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在地下沉睡2000年之久,為何1974年才被發現兵馬俑,得以問世呢?

疑今察古幾復


秦始皇陵墓在地下沉睡2000年之久,為何1974年才被發現兵馬俑,得以問世呢?

兵馬俑的前身,源自於秦國的人殉制度。

這種制度說白了就是階級之間最為殘酷的對立,奴隸主死後,為了彰顯身份的尊貴,往往把大批活人來陪葬,春秋時期秦國的積貧積弱和這一惡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秦獻公繼位之後,為大批精壯的奴隸被殉葬而深感痛心,對外的戰爭需要人,對內的自保也需要人,本該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青壯年,就被這一惡俗帶走了性命,有強國之心的秦獻公豈能容忍。

但是,公然廢除這項制度,勢必會引起舊貴族的阻撓和反抗,於是秦獻公退而求其次,就發明了用陶俑代替真人來為奴隸主們殉葬,這項習俗一直持續到秦始皇時期。

作為華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就製造了大批的陶俑來為他殉葬,而這批陶俑就被放置在了秦始皇陵裡。

據傳,秦始皇陵是由丞相李斯設計,由大將章邯親自監工,耗時39年才得以完工,而兵馬俑就是在這期間鑄造的。

隨著秦始皇的死,這批被製造出來的陶俑,也被埋在了不見天日的秦始皇陵中,一沉睡就是2000餘年,想必秦始皇有規模如此之大的陶俑陪葬,他也並不孤單。

說起兵馬俑的被發現,其實還是很巧合的,當時秦皇陵附近下和村的一幫農民在村南打井時,發現了異樣,這個井口正好位於兵馬俑1號坑的東南角。

當這些人把情況上報之後,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高度重視,於是乎,埋藏在地底的兵馬俑,迎來了人世間的陽光,舉世震驚。

如果說兵馬俑一號坑的發現是偶然的話,2、3、4號坑的發現則是被考古學家探測出來的,而其中第四號坑中,卻沒有人俑,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應該是因為秦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而導致人俑並沒有製造完成。

值得一說的就是,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目前並沒有全部被挖掘出來,只因還未找到兵馬俑最為合適的保管辦法,如果挖掘出來,不能存世,這將是人類文明和歷史上的重大災難。

在沒有找到使兵馬俑能永存於世的辦法之前,它們還是呆在地下比較安全,畢竟2000餘年的歲月都未曾讓它們消失,這說明它們在地底是最為妥善的。

假使有一天科學發展了,技術成熟了,能把秦始皇陵徹底給發掘出來,且能使之永存,那麼我想一定會驚豔全世界。

在2004年10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參觀兵馬俑的時候,曾感慨:非常感謝你們的接待,兵馬俑確實是世界遺產,我再次向兵馬俑博物館的全體同志表示祝賀與致敬!

世界有太多的未解之謎,而秦始皇的兵馬俑還會為我們揭開第一個封建性大帝國秦朝的神秘面紗,就讓我們用崇敬的心情,拭目以待吧!


飛魚說史


74年發現真的不準確,其實這個東西在解放前當地都有發現,只是人門都不知道是什麼,還把它用繩子綁起來,在太陽地下曬,用辮子抽打,我母親都曾經給我說過,她很小的時候大人帶著她去那裡玩的時候都見過。後來74年又被挖出來時上報了國家,才公諸於世的,現在到臨潼兵馬俑博物館附近的村子裡的上年齡的人基本都知道的。


三文魚58511239


秦始皇陵墓在地下沉睡了2000年之久,1974年發現兵馬俑還是意外發現。


1974年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是附近的農民,當時他們在挖井,在整地,發現了兵馬俑以後,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當時兵馬俑的發現轟動了一時,秦始皇兵馬俑千人千面,面部表情非常豐富,甚至眼睛,眉毛都非常精緻。剛挖掘出來的時候是彩色的,但是隨後被氧化就變得灰突突的。


(兵馬俑)


1974年,在秦始皇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曾經有一個外國人對兵馬俑特別感興趣,一度穿上了類似兵馬俑的衣服,站在了兵馬俑坑裡。有遊客發現兵馬俑會動了,嚇了一跳,隨後發現是真人,並且報了警,鬧了一個笑話。


秦始皇兵馬俑是文物,非常珍貴的文物,如何保護這些文物,相關部門也是盡最大努力去做。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就批示,對國家文物只是進行保護性的挖掘。也就是說除非是被盜了,然後國家才去主動挖掘。否則的話就維持現狀。



(兵馬俑)


暑假的時候,我曾經去省博物館看了一下。在博物館裡看到了我們省裡出土的一些文物,其中出土的魯王朱檀的隨葬品,有一些金飾品,玉器,還有一些其他的珍寶,比如玉帶,還有帽子,非常的華麗奢侈。這些東西就陳列了好幾個館。魯王是朱元璋第10個兒子,生母是郭寧妃,19歲就去世了,因為生前煉丹又服用,所以朱元璋非常生氣,他死後,諡號為魯荒王。


就比如說魯王之墓,也是被老百姓無意中發現的,隨後進行了保護性的挖掘,發掘出來以後,要進行再保護,陳列展覽,能不能讓文物和沒有發掘之前一樣,這是一個問題,再一個如何有效的好好的保護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魯王墓出土的鑲滿寶石的帽)



再說秦始皇陵也是一樣的,如果發掘勢必會帶來很多的問題,而且,它沒有陵墓主體沒有被盜,所以也沒有發掘的必要。


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山,北臨渭水。


對於秦始皇陵來說,傳說陵墓內灌滿了水銀,設置了很多機關。而且依山而建,面積非常巨大。別說是找到秦始皇陵的具體的位置,就是真找到了,如何發掘更是個問題。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這是一個粗略的數據。


現在我們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或者說不足以發達,那麼還是讓這些文物好好的躺在地下吧。把老祖宗的東西,還有一些未解之謎,讓子孫後代去解開吧!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歷史漫談君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滅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成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朝代秦朝的皇帝,對中國的影響深遠。


秦始皇陵的一些基本情況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22歲親政後就開始修建,經過39年的時間才修建完成,是中國第一座規模宏大,設計精妙的皇陵。秦始皇南鄰驪山山脈,北至渭水之濱。

《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

秦始皇陵是當時秦國的丞相李斯設計,監工則是少府令章邯。秦始皇陵工程量巨大到不敢想象,在長達39年的修建中,最多時有將近80萬人在同時修建秦始皇陵,直到秦始皇逝世後一年多才修建完成。


秦始皇陵曾經遭遇過劫難

據《史記》等古籍記載,在公元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劫難。當時項羽攻入關中後,對秦始皇陵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幾乎毀於一旦,帝陵也遭到了挖掘。值得慶幸的是,沒多久劉邦率部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西漢。隨後劉邦下令對秦始皇陵進行妥善保護,並讓20戶人家駐守秦始皇陵附近,日夜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都依葫蘆畫瓢,都下令對秦始皇陵進行保護。


秦始皇陵內部結構陷阱眾多

《史記》中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通過《史記》的文獻考證,秦始皇陵的地宮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皇陵裡面不但有奇珍異寶,還到處都是陷進,特別是裡面有大量的水銀,這個可是劇毒物,闖入者大量吸入是會斃命的,而且裡面還有弓弩之類的機關。


為何到1974年才發現兵馬俑,讓秦始皇陵得以問世?

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被發現完全是個意外,當年西楊村的3月正是乾旱季節,為了解決水源問題,村民在村旁開始鑽井取水,但在打井的過程中挖出了很多陶製品碎片,村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村幹部,這個幹部覺得有蹊蹺就上報給縣文化館。隨後考古隊發掘了震驚世界的秦始皇陵1號坑兵馬俑,隨後又發掘了2號坑、3號坑、4號坑。

在發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基礎上,考古專家精確的定位了秦始皇陵的準確位置。秦始皇陵的發現是中國考古界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最近一段時間總有人在網上討論發掘秦始皇陵的事,觀景認為以現在的技術還不足以完好無缺的保護好出土的文物,所以我們一定要等到技術成熟才能討論這事,否則將會給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觀景說史


很簡單,秦始皇陵的保密技術做的好,保密措施實施的精準、嚴酷、到位。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

電視劇總在說“只有一種人才會永遠保守秘密,那就是死人!”可不是咋的。胡亥也知道這句話,並且嚴格執行了這句話。


被活埋入秦始皇陵的死人們很聽話,沒有一個人洩露秦始皇陵秘密。

至於司馬遷“知道”並且寫在《史記》中的皇陵“秘密”,那是想讓他知道的,不想讓他知道的,他都不知道,並且司馬遷鄭重其事寫下來的也保證不了真與假。

所以古董商人馬末都說“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是正確的,很多時候從古董文物上面反而比白紙黑字的書裡面更能找到“歷史真相”。

比如人們從兵馬俑上知道了關於秦始皇陵的一些歷史書上沒有的些許真相。

文物古董雖然是死物件,固然也會說出很多真相,可是你首先要找到他。

兵馬俑就是如此,一埋兩千餘年,沉默不語,沒人知道秦始皇陵真相!

一個偶然!

對,歷史就是充滿偶然性,一個偶然,當然了,這個偶然是不是必然也可以討論,不過和本題無關,不展開。有看法的可以在評論區展開。

反正吧!1974年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幾個當地人,因為天旱,決定打一個井抽水澆地,他們選定的打井地址離秦始皇陵只有三公里。

然後,開始挖井,如下圖一樣的人工挖井,結果挖出來了秦始皇兵馬俑,天下驚!

你看,幾個農民的一個隨意的決定戳破了秦始皇的一個大秘密,秦始皇死後有知,如果知道他保密了兩千年的秘密被這樣發掘出來,得有多氣憤呀!

然而,這就是真實地歷史進行時,固然有很多秘密永遠是秘密,直至宇宙滅亡也是秘密。

可是也有些秘密就是要被“無關的人”“漫不經心”地掀開。


葭明通半瓶歷史


最近看到網上有很多評比千古一帝的問答,每個人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但他們有點兒南轅北轍,忘記“千古一帝'是李贄專門用來形容秦始皇的,滅六國,大一統,統一漢字度量衡,這時中國才真正意義上的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國家,這個稱號也只能是秦始皇一人可以用

迴歸正題,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統一六國的人,對自己死後的陵墓也及其上心,從二十二歲時開始著手修建,一直修建了三十九年才最終完工,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修建歷時最久的陵墓了,雖楚漢相爭時項羽對其表面部分有所損毀,但劉邦建漢後特地差人對其進行了保護,歷代君王也皆是如此,傳著傳著不知道在哪裡斷了,然後便消失了數百年,直到1974年才重新被發現。



兵馬俑周圍原來有一個村子在哪裡生活,1974年時村裡人商量著要新打一口井,結果選井口的時候正好選到了兵馬俑坑的上面,樁機一打從地下打出來許多陶瓷碎片,村民覺得蹊蹺便告訴了村委會,村委會又上報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就這樣,兵馬俑埋葬兩千餘年後終於重見了天日,專家們舉一反三,也迅速推斷出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有人就要問了,既然發現了為什麼不發掘呢?其實陝西政‘府比你們還著急,向上面申請了很多次都被駁回了,拒絕的原因也寫的很簡單:不建議發掘。個人認為這其中有三點原因:第一個勞民傷財,挖掘和後期維護費用可不是個小數目,沒有必要發掘。第二個就是以往有慘痛教訓,之前郭沫若先生曾帶頭挖掘明定陵,結果裡面的物品一接觸空氣後都變成了灰塵,之後周總理嚴令禁止發掘古代帝王陵。第三個是不清楚裡面情況,傳說裡面充滿了水銀和機關,一開門水銀蒸氣衝出來發掘的人員都有危險,所以暫做原封保護。


歷史伶俜者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歷史的


蒼桑變化,使遠去的人和事逐漸變得模糊。

自贏政稱始皇帝后,有明確記載的帝王有四百八十位。他們死後的陵寢在哪裡?

由近至遠,清陵、明陵、宋陵、唐陵還很清晰。再往上朔,有的成了一物不見的小土包,有的則成了疑塚。至今曹操的高陵仍爭論不休。

做為千古一帝的始皇帝贏政,自然對自己的陵寢十分考究。他動用了幾十萬人費時三十八年所建成。究竟啥模樣?參與修建者無一活命。時隔百年後,司馬遷的史記有過不完整的描述,內有象徵秦帝國版圖的山川河流,千年不息的長明燈,防盜的各種暗器機關。只是幾十年前他已成為驪山腳下一個不起眼的小土丘。

1974年當地農民打井抗旱,鑽到幾米深處打不下去,陸續出現眾多陶片。逐級上報,經專家鑑定,這竟是一個驚天的大發現。這就是守衛秦始皇的兵俑。

俑的造型栩栩如生,千姿百態,但無一不在展示秦軍的威風。後來又相繼發掘了幾個俑坑,1979年建成了兵馬俑博物館,以做永久保護和供人們參觀研究。

人們的興趣還在後頭,又陸續從陵的封土往裡鑽探,直達35米處,土中汞(水銀)的含量越來越高。看來史冊記載並非虛言。百十噸的水銀遇空氣揮發的原因。

所以人們抱有極大的信心和期待,待秦始皇陵地宮打開的那一天,會有更多的驚喜在後頭。


晚亭與落霞同暉


秦始皇作為歷史上偉大的一個皇帝之一,可以說他一生的貢獻還是比較多的。在歷史上,他是第一個大一統的皇帝,他一統六國,統一了語言文字和貨幣,這有助於我們中華民族的融合和統一。秦始皇還建造了世界上的兩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和萬里長城。

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的兵馬俑也不過是秦始皇陵墓中的一個配角而已,兵馬俑已經如此的壯觀,更別說是秦始皇的陵墓了。根據記載,秦始皇的陵墓是丞相李斯將生平秦始皇所生活過的宮殿與用品全部複製到了地下,並且李斯還根據風水之術對秦始皇的陵墓加以修飾,他用水銀來代替大江大河,夜明珠作為天上的日月星辰,花草樹木,讓秦始皇陵墓呈現這一個壯觀無比的地下世界。



秦始皇的陵墓在他十三歲的登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修建,直到他去世,中間用了37年的時間,動用70多萬的人工,所花費的錢財更是數不勝數。可是為何存在這麼長時間的秦始皇陵墓直到現在才被發現呢?

在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奪取政權,劉邦對於秦始皇相對還是比較尊重的,他派兵去保護秦始皇的陵墓,所以在那段時間中秦始皇的陵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後來項羽進入咸陽以後便火燒阿房宮,還曾經派人去盜去秦始皇的墓,可是相傳並沒有找到秦始皇的陵墓的入口。之後秦始皇陵墓的消息便不再人們的討論之中。

其實我相信在那個時候肯定也是有很多的盜墓者去尋找並且想去偷盜秦始皇陵墓中的寶貝。可是秦始皇對於自己的陵墓是非常的看重的,花了38年的時間,並不是輕易就可以找得到的,即便是被人找到,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沒有技術來開發的。直到1974年,一位農民工在大井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陶片,他上報給了政府,經過儀器測量以後才發現了秦始皇的陵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