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杜如晦,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人士,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他的一生為大唐鞠躬盡瘁,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治天下的左膀右臂,也是太宗皇帝一生重要的高級參謀之一。

杜如晦在其政治生涯中盡心輔佐李世民,幫助他從一個藩王走到上帝位,鞏固大唐的盛世,成為後世能臣的典範。在杜如晦去世以後,太宗皇帝為褒獎其功績,入凌煙閣供後世瞻仰。

杜如晦的一生主要是是圍繞著李世民正式開始展開的他的政治生涯,作為李世民謀士,從他加入李世民開始,他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就已經開始了。杜如晦如此被李世民重用,是因為此人處事果斷決絕以及它獨特的個人魅力,使得太宗對他高度讚賞。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杜如晦畫像

杜如晦在投靠李世民的陣營以後憑藉其敏銳的政治眼光和過人的謀略。在秦王和大哥李建成多次的宮內爭鬥中和大小戰役裡,使得李世民都佔據上風。

自大唐建立江山穩固以後,宮廷的爭鬥也是愈演愈烈,太子黨羽和秦王黨是宮廷爭鬥的主要兩方勢力。而太子黨始終無法容忍秦王的勢力膨脹,秦王為大唐建立銅牆鐵壁般的邊防,有一半的江山就是秦王打下來的。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太子李建成的影視劇照

因此嫉妒攻心的太子就不斷的在皇上面前挑唆秦王。李建成深知如果要割據秦王的勢力必須要除掉秦王的手下,尤其是作為秦王的左膀右臂的杜如晦和房玄齡二人,更是太子視為眼中釘,所以兩人也是是首要的清楚目標。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杜如晦影視劇照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斷地在李淵面前進讒言,迫使杜如晦和房玄齡離開秦王府,後來李淵把杜如晦和房玄齡分別調離出長安,杜如晦被調到陝西做長史,這個時期的秦王和杜如晦還沒有什麼交際,只是門生問題,並未形成長期的政治聯盟。因此於秦王而言並未有覺得損失的地方,因此就同意了這件事。

房玄齡聽說這件事以後很吃驚,便連夜到秦王府,面見秦王,並告知秦王在秦王府任何一個人離開都不會可惜,唯獨杜如晦。此人懷有輔政安邦之能,秦王若不想一直寄人於藩王的職位,杜如晦一定能在你大業之前的能幫到你成就偉業,秦王聽完大吃一驚,沒有想到自己的疏忽,錯失能臣。

次日李世民便上書李淵,請求召回杜如晦、房玄齡二人,李淵被“主僕”之情所震動,便准奏。就這樣杜如晦和房玄齡二人又重新回到秦王府。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杜如晦劇照

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各有千秋。房玄齡為謀不驚,處事冷靜,但是有些時候會有一點猶豫不決,而杜如晦則相反,杜如晦不僅處事堅決果斷,而且善於把握先機,歷史上稱呼二位“房謀杜斷”,為秦王出謀劃策。

杜如晦再次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之後,和房玄齡一起在李世民的身邊做事,在武德四年,李世民當時已經官拜天策將軍,為廣納天下賢良之士,以便籌謀天下,設立文學館。杜如晦積極響應秦王的號召,並以本官後補的身份進入文學館,併成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李世民對此事深表欣慰。為此李世民有感而觸寫了一首詩,來高度讚揚杜如晦的性格和學識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房玄齡畫像

但是隨著唐朝建設江山政權的穩固,李淵也一步步的年老,地位之爭越發明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已經不如白熱化的地步。有上次的經歷之後,杜如晦便向秦王表明,太子之黨,不會輕易罷休,肯定會捲土重來,希望秦王早做打算,主動出擊。秦王不願意兄弟相殘,即使知道大哥有可能對自己下手,但是始終不肯邁開那一步。

緊接著太子李建成不斷地從各個方面排擠房杜二人,並且在李淵面前不斷地挑唆二人之關係,終於李淵下令房、杜二人發配充軍,並勒令永世不得進入秦王府任職。其後太子李建成開始對其他幾位李世民的將軍開始下手。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李世民這個時候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危機時刻更加需要房、杜二人的出謀劃策,需要立即召見二人,不料卻被一紙禁令給擋了回來。由於皇上口諭房、杜二人若無令私自返回秦王府便可直接斬殺,因此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不得不拒絕秦王的詔令。房、杜二人若返回秦王府便有生命之危險。

李世民便召見尉遲恭,命他帶著自己的配劍,說到“將軍以手令招返二人,若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仍執意不肯,將軍即可當面用此劍斬殺二人”。得此手令以後房、杜二人深表感激,沒想到秦王如此大仁大義,便決心冒死赴秦王府。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杜如晦影視劇形象

當日晚上杜如晦和房玄齡便扮裝道士進入秦王府,與秦王商討如何應對太子的虎狼之心。武德九年三月,秦王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在杜如等人的擁護之下登上皇位,李淵為太上皇。歷史上稱李世民為唐太宗,在李世民登基以後封杜如晦為左庶子的原因。

杜如晦和房玄齡,輔佐李世民從藩王到帝王,秦王時期就隨軍南征北戰,在玄武門之變中,杜如晦更是功不可沒。秦王登基以後,身兼數職,竭心盡力,輔佐太宗皇帝開創了一個大唐盛世。

但是房、杜二人深得太宗的賞識,也招來了許多大臣的嫉妒。其中就有一個名為李師合的監察御史,也就是現在的紀檢委平等的職位,告誡太宗:“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是君臣的天下,實在不應該交由一人決斷,多與百官商討才是”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李世民影視形象

不料此事一經上表就被李世民給駁回,此人還被太宗發配充軍。太宗稱:“胸無點墨之人,欲亂加猜疑,其罪當誅。”有這件事可以看出杜如晦和李世民之間君臣的關係。

貞觀之初為穩定社會安定朝綱,李世民命杜如晦和房玄齡二人制定國策,杜如晦和房玄齡不辱使命,嘔心瀝血,苦心和鑽研歷朝歷代的國策綱領,在隋朝的典章制度的基礎上,加以完善,並補充大唐時局的政治綱領製作出了大唐王朝制度的雛形。這套制度被沿用千年,甚至被當時日本渡使借鑑,成為日本當時王朝制度的典章。

杜如晦二人所制定的典章是貞觀盛世的基礎之作,為大唐提供了完整的政治支持。房杜二人也是恪盡職守,尤其是杜如晦,廣納賢臣,禮賢下士,為唐朝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唐太宗和杜如晦影視形象

總覽杜如晦的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在隋朝大業年間就與房玄齡結為好友。並且,同時被隋朝選為隋朝吏部的後補官員,後來群雄分起,天下分裂,杜如晦辭官反鄉縱觀大局,在各路反王之中以李家勢大,果斷投考於李世民,並隨李世民南征北討,為李世民出謀劃策。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對其以國士相待,君臣如兄弟。李世民更是委以重任。杜如晦也不負所托,開啟自己的璀璨的政治仕途,權利和職位也是一路看漲,成為歷史上的一代明臣。

杜如晦的政治生涯之中更加看重於實踐。並且在為大唐輸送人才之時,任用敢於直言進諫之人,廣納賢才,深得太宗的賞識。

淺談李世民的參謀杜如晦的政治人生,沒有此人,就沒有貞觀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影視形象

房杜二人在朝之時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尤其是在杜如晦成為宰相以後,二人共同為大唐盛世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房玄齡善謀略,杜如晦善於決斷。在唐初百廢待興之時快速融合與正途,大唐的盛世離不開房、杜二人,杜如晦有如此之高的成就離不開房玄齡的相助。

也正是在朝之時,鞠躬盡瘁,最終杜如晦積勞成疾,唐太宗痛失愛臣。杜如晦去世以後太宗也是悲痛至極,為褒獎其功勳,移位至凌煙閣。

像這樣一位敢言敢諫,為官正直之人,在自己親手壘起大唐的半壁江山之後離開,不免有點惋惜。一代名相杜如晦雖然仕途坎坷,但終遇伯樂,可以大展報復,一生也無憾了。

參考文獻:

《二十世紀唐研究》

《唐太宗李世民全傳》

《隋唐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