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華晨的標籤總是離不開寶馬。

所以,華晨在媒體的主流語境中,常常被冠以寶馬的代工廠,過多依賴症,重外資合資,輕自主研發的評價和框定。

似乎,媒體和公眾甚少關注,華晨在專業車領域的佈局,以大連專用車產業科技創新基地項目為開端,華晨曾許下2012年至2016年5年間,總計投資20億美金(超100億元)的專用車投資計劃。

金融棒棒糖之所以關注,是因為4年前,華晨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拿地百畝,宣稱上百億元投建汽車產業園(特種車生產)及西北銷售中心項目。

而1個月前,西鹹汽車產業園因虧損,被近6000萬元出售,本是一宗出售資產的常規商業行為,但細究我們卻發現了項目背後的諸多需要反思之處。

出售虧損西鹹產業園

華晨發力佈局專用車,是以啟動大連專用車產業科技創新基地項目為開端的。彼時,華晨向外界披露的事業版圖為,計劃在2012年至2016年5年間總計投資20億美元(超100億元)打造專用車板塊。

此後的2014年,落地於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宣稱投資上百億元的華晨汽車產業園項目和綜合配套項目,成為其“專業車”投資中的又一重磅動作。

《陝西日報》對此的詳細報道為,汽車產業園主要為特種車生產基地及西北銷售中心,將生產國內最先進的野外作業房車、押鈔車以及其他定製特種車,新聞稱總投資將達到上百億元,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60億元,上繳利稅23億元。而綜合配套項目則以科研、銷售、住宅、商業開發為主。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從投資體量、項目規模、企業本身“明星效應”而言,華晨汽車產業園無疑是備受關注的S級項目,因此有財經媒體曾評價其為“百億造車又造城”。

2015年4月1日,華晨所屬的上市公司金盃汽車(600609)公告稱,投建運作上項目的主體華晨汽車金盃(西鹹新區)產業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鹹產業園)成立,並宣稱該全資子公司有利於西北市場佈局。

不過,僅4年後,華晨卻選擇將其賣掉。今年8月金盃汽車公告,將西鹹產業園100%的股權轉讓給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汽車資產公司),交易對價為5987.93萬元。1個月後,轉讓完成,西鹹產業園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金融棒棒糖注意到,西鹹產業園出售時淨資產賬面價值為3507.27萬元,相比5987.93萬元的出售價格,增值額為2480.66萬元,增值率70.73%,溢價尚可。但相比西鹹產業園註冊資本5000萬,尤其是4年的時間成本,似乎證明這並不算是一次成功交易。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專用車板塊作為華晨發展戰略之一,曾一度計劃瀋陽專用車單獨上市,成為其旗下的又一資本平臺,相信華晨在西鹹新區投資時亦是誠意十足的,緣何要出售核心板塊的項目了?

金盃汽車公告給出的解釋是,因為西鹹產業園近幾年淨利潤處於微虧狀態,為聚焦公司主業,提高營運效率。

我們來看下,西鹹產業園這幾年經營情況,2016年其尚未展開經營,因此營收為0,淨利潤虧損139.8萬元。2017年,營收342.9萬元,利潤虧損732.6萬元。

截至2018年,西鹹產業園資產總額1.52億元,淨資產3507.27萬元,當年營收351.86萬元,淨利潤虧損684.62萬元。2019上半年,西鹹產業園營業收入257.14萬元,淨利潤-536.55萬元。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的確,從西鹹產業園投運開始,其每年均為虧損狀態。從商業邏輯上來講,公司旗下項目遲遲不盈利,選擇出售變現止損,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但覆盤這個項目以及金融棒棒糖的現場走訪,我們卻發現了幾處疑點:

1,按照最初媒體報道及地方政府官網披露的投資強度和內容,西鹹產業園資產評估的各項財務指標,總資產、淨資產、營收和淨利潤等表現,顯然與最初承諾相去甚遠。

2,出售是因為產業園處於微虧,有利於聚焦公司主業,但專用車並非不是主業業務,我們查詢到,華晨在遼寧瀋陽、鐵嶺、四川綿陽、江蘇常州、河南鶴壁等地均建設了專用車工廠,為何目前單出售西鹹項目?

西鹹產業園營收靠租賃?

若仔細翻閱西鹹產業園的資產評估報告及財務審計報告,便能找到答案,且我們發現了一些略微意外的信息。

根據《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華晨汽車金盃(西鹹新區)產業園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以下簡稱:資產評估報告),西鹹產業園佔地面積110981平方米(166.47畝),建築物主要為高標準廠房、辦公樓及附屬用房,其主營業務為廠房和辦公樓的租賃業務。

仔細再看租賃業務,園區建成後,西鹹產業園將幾乎全部的建成建築物租給了註冊於當地的一家汽車公司,陝西長慶專用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長慶),租金360萬元,租期3年,從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今年5月27日,陝西長慶則再次續租,租金為960萬元,期限為2年。

同時,資產評估報告還顯示,西鹹產業園尚未開發土地37992平方米(約57畝),緩建廠房建築面積為22557.8平方米,佔企業規劃可出租面積的39.52%。並且,這些未完工的資產完工後也將用於出租。

10月初,金融棒棒糖也實地走訪了西鹹產業園,我們在現場看到,產業園的確只有陝西長慶一家在辦公,而園區有一大塊未開發的空地,部分已經長起了一人高的草,“這片地閒置了好幾年”據當地的農民講。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而關於陝西長慶,我們發現了更有意思的地方,公司成立於2004年1月8日,最初股東為中國石油運輸公司(出資2000萬100%持股),2015年07月16,就在西鹹產業園成立後不久,金盃汽車以增資2081.63萬元的方式進入陝西長慶,成為其控股股東(51%)。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也就是說,最初華晨計劃投資百億落地的特種車生產基地及西北銷售中心,與西鹹產業園建成後實際相去甚遠,西鹹產業園變成了拿地-建園區-出租-收租金的工業用地開發租賃及物業管理。

唯一與專用車有關的部分在於,西鹹產業園租給了一家金盃汽車中途入股的專用車生產製造公司。

按照上市公司披露,西鹹產業園最終的接盤方為瀋陽汽車資產公司,也就是金盃汽車的大股東,總歸還是一家人,那麼金融棒棒糖所關心的是,瀋陽汽車資產公司將會如何運營西鹹產業園?是否還會推進此前承諾的百億實體項目?或依然主營租賃?

先來看下瀋陽汽車資產公司是幹什麼的?公司成立於2000年,持有金盃汽車24.38%的股份,主營業務為資產經營及管理,產業投資及管理,其控股股東為華晨汽車集團。

公司的財務情況為,截至2018年底,其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約為138.55億元;負債總額約141.1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資產約為-9.83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約71.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虧損約3.9億元。

從以上信息來看,如果說上市公司賣虧損資產,是為了“減負”和迴歸主業,瀋陽汽車資產公司估計是幫助華晨接手處置旗下上市平臺的一些“不良資產”。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事實上,這也不是第一次金盃汽車買資產,瀋陽汽車資產公司兜底了。

早在2017年,金盃汽車就宣佈將其直接、間接持有的瀋陽金盃車輛製造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至瀋陽汽車資產公司,交易對價為3.71億元。

今年8月16日,就在出售西鹹產業園的後一天,金盃汽車宣佈又將瀋陽金盃房屋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金盃房屋)100%股權轉讓給瀋陽汽車資產公司,交易對價1元。

在西鹹產業園審計報告中,瀋陽金盃房屋與其也有業務往來,關聯方往來餘額其他應收款一欄,截至2019年6月30日,瀋陽金盃房屋的賬面餘額為100萬。

從這裡說,我們也很難樂觀地認為“瀋陽汽車有能力重新落實投資預期”。

“爽約”背後的反思

作為本土財經觀察者,西安金融棒棒糖自然希望華晨在西鹹產業園還是能夠投下最初承諾的實體項目,助力陝西汽車工業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陝西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比亞迪、吉利、寶能等頭部汽車製造廠商紛紛落地西安,成為陝西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我省1~7月汽車工業生產情況(數據源於陝西省汽車工業協會)

2003年,比亞迪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比亞迪汽車在西安誕生,西安基地也成為了比亞迪汽車在北方最大的基地。在2018年,西安比亞迪汽車總產量達25萬輛,實現總產值287億元,同比增長19%。

2017年,位於經開新區涇渭新城的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開工,總投資201.6億元,預計2020年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後,可年產30萬輛整車,預計年產值超400億元。

2019年5月,寶能汽車總投資約400億、規劃產能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正式落戶西安,將進行整車及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研發製造。

更重要的是,官方層面在不斷地優化汽車產業的政策環境及釋放政策紅利。

2018年11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市政發〔2018〕48號)提出圍繞打造我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和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建設,到2025年將西安汽車產業發展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

華晨汽車6000萬賣掉“西鹹項目”,說好的百億投資呢?

▲西安汽車產業發展目標(數據來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我們認為,隨著官方力推汽車產業,以及以上項目的逐步落地,西北地區的市場進一步釋放,陝西省(西安市)在新能源車、專用車領域將大有可為,這對企業和地方政府而言,都是機遇,且很大程度上是共贏的局面。

西鹹產業園項目,從百億元特種車基地及西北銷售中心項目到工業用地開發租賃及物業管理,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此間過程中,政策變動,行業週期的改變,地方補貼優惠政策的變化,產業導向等外部原因,我們就不細緻分析了,畢竟多為顯性因素。

但從公司層面,作為一家公眾上市公司,西鹹產業園背後種種讓人疑惑的操作行為,值得我們反思。

1,若按照最初的投資體量和內容,公司在投資項目之前有沒有做詳細的盡調及項目可行和盈利分析預測,當最初投資發生變化和更改時,是否對市場和投資者充分披露?

2,投資過程中,有無及時感知到政策和行業的變化,預測到行業拐點的到來,從而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3,公司的項目投資都會被市場視為是利好,當投資無法與最初的利好預期兌現,未能給公司經營帶來加成,反而拖累業績,此責任誰來埋單?

4,土地資源有限,西鹹項目佔地166畝,使用年限50年,且出售前尚有三分之一未開發,對企業和地方政府招商而言,難免有浪費之嫌,企業佔地而不搞實體有沒有監管及退出之策?

當然,我們也承認企業決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寫作初衷也非單純的批評斥責,我們既希望不斷有頭部企業來陝西投資,但希望更多是“真金白銀”的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