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賣50億,被指山寨紅牛,東鵬特飲“偷襲”成功,準備IPO

近日,據證監會披露,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鵬特飲”)已完成了第一期上市督導工作,已接受華泰聯合證券的輔導,這家功能飲料“巨無霸”,距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近幾年,紅牛深陷商標之爭,選擇在這個節點上市,不難看出東鵬特飲要大展宏圖的野心,畢竟在功能飲料這個江湖,紅牛這個價值500億的品牌一直穩坐“一哥”寶座,在它的勢力下,國內的功能型飲料自誕生起就只能活在它的影子裡。

1

1998年,合資公司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如今的中國紅牛)成立,泰國天絲控制人許氏家族和嚴彬分別為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是66.84%和32.16%。泰國天絲作為“紅牛”商標的創始者,授權合資公司為中國唯一一家生產、銷售紅牛的企業。

紅牛進入中國並不容易,第一年,嚴彬花了2億元做市場推廣,可以說紅牛為功能飲料市場的准入和發展開了先河。

1998年起,嚴彬開始搶注紅牛商標,並對自創的金色的罐裝紅牛註冊了外觀使用專利。同時,嚴彬也牢牢把控住紅牛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和銷售渠道,在多地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兼備生產和銷售業務,將紅牛的生產銷售幾乎全部轉移到華彬集團,1998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成為有名無實的存在。

2012年紅牛創始人許書標去世,其兒子許馨雄接管家族企業後,對於合資公司已經積累的鉅額可分配利潤卻從未分紅的主張頗為不滿,此前許書標與嚴彬的合作,泰國天絲僅僅是通過向合資公司收取商標許可費及香精香料原料費作為收入方式。

泰國天絲持有紅牛的商標權,華彬集團擁有紅牛在中國的生產權和銷售權,雙方各有籌碼,也曾達成妥協。2014年12月,紅牛中國新加坡會議,嚴彬將自己註冊的多個紅牛品類商標以及外觀專利轉讓給泰國天絲,並簽署了轉讓協議。隨後嚴彬對紅牛中國的持股比例提高到了47.12%,許氏家族持股比例變成了51.88%。

但利益的調和始終是艱難的,雙方的矛盾也隨之徹底爆發,2016年無疑是所有爭鬥的開始。根據此前簽署的合同,中國紅牛的商標許可在2016年10月6日到期,泰國天絲決定不再續約。2016年8月,泰國天絲將紅牛維他命分佈在多地的公司和經銷商同時告上了法庭。許家稱,嚴彬在合資公司體系之外設立了多家由他個人全資所有的公司,這些公司沒有取得商標許可,生產和銷售紅牛產品違法。隨後還發函移除嚴彬中國紅牛的法人以及董事長職務。

嚴彬也予以反擊,他上訴要求撤銷此前簽署的商標和外觀專利轉讓協議,隨後起訴許氏家族的許馨雄涉嫌操縱海南紅牛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侵佔了原本屬於中國紅牛的商業利益。同時以不侵權為由提起反訴,並基於“不當得利”要求許氏家族返還華彬集團曾為紅牛投入的鉅額廣告費用。

中國商標歸屬之爭還未落下帷幕,二者之間的一個核心爭議點又爆發出來。工商資料顯示,中國紅牛的營業期限為20年,於2018年9月29日到期。2018年9月29日,嚴彬對外發布聲明表示:根據合營各方早前形成的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中國紅牛的經營期限為五十年。但許氏家族則要求立即清算並停止與清算無關的一切經營行為。

到目前為止,許氏家族和華彬集團相互之間的訴訟不下20場。伴隨著一紙又一紙訴訟,這場利益之爭也演化成全方位的競爭。

許家從未想過放棄中國這個肥沃的市場,已經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他們聯手廣州曜能量飲料推出的“紅牛安奈吉”,外觀包裝與中國紅牛高度相似。華彬集團也推出自主研發設計的“戰馬”飲料,準備再造一個紅牛,試圖擺脫對紅牛的依賴程度。並對戰馬傾注了更多心力,銷售人員賣出戰馬的提成要遠高於紅牛,甚至開啟了“買戰馬送紅牛”的營銷活動,但是仍舊不及紅牛十分之一,7月華彬集團發佈2019上半年業績,紅牛銷售138.9億元,戰馬銷售額為8.3億。

商標之爭最受傷的無疑是紅牛這個產品。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曾給出一組數據,截至2018年3月,中國紅牛產品累計產量超800萬噸,累計銷售額1453億元,上繳稅金總額210億元。巔峰時期紅牛曾佔據中國功能飲料行業80%的市場份額,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而自從2016年起銷售額節節敗退, 2017年市場份額已經降至59%。

2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飲料累計銷售額達到了2040.2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增長速度達到9.0%。在整個飲料市場中,功能飲料十分特殊,一方面單價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它在年輕人心中佔據重要位置。

目前,中國紅牛的商標權等各項訴訟案也仍未了結,中國紅牛未來的走向尚不明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紅牛打下的一片“江山”,正被眾多企業虎視眈眈。恆大、伊利、農夫山泉、湯臣倍健、旺旺等企業都紛紛推出能量飲料,加入這個新戰場,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018年中國市場上新推出的功能性飲料就達20多種,東鵬特飲這個行業老二更是坐不住了。

東鵬特飲本是一家國有老字號品牌,1997年趁著紅牛的東風,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第一瓶維生素功能飲料—— “東鵬特飲”,也曾一度被稱為“山寨貨”,2003年9月改制後,林木勤入主東鵬特飲,實現了“國有轉民營”的蛻變。2009年,東鵬特飲調整產品定位,有別於其他模仿紅牛的罐裝功能型飲料,開始嘗試做瓶裝功能性飲料。由於瓶裝節省了成本,因此在價格上東鵬特飲也打出了差異化,紅牛賣6元一罐,它就賣3.5元一瓶,通過性價比路線、定位二三線市場,很長時間避免與紅牛直接競爭。

2017年6月,曾投資過洽洽食品、加加食品、來伊份、巴比饅頭等企業的加華資本3.5億元投資了東鵬飲料,成為東鵬飲料的第二大股東。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宋向前曾對外覆盤:“在功能性飲料行業,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紅牛品牌是什麼?是東鵬特飲。東鵬特飲發展很快,增速超過很多同行企業,在現在這個市場裡很難得。”

據尼爾森2017年1月~2018年2月的統計數據可得知,樂虎在國內功能飲料市場上佔比11%,第三名則是東鵬特飲佔比9%。也有其他機構認為,東鵬特飲排名第二,而樂虎排名第三。從2018年各自披露的數據來看,東鵬特飲對外披露的50億元的銷售額高於樂虎的30.79億元(樂虎數據來自達利年報)。不論具體排名如何變化,兩者之間的相差並不大,但是與龍頭老大紅牛的差距懸殊,東鵬特飲要想在變局叢生的市場更上一層樓,必須要直面與紅牛的競爭。

但是東鵬特飲一直在華南的二三線市場活躍,少有大範圍地在全國市場鋪貨,林木勤接受採訪時也低調地承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東鵬特飲依舊是區域性品牌。根據快消品大數據平臺-貨圈全抽樣監測的部分B2B電商數據來看,目前不論是從鋪貨電商數量還是覆蓋城市數量來看,東鵬特飲都相對較低。


1年賣50億,被指山寨紅牛,東鵬特飲“偷襲”成功,準備IPO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宋向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紅牛在中國近二十年的市場開拓,擁有眾多分支機構和網點。而樂虎作為達利的品牌,達利二級經銷商就有萬餘名,對鄉鎮地區的把控能力更強。與紅牛和樂虎相對比,東鵬特飲在營銷網絡渠道建設層面上有待擴張與完善。”

近年來,東鵬特飲在營銷上煞費苦心,先後又邀請多名銷售大將加盟,2018年7月,東鵬飲料董事長林木勤邀來曾在加多寶任職、剛剛卸任的香飄飄營銷中心總經理盧義富。今年5月,又請來飲料行業頗具知名度的加多寶前推廣總監吳興海。

為了搶佔一二線城市和北方市場,2018年東鵬特飲採用降價的模式,實質上降價策略確實符合東鵬特飲二三線市場的品牌定位,也能幫助其快速爭得一部分市場,但在未來,在全國市場長袖起舞仍然是個難題。

功能飲料的產品成分普遍集中在牛磺酸、咖啡因、維生素、氨基酸這四大類,產品口感、功能趨同,同質化的現象突出,因此,品牌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光靠降價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經濟學家宋清輝曾表示,東鵬飲料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渠道端市場分支機構和網點很少,鄉鎮地區幾乎沒有觸及。而目前功能飲料行業競爭激烈,行業格局面臨重塑,東鵬飲料從區域品牌成為全國化品牌的路上面臨不少挑戰。東鵬飲料主打性價比、依賴大單品的發展模式能否禁得住市場的考驗也不得而知。

東鵬飲料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IPO,很大程度上,是想趁著行業老大紅牛正因為商標之爭忙得不可開交之際,積累資本力量,縮小與紅牛的差距,打開新的局面。不過近十餘年間,除了行業內競爭對手,國內傳統瓶裝飲料還面臨諸多挑戰,東鵬特飲能否撬動更大的市場蛋糕,還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