點在女兒身上消退,感覺迴天無力,我的“雙母語”夢想也就漸漸地破滅了。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人為創造的母語環境

不足以支撐母語的學習

國內很多人提出創造一個人為的英文母語環境,用英文沉浸式學習方法,讓孩子從小能夠形成英語母語感,養成英文思維,進而學成“雙母語”。

一些雙語學校、國際學校和專業語言培訓機構聲稱,通過專業外教和“母語教學法”帶來最真實最有效的英語學習環境,達到“雙母語”教育目的。一些父母們精心設計家庭沉浸式英文環境,讓小孩從小看英文動畫片、聽英文磁帶,用英文和孩子進行日常生活對話,大量閱讀英文原版,學習自然拼讀等等。

人工創造英文母語環境,用自然“習得”的母語學習方式來學習英文,超越了傳統英文學習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英文學習效果,可以預見,中國孩子的英文水平將會越來越好。

但是,在非母語環境中,即使我們用學習母語的方法來學習英文,還是仍然無法達到英文母語的程度。

因為人工母語環境和自然母語環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其學習效果難以相提並論。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語言輸入範圍不同。自然母語環境的語言輸入可以不受時間、地點、方式、內容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可以隨時隨地輸入。人工母語環境語言輸入內容、時間和方式都受限制。

其次,思維構建過程很大差異。在自然母語環境中獲得的信息和知識更為細緻,思維構建更加深入。人工母語環境由於獲得信息有限,難以形成深度思維。

第三,語言輸出的範圍不同。自然母語環境的語言輸出是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人工母語環境中的語言輸出渠道有限。

我也曾經試圖創造一個人工母語環境,除了雙語幼兒園的外教英文課程,在家給女兒大量的英文視聽資料輸入和英文書籍閱讀。但是,一年下來,她連一句流利的英文都不能說,更不用說英文思維的養成了。

原因就在於浸泡在英文環境的時間嚴重不夠,她的英文輸入和輸出遠遠達不到母語學習的要求。

也考慮過參加課外英文補習班來加強英文薰陶,在考察了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兒童英文啟蒙班後,我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每週一到兩次的英文課程的輸入輸出訓練還是離母語學習的要求很遠。

另外,當英文輸入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無論何種形式的英文啟蒙班都是杯水車薪。

以廣受熱捧的英語自然拼音(Phonics)為例,目的就是讓孩子聽到發音就能對應出字母拼寫,這對英語母語國家的那些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學習單詞和學會閱讀的方法,因為他們已經在生活中聽了大量的英文單詞,對我女兒這種英文積累很少的孩子來說,效果極其有限。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強勢和弱勢語言間的博弈

母語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思維和自我人格的塑造過程,母語承載了一個人的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也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每個人對自身在這個世界上地位的認同。

對單語學習者來說,隨著他們的語言學習過程中認知能力的不斷髮展,他們自身的人格發展也越來越成熟,最終會演變一個具有主導思維和文化情感的人。

對“雙母語”學習者來說,語言學習過程中需要同時建立兩種語言認知方式,兩種語言系統的差異會使他們在認知發展過程中發生衝突,從而存在著兩種語言的博弈。

由於人的思維過程只能受某種語言系統的主導,兩種語言系統的交叉和混用,不僅會使思維難以深入發展,影響語言表達,也會使得學習者對自己文化身份認同產生混亂。

於是,受到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學習和使用效率高的那種語言最終會在博弈中勝出成為母語。

以我女兒的中英文學習為例,中文和英文之間不僅僅是發音和語法的差別,更是文化、觀念、習俗、思維的巨大差異。

兩種語言在很多時候是相互衝突的,比如中文的思維方式運用多了,就會影響英文的口語和寫作;而英文使用多了,也會給中文的學習造成困擾。

有時候甚至由於對同一問題的中西價值觀有所不同,會讓孩子困惑不解。雙母語學習過程最後變成了強勢的英語母語與弱勢的中文母語之間的一種力量懸殊的博弈。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在加拿大的環境中,英文佔據了我女兒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在學校的英文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學習和訓練,生活中的朋友、電視、網絡等等都是使用英文。

她所接受的思維、文化、價值觀薰陶主要來自英文,家庭裡那點中文日常對話和中文訓練已經無法與英文相抗衡了。

當她建立了英語語感以後,回到家中被要求轉換成中文是很痛苦的;而且隨著她英語輸入越多,英語語感越來越好,這種痛苦會越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文學習漸漸演變成我和女兒之間的一場戰爭,我對中文的要求也在不斷降低,慢慢地從“雙母語”變成了英語為主,中文為輔。最後英文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成為了主導,中文逐漸淪為女兒的第二語言。

加拿大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崇尚多元文化和語言,很多雙語或多語言家庭的孩子,常常幾種語言說得跟母語一樣,似乎達到了“雙母語”的程度。但到入學年齡後,孩子們都會選擇英語或者法語作為母語來加深學習。

所以,大家都是隻有一個母語,也就是最常用、掌握得的最好那一種語言,其他的語言都只能稱之為第二語言,或者是達到日常生活交流的水平,或者是達到“學術語言”或者“工作語言”的程度,不存在“雙母語”的現象。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别再想让孩子达到双母语了,这是不可能的

回覆“歷史26”,可免費收聽

《讓孩子著迷的中國歷史》泡爸語音版全集26節

泡爸絕版“讓孩子著迷”系列紙質書,

所有知識語音課,請點這裡

讓孩子著迷的語文之美、數學之美

讓孩子著迷的宋詞宋史、唐詩唐史

適合6-99歲的史記故事課

讓孩子著迷的中國地理、自然百科

西遊記泡爸改編版(最好聽的西遊記)

找到教育的規律泡爸公開課

以上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泡爸講知識”

知識傳播+家庭教育

泡爸:

  • 童書作家。出於給泡泡講知識的原因,“不小心”成為作家。已出版《讓孩子著迷的中國歷史》、《讓孩子著迷的中國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時間簡史》等十多本知識童書。

  • 教育學者。“順應天性的教育”思想創建人。著有親子教育書籍《你的蜜糖 他的毒藥》、《天性》。

  • 以大人感興趣、孩子更喜歡的故事型知識,開闊眼界,趣味驅動,培養4到12歲孩子的求知慾,提升家長知識儲備。

  • 以“順應天性的教育”方法,解決親子教育問題,培養孩子正向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