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黑水靺鞨为什么要归附唐朝?唐朝又是如何统治的?

齐齐哈尔大施


黑水靺鞨归附唐王朝可不仅仅是唐玄宗时期。

早在隋末,就有黑水靺鞨酋长率领所部数千户内附,被隋炀帝安置在营州(现辽宁朝阳)。隋末中原混战,这个部族加入唐朝一方,随李世民攻打刘黑闼,并击败了高开道引来的突厥军。贞观年间,这个部落酋长被赐姓李,酋长的儿子就是李谨行,也是初唐时期的一员虎将。

黑水靺鞨主体其他十几个部落仍然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其中白山部原来依附高句丽,高句丽被灭后并入中原,所以大唐对靺鞨各部并不陌生。

开元十三年,唐王朝驻守东北的安东都护薛泰上书请求在黑水靺鞨设置黑水军,又在黑水靺鞨领地设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统御其原有领土,唐王朝向黑水都督府派遣长史,之后朝贡不绝。

这就是唐王朝的羁縻州的标准形态,这块土地算是大唐领土了,但唐王朝并没有真正在这些地区进行行政管理,也没有驻军,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一。

(盛唐疆域图,右上角就是黑水都督府)

黑水靺鞨归附唐王朝的核心原因是要在大唐和后突厥之间选边站队。

当时唐王朝和后突厥之间争夺东亚领导权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后突厥一直占据主动,甚至已经恢复了当年东突厥全盛时期的荣光。到了李隆基时期,唐王朝几次对后突厥的战役都没取得预期效果,李隆基也转变了战略,由军事打击变成了双方对耗国力。具体的措施之一,就是双方都在争夺一批小势力的领导权,其中包括契丹、奚族、渤海、新罗、室韦,当然也包括黑水靺鞨。

这个过程中这些小势力的选择各不相同,新罗和室韦投靠了大唐,契丹和奚族游移不定但倾向于后突厥,渤海犹豫不决。

黑水靺鞨这时选择了大唐,这才有了这次内附和黑水都督府的成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黑水靺鞨与大唐并不接壤,投靠大唐不会被唐王朝过多压榨,而后突厥对所属部落压迫严苛,黑水靺鞨需要改善自己的境遇;

2、黑水靺鞨受到同是靺鞨一族的渤海国的军事威胁。渤海国一直有向东、向北发展的想法,双方接壤,黑水靺鞨需要唐王朝的支持和保护;

3、可能就是仰慕中原先进文化了,东北各少数民族势力在尧舜时期就有与中原政权联络的传统,深知中原的先进、强大和富饶。

安史之乱后,辽西被渤海国控制,黑水都督府再无记录。

盛唐时期东北、外东北的情况是这样的:

契丹和奚族控制着通往东北的陆上通道,渤海国占领着辽东,再往北才是室韦和黑水靺鞨,当契丹和奚族与大唐敌对的时候,唐王朝在东北地区包括朝鲜半岛的实际控制能力就是零。而自从武则天时期营州之乱契丹、奚族反叛之后,这条通道就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盛唐,李隆基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安东都护府治所也多次内迁,安禄山就是靠与契丹、奚族作战十余年才有了他造反之前的权势地位。

于是,当黑水靺鞨选择归附大唐之后,渤海国也刚刚换了国王大武艺,大武艺同样也面临着要在大唐和后突厥之间选边站队的问题,之前的国王大祚荣是两边不得罪、两边讨好。当时后突厥势大,唐王朝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渤海国还想把黑水靺鞨的领土据为己有,大武艺就选择了后突厥一边,出兵攻打黑水靺鞨。史书上没有记录大武艺的战斗结果,但之后黑水都督府还能入朝朝贡,估计是大武艺占到便宜就回军了。之所以没说大武艺打败了,因为几年后大武艺就水陆两路攻打大唐,后路不稳的话大武艺也不敢对大唐用兵。

史书上实际上到此之后就没有了黑水靺鞨和黑水都督府的记录。

安史之乱时大唐平卢节度使还兼任着渤海、黑水等外藩镇抚使头衔,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为藩镇所有,辽西也被渤海国侵占,即使当时黑水都督府仍然存在,与大唐千山万水阻隔也是无法联系。

(安史之乱后唐朝疆域图,实际上整个东北、外东北都已经丢了)

总之,黑水靺鞨归附大唐是当时两大之间一小的无奈,唐王朝也没有真正把统治权延伸到这个区域,这和在西域有唐朝驻军的实际控制有本质区别。


理工男读历史


黑水靺鞨的祖先是肃慎人,几千年前就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老林里,以渔猎为生。秦汉时期被称为挹娄,魏晋时期又被称作勿吉,隋唐时期始称靺鞨。靺鞨人又因居住地不同分为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和粟靺靺鞨(生活在长白山一带。唐玄宗时期,黑水靺鞨归唐,这主要从战略上考虑。

粟靺靺鞨靠近唐境,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定都上京龙泉府,号称海东盛国,日子过的比较慈润。黑水靺鞨有十六个部落,经济发展比较慢,渤海人看不上昔日的兄弟,双方冲突不断。

黑水靺靺鞨曾同唐军产生过冲突,被归降的黑水靺鞨人李多祚打败。黑水靺鞨人也非常聪明,他们发现唐朝比渤海国强大得多了,只有联合远方的唐朝才能抵抗眼前的渤海人。于是,渤海国成立不久,黑水部便联合其他部落归唐。

公元725年,唐设黑水军,后设黑水都督府,勃利州刺史,治所在勃利(哈巴罗夫斯克),实行军政合一建治。委任当地首级为刺使等各级官员,实行羁縻统治。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黑水靺鞨人投唐,可有效抵抗渤海人的进攻,唐朝可通过黑水都督府拑制渤海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黑水都督府管理的地盘非常广阔“南距渤海,东际于海,西扺室韦。南北袤西千里,东西千余里。"黑水都督府存在了九十年,至公元815年,唐朝内乱,已无暇东顾,黑水靺鞨加入渤海国。黑水靺鞨人后来发展成女直人,曾两度问鼎中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民族。


关东侠客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唐朝进入全盛,而后东突厥汗国却日益衰微。当时的东北地区,北为黑水靺鞨,南为正在迅速崛起的渤海靺鞨。且渤海国的第二代君主大武艺,严重威胁着黑水靺鞨,史称,“东北诸夷畏臣之”。为求自保,黑水靺鞨决意归附唐朝。《新唐书·靺鞨传》记载,开元十年(公元722年),黑水首领倪属利稽朝贡唐朝,唐玄宗拜其为勃利州刺史。至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黑水靺鞨十六部俱以羁縻州的形式,接受唐朝统治。唐朝在其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依据羁縻州府必须由“汉官参治”的原则,唐朝于黑水都督府置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无力再维持对黑水靺鞨的羁縻统治。大约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前后,黑水都督府解体,从设置至解体,共约九十年,黑水靺鞨各部分别役属于渤海国。从严格意义讲,黑水都督府虽然解体,却不能说黑水靺鞨地区就脱离了唐朝的版图。毕竟,渤海国起码也是唐朝名义上的国土忽汗州,唐朝在渤海国派驻长史,渤海王则兼任着唐朝忽汗州大都督之职。待渤海国衰弱后,黑水靺鞨又摆脱了渤海国的控制,重新同唐朝交往。可惜,没过多久,唐朝便灭亡了,神州内地也陷入到五代十国的纷争动荡中。


折冲万里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存在三个对立的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其中高句丽横跨鸭绿江两岸,实力也最强盛 他向南压制百济和新罗,向北迫使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向自己称臣纳贡,成为高句丽的附属国。

唐太宗即位后,积极联络东北各民族。公元631年,黑水靺鞨遣使向唐朝称臣纳贡,以后唐朝连续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668年,唐高宗派兵灭了高句丽,接着又灭了百济,与新罗对峙,唐朝的国力日益强盛。到唐玄宗时期,黑水靺鞨归附唐朝,唐在那里设个都督府,实行有效管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