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2018 Q3 營收 508.4 億元同比增長 49.1 %,反映了什麼?

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不把小米當一個「正常的」手機公司來看,它的各種不體面的做法,讓我一直對這家公司有很重的反感。

但從 2016 年開始,我個人長期看好小米的業務發展,也開始買了一些「不帶任何傳感器、不能主動鏈接互聯網的」小米產品。

<strong>牢記一點,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它的最大優勢在於方案整合能力、對供應鏈的把控力(包括品控和成本控制)。再到下游行業去發現好的生態鏈企業並教給他們這套功夫,藉助自己的用戶量把固定成本迅速攤薄。

所以小米現在的口號是是什麼?用厚道的價格做感動人心的產品。

曾經小米的核心價值是,沒有第二家廠商可以把一個旗艦 SoC 的手機做到 1999,現在小米的核心優勢是米家的很多電器產品,你花 1.5 倍的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其他品牌的,在設計、功能、品質上與之匹敵的產品。

所以如果你把小米看做一個「互聯網公司」,認為它在互聯網服務收入上有增長,就代表這家公司有未來,這就大錯特錯了。

「小米的東西,不聯網的都能買。」這句話絕非妄言。

我買過米家的各種百貨,幾乎每一件都讓我滿意。但我對這件事仍有顧慮:

小米會不會在後臺收集了我家燈光開關的記錄,然後分析我的上下班、睡覺時間?

小米會不會在 App 裡上傳了我的身高年齡,體重體脂,運動信息?(所以我把小米 App 的相關權限都關掉了,改用手動記錄體重)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小米就永遠要用「低價」作護城河。但這條護城河,在越來越成熟的手機行業已經被 HOV 一點點侵入,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小米開始拿著「低價」這一世界通行的優勢去印度攻城略地。同樣的,今天的米家,IoT 或許獲得了一些領先,但隨著行業的一點點成熟,仍然要面對同樣的壓力。

<strong>今天我會因為多花 1.5 倍的錢都找不到能與米家對標的產品而買米家,明天小米的任務是讓我主動多花 1.5 倍的錢買米家的產品。

<strong>所以我在一年多以前說,今天的小米,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建信任」。

小米做得還算不錯,至少在這一年裡,我沒聽到什麼關於小米的在營銷、產品上的嚴重負面新聞,但對小米來說,這個債不是一年兩年就能還得清的,未來仍舊道艱且長。

就像一切西方的科技巨頭,小米也想把自己做成一個大托拉斯。蘋果、亞馬遜、谷歌,哪個不在做互聯網服務?為什麼我小米做不得?

<strong>但根本問題在於,蘋果、亞馬遜、谷歌的互聯網服務給用戶帶來價值,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給用戶帶來負擔。

中國的「互聯網服務」雖然已經發展了多年,但還處於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除了騰訊和阿里,就沒哪家真正在賺錢的。但美團滴滴這樣的公司燒得起,小米卻燒不起,最終的結果就是小米所做的「互聯網業務」,幾乎都圍繞著「賣流量」這三個字展開,破壞用戶的體驗。

<strong>這門流量生意,誰都可以做,小米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優勢。拿辛辛苦苦拉來的,有非常大價值可挖、粘性超高的硬件用戶做流量生意,也是下下之策。

在這份財報中,小米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問題開始漸漸暴露。

在我個人看來,小米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仍然是「重建信任」。我十分明白小米的產品優勢在哪,但「只要進入了小米的生態圈就會被當成流量賣掉」的恐懼仍然支配著我,儘量在有選擇的時候不考慮小米的產品。

而讓人可以毫無顧慮地,為了硬件本身的優勢去買小米產品,是我覺得未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雷總自己說小米要做電子產品界的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賣的就是產品本身,這件事放在小米身上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