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It’s a great guarter。”

事實上,不僅是馬斯克,而且就連華爾街的人士,也都覺得剛剛發佈的特斯拉Q3季度財報完全可以用“unexpected”來形容。

或者更準確的說,從“地獄到天堂”,馬斯克僅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10月23日,特斯拉發佈2019年Q3財報,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3.03億美元,淨利潤為1.43億美元。儘管相比於去年同期並不算優秀,但是聯想到今年上半年糟糕的表現,特斯拉無疑已經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財報發佈後,特斯拉的股價大漲近30%!

一方面,特斯拉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去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對於國產新能源汽車來說,意味著一隻昏昏欲睡的獅子又突然醒了。

01

全方位超預期的Q3財報

時間回溯至今年5月。

在公佈了一季度的財報後,市場看空特斯拉的聲音可以說此起彼伏。就在各種唱衰中,特斯拉的股價一路走低,從最高的387.46美元一路跌至了177美元,市值蒸發了近55%。

正因為此,當“扭虧為盈”的季報傳來時,外界紛紛稱其為“特斯拉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個季度”!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讓我們來具體看看各項財務數據。

先說單車利潤率。

據相關媒體的報道,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的交付量達到了25.5萬輛,已經超越了2018全年的交付量。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價格更低的Model3。

按照正常的邏輯,售價更高的Model X和Model S都虧損嚴重,那麼售價更低的Model 3的單車利潤率自然更低。

結果證明,外界的分析是錯誤的!

根據財報顯示,特斯拉該季度的單車利潤率上漲至了22.8%,較上一季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生產一輛Model 3帶來的利潤至少在5萬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單車利潤率之所以能夠大幅增加,主要得益於運營成本的大幅降低。在該季度,特斯拉的運營支出為9.3億美元,同比下降16%。

怎麼做到的呢?

除了大量的裁員優化組織結構、關閉大量線下門店的操作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舉措就是提高了存活的週轉速度。

根據Q3財報顯示,該季度特斯拉的全球平均庫存週轉期為17天,較去年下降12天。

遠遠高於奔馳、寶馬這些豪華車企的庫存週轉效率!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再說現金等價物儲備。

由於曾經受到過慘痛的教訓,因此對於特斯拉來說,現金流被擺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根據相關的報道,2019年將是特斯拉未來十年裡償債壓力最大的一年,需要償還的債務超過了20億美金。

不過,好在的是特斯拉早有準備。

根據Q3財報顯示,特斯拉的現金等價物儲備高達5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29.68億美元。(這也是為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特斯拉被爆即將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原因所在。)

02

上海超級工廠

為特斯拉打開了新的夢想藍圖

在該財報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依然處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包括但不限於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以及我們現有車型不斷加速的產能。而這,不僅有助於增加我們的體量,也有助於增加我們的收入。”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如今,這一切似乎照進了現實。

根據特斯拉官方的消息,目前上海工廠已經提前進入了整車試生產階段。也就是說,從動工到建成僅僅用了不到十個月的時間。按照規劃,在第二座廠房建成前,上海工廠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輛,其中主要車型就是Model 3。

這意味著什麼呢?

在特斯拉逐漸步入成熟的背景下,即便按照每輛Model 3利潤5萬計算,也將為特斯拉帶來約75億的利潤。當然,這還不將Fremont工廠計算在內。

可能有人會說,產能不代表銷量,銷量也不代表利潤。

NO!

如果你瞭解特斯拉先付款後生產的模式,那麼就應該明白,特斯拉不會像傳統車企那樣忍受庫存的壓力。那麼,唯一的爭議點就是能否特斯拉的銷量問題。

不妨以美國市場為例。

隨著產能的擴張,Model 3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奪得了2018年全美豪華車銷量冠軍的頭銜。而且截止到2018年底,特斯拉佔美國電動市場車的比例就已經超過了80%。

毫無疑問,特斯拉接下來的任務就是侵佔屬於奔馳和寶馬的市場。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回到國內市場。

特斯拉在致股東信中表示,上海工廠的建造成本比美國Model生產線要低65%。與此同時,馬斯克表示,國產Model3的利潤率會和Fremont工廠製造的差不多。

言外之意,隨著量產工作的推進,國產Model 3會出現幅度比較大的降價!

試想,在特斯拉作為豪華車品牌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假如再進行大幅度降價,消費者豈能不為之買單?

03

國產汽車的噩夢來了!

10月17日,一條來自工信部的消息,點燃了大眾的神經。

根據該公告顯示,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拿到了工信部頒發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資質。

也就是說,國產Model 3即將問世!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購車的時間更短,而且價格也會更加的便宜。但是,對於國產汽車品牌們來說,卻是一場噩夢。

為何?

原因在於,特斯拉擁有新能源汽車的定價權!

前不久,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我國新能源車銷量連續三個月下滑,尤其是9月份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9.9%和34.2%,降幅較此前明顯擴大。

究其原因,無非是新能源車的補貼大幅減少,導致消費者喪失了對新能源車的熱情。不過,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品牌壓根不具備品牌優勢,也就是沒有任何定價權。

可以預見的是,幾乎所有的國產傳統新能源汽車品牌,價格只能屈居於特斯拉之下,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那麼,只剩下為數不多的造車新勢力。

特斯拉Q3財報超預期,國產汽車的噩夢終於來了

恐怕最尷尬的就是蔚來汽車。

客觀的說,蔚來汽車師從特斯拉,從豪華跑車入手待建立起高端的品牌形象後,逐步的切入到大眾市場領域,原本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特斯拉卻忽視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沒想到特斯拉的發展速度會如此迅速,不僅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了Model 3的交付,而且還成為了“第一個外商獨資的車企”落戶上海。

當然,蔚來還犯下了幾個錯誤。比如,以“7座SUV”為切入,市場容量並不大;比如,代工的生產模式一直限制了產量;再比如,沒有管控好輿論的不利影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價。

蔚來ES8的售價在45萬左右,SE6的價格也都在35萬元以上,也就是說,特斯拉一旦降價,蔚來的處境將更加的被動。

如果維持原價,那麼勢必拱手將消費者讓給特斯拉;如果降價,不僅會進一步放大企業的虧損,賣一輛虧一輛,而且還會讓品牌價值受損。更重要的是,即便採取降價的措施,也未必可以換來更多的銷量。

這便是國產汽車品牌噩夢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