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基勒格它从不乱跑总是忠实地履行看家护牛的任务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原创:程 文 峰1967年10月上山下乡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沙麦公社满德勒图大队后,在内蒙生活了25年,其中在生产队劳动生活了9年。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基勒格”是我们包养的狗的名字。原来它不叫这个名字,我们按照《林海雪原》里姜青山的狗取名叫“赛虎”,但是牧民很是不懂,因为“赛虎”与蒙语中“好儿子”的发音一样,经常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就依照草原习惯改为“基勒格”。

它是一条青灰色的草原犬,个大体壮,对我们忠心耿耿。它从不乱跑,总是忠实地履行看家护牛的任务。“基勒格”忠实、仁义且不贪吃,它无事趴在牛车下的时候,即使头顶上就是刚宰杀的羊肉,也从不动一口,对于人的排泄物更是不屑一顾。我们也和牧民一样对狗是很看重的,专门熬狗食给它吃,狗食是用肉汤加上小米做的,还要加上一点咸盐,没有肉汤的时候就切上一点肉。我们吃完的羊骨头也全犒劳给它。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是保护牛群的得力助手,不善待它怎能行呢?

知识青年的狗有一个通病,也是特长:专门认知识青年。不论是本大队的还是外大队的,抑或是外公社的知识青年来串门,也不论穿什么衣服,不用提前打招呼,狗是既不叫也不咬,任由来人抚摸,和它嬉闹,好似老熟人一般。但对其他人就不同了,离得老远就冲上去了,又咬又叫,不让下马,直到我们出来制止才行,人家走时也是狂吠着送出老远。所以牧民对我们知识青年的狗是比较憷头的。

五包知识青年王玉林家的狗更是“绝”,他们有一条狗叫“闻达”,护主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在冬季的大队部,我正在屋内烧茶,一个叫“小根登”的牧民小伙子进来见到我,十分高兴的喊一声“巴特尔”,往我身上一扑,这时趴在一旁的“闻达”不干了,它以为我是受到了袭击,蹿上来一口就咬住了小根登的蒙古袍后背,把小根登吓得一下子就跳到炕上去了,我赶忙喝了一声:“闻达!出去!”它才不甘情愿的走了。还有一次,廖雪萍等人在大队部开完会,和其他几个人骑马走了,“闻达”不知犯了那根筋,只见全是穿蒙古袍的,追在后面狂叫不止,气得廖雪萍回头喝斥了一声:“干什么!”“闻达”一听,赶紧低下头,躬下腰,夹着尾巴蔫蔫儿的走开了。不过,“闻达”的下场并不好,因它得罪人太多,不知被谁打死了。

知青往事——基勒格它从不乱跑总是忠实地履行看家护牛的任务

再来说我的“基勒格”。

1975年春季过后,我实在无法一个人盯牛群了,就把牛群交了,大队书记德穆其格不乐意让我交,因为我们这群牛放的特好,繁殖也最多最快,他讲有困难大队给解决,要人大队给配,但我无意再放下去。这样“基勒格”就和我一起搬到了大队部居住,大队部知识青年多,它和所有人都成了好朋友,深得大家喜爱。

1976年初,我因母亲病重回京探视,“基勒格”自己留在大队,知识青年没有亏待它,按时饲喂。4月中我回到大队,我顺路翻上一座小山头,离大队部还有十来里地,就见一个小黑点从那里蹿了出来,直奔我而来,近了我才认出是“基勒格”。“基勒格”见了我十分兴奋,离我还有十几米就跑不动了,浑身颤抖着,嘴中发出“呜—呜—”可怜的哀鸣,几乎是一步步爬过来的。我赶忙上去抱住了它的头,它在我怀里舒服的躺着,用舌头把我的脸舔了个遍,然后“呼”的站起,使劲摇着尾巴,在我身边跳来跳去。我说:“走,去大队!”它便摇着脑袋,兴高采烈的在前头跑开了。

突然,我发现它有一条腿有点跛。到了大队,我听杨松锐给我讲了狗腿跛的故事:原来在春节的时候,公社派出所的警察们下来办事,“基勒格”哪儿见过吉普车呀?围着是又叫又咬,一个小警察被纠缠得不耐烦,掏出手枪就给了一枪,正打在狗腿上,警察是走了,大队的知识青年可不干了,套上牛车,拉上狗就到公社评理去了。他们要求开枪的警察要赔礼道歉并给狗治伤。那个小警察早吓得躲起来了,派出所的教导员宝祥好说歹说,并答应一定给狗治好伤才算完事儿。卫生院的大夫金玉被闹得哭笑不得,边给狗上着药边说:“我治了无数的病人,今天还是头一次给狗疗伤呢。”我听了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