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光洋董事長於德海:要發展自己的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

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與其他傳統整機企業相比,公司具有更完整的產業鏈和自主研發能力。其子公司科德數控,擁有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及完善的生產銷售體系,其五軸立式加工中心已經出口到德國,開創了國產高檔五軸數控機床出口發達國家的先河。大連光洋的高端機床已經批量進入我國航天工業製造領域。

大連光洋董事長於德海:要發展自己的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

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 于德海

機床是工業的母機。中國必須建立獨立完整、基礎牢固的工業體系,機床工業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基礎意義。

以用戶工藝為導向

大連光洋在2000年時是做數控系統的。數控系統要用到主機上進行驗證,當時是省市兩級政府幫忙,找到大連機床廠進行合作。但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國產數控系統還缺乏市場影響力,很難讓國內用戶接受。

2005年,大連光洋成立了機床事業部,買來光機,做數控系統的驗證和市場推廣。最初做三軸立式加工中心和三軸臥式車床。我們的目標是做高檔數控系統,尋找國際上能配套的五軸機床的關鍵功能配件,其中的兩軸轉檯是對中國禁運的產品。而中國臺灣地區轉檯的性能、可靠性、壽命和美歐產品差距比較大。這樣我們只好自己做轉檯。

為了研發轉檯內的力矩電機,我們找了國內幾個大學和工廠,搞了4年也沒有解決問題。後來我們成立了自己的電機廠。所需的高精密角度傳感器,我們擬從德國海德漢進口29列加減1角秒的編碼器,但是買不進來,這就逼著我們成立自己的傳感器公司自己生產。現在,我們機床上用的直線傳感、角度傳感、工件在線測量傳感、刀具測量傳感,都實現了自主生產。精密直線傳感器利用激光干涉原理,完全替代了美國的光動公司和英國的同類產品。

我們的光傳感器還沒做出來時,如果購買國外的激光光柵尺要70萬元人民幣一根,還要中國政府擔保不能用於航空航天加工。激光光柵尺的電子元器件和光學元件都是國際採購,實際成本才2.8萬元。後來我們自己開發出角度傳感器,裝在立式五軸加工中心的兩個轉角的控制上,在各種精度指標上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我們的機床推向市場以後,數控系統的自主開發進程才真正快起來。我們的系統,最初是模仿消化海德漢、西門子、發那科的。但國外產品的某個功能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做?當時我們並不是很清楚。之後我們自己研發的各類五軸機床經過用戶使用後,用戶給我們提出了若干問題和建議,還把多年積累的工藝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們。當我們對工藝瞭解透徹,對工藝能做到定量分析之後,對數控系統“為什麼、怎麼做”也就清楚了。

任何一件事情想做好,一定要把需求搞清楚,以量化的需求來指導產品的開發。此後的10年,我們數控系統的開發完全以用戶工藝為導向,很多功能是和用戶、院校一起開發的。開發的原則是一定要緊扣工藝,緊扣市場的需求。

大連光洋董事長於德海:要發展自己的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

公司參加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9)

走全產業鏈發展的路子

企業要形成全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這樣製造同類型、同規格的機床,我們的性價比就可以做到最好。

大連光洋還有一個液壓件公司,研製各種液壓元件。我們現在所生產的機床的液壓泵站就是自主研發、模塊化的液壓站。數字化、智能化製造,離不開自動化的操作。

我們承擔了一個項目,研製飛機結構件加工用的翻板銑。這種設備過去只有美國的兩家公司做,後來德國的DDS把美國這兩個品牌打垮,DDS的加工效率是美國產品的3-4倍。首先是數控系統的算法要提升,它的一個關鍵部件是電主軸和電機(功率120kw,轉速3萬轉,功率密度4.7kw/kg)。我們用3年時間把這個關鍵部件初步研發出來。如果這些基礎的關鍵功能部件不解決,我們的主機就永遠是落後的。

建立完整的技術鏈和產業鏈,做基礎零部件(電機、傳感器等)就要分析用戶對主機、功能部件的需求。不這樣做,在日後競爭越來越殘酷的市場條件下,企業將無法立足。當具備了這三條鏈,就可以把這幾層的需求作為產品開發的導向。大連光洋在這方面的受益,有很多例子可講。

我們生產的機床的床體材料,不是鑄鐵,而是全部用人造大理石整體制造。這種材料的溫度形變是金屬的1/2,阻尼係數是金屬的6倍,所以它的吸震功能好,溫度變化影響小。我們這類機床在用戶那裡經過4年的應用,用戶非常認可,認為機床的精度保持性不輸國外產品。精度保持性涉及的問題非常多,材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我們認為,基礎零部件決定功能部件的水平,功能部件決定主機的水平。機床主機是用戶工藝的“僕人”,機床上用的功能部件是主機的“僕人”,零部件又是功能部件的“僕人”,僕人要無條件地滿足主人的要求。企業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技術鏈、產業鏈、人才鏈。要特性化、定製化進行設計,最大程度地滿足主機的要求,讓機床從精度、加工效率上儘可能滿足用戶要求。

大連光洋從嘗試做數控系統,發展到現在成為全系統、全產業鏈,並不是我們主觀上想這麼做,而是現在的行業和市場的狀態決定的,不這樣做就達不到高檔數控機床的自主化發展。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說,由於東北地區的專業化分工不是很發達,“光洋模式”是高檔數控機床發展的模式之一。

大連光洋董事長於德海:要發展自己的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

榮獲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頒發的“產品質量十佳” 榮譽稱號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在當前美國打壓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形勢下,建立完全自主的高檔數控機床的產業體系、技術體系、人才體系,就顯得更重要了。

機床產業的發展完全要靠人才來支撐,高檔數控機床需要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人才隊伍,才能把這個產業做好。製造質量的保證,必須要有一支優秀的工匠隊伍。機床對人才的要求太高了,不但要有高學歷、高素質的設計人員,還要有一批從事製造、裝配、檢測的優秀工匠。工匠人才需要全社會擁有一個好的文化環境來培養,而不是一個企業做得了的。

在我們國家,如果單看每一個專業,機械、電子硬軟件、數學,都不缺具體專業人才,但缺少能做這個產業的架構設計師。大連光洋的陳虎就是這樣的架構設計師,是行業的領軍人才,他懂傳感器、懂控制系統、懂電機以及各種功能部件,數學又非常好,而且經常跑市場跟用戶接觸,能使產品開發目標緊扣市場,一切以用戶工藝為導向。這種人才不是學校能培養出來的,必須有常年在企業一線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對這個行業的各個專業有廣泛的掌握。我國航天能夠培養出一批系統架構設計師,因為這個產業,從所有的零部件、功能部件一直到整機系統都是自主研發的。希望能夠加強機床產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系統架構設計師的培養。大連光洋願意用自己這個平臺,為國家提供系統架構設計師的研發工作平臺。

大連光洋董事長於德海:要發展自己的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

光洋科技集團總工程師 陳虎

加強機床產業基礎研究

日本、韓國政府在本國機床產業發展之初,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任何一個好的產品,不是學校和企業自己悶頭研發出來的,研發的成果變成真正好的產品,要靠市場的培育。市場能不能培育出來,還得看這個產業的核心技術是不是自己的。如果這個產業的技術、人才是我們自己的,政府在市場方面應當再加大支持力度。哪怕我國的高檔機床存在某些問題,國家政策也應當鼓勵市場推行。如今我們已經具備了可以應用的技術基礎,那些存在的問題則要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解決。

建議國家加大對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基礎的支持,如果關鍵零部件總是依靠進口,那麼永遠不能形成獨立強大的自主產業。一定要加大基礎研究,在國家層面對技術鏈、產業鏈、人才鏈很好地進行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