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銀行背後的推動力量

關於助力銀行建設的“幫幫團”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從前慢》描述的慢生活,令世人心生嚮往;而從前慢生活中的某些“慢”,卻令眾人心生怨念。譬如,從前的銀行,辦理一個幾分鐘的普通業務也要取號排隊地折騰小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現在,傳統銀行的這種“慢節奏”帶來的行業痛點,正在被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快風尚”消弭於無形,這一切都得益於科技手段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銀行業如火如荼的轉型進程中,湧現出了一批長期致力於助力大國銀行建設的“幫幫團”,包括但不限於科技企業、產品提供商、硬件製造商等銀行服務商。作為力量擔當的“合作伙伴”,它們在此過程中各展其長,使得銀行業的升級轉型進行得順暢且高效。

關於未來銀行背後的推動力量

關於數字化

隨著“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的正式提出,我國銀行業經歷了一場顛覆性的數字化“洗禮”。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銀行業正行進在通過轉型升級以適應客戶需求的高速路上,快速、實時的金融服務將成為最自在的存在,智能投顧和場景嵌入將為用戶提供最佳金融解決方案。

物理層面,數字化是唯一路徑。

“金融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是未來銀行的存在形式

進階到銀行4.0是各個銀行孜孜以求的大目標,而實現金融科技與銀行的深度融合則是我國銀行業正在踐行的小目標。從物理網點到移動互聯,在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語音識別設備、5G通信、雲平臺、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已普及的當下,銀行的“變形計”就是藉助眾合作伙伴的合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數字賦能是銀行轉型的“軟實力”

在銀行業轉型升級成為“剛需”的當下,眾多旨在助推銀行實現數字化賦能的服務機構以“盟軍”的身份加入到了這場深層次、系統性的變革當中。銀行的數字化究其實質就是數字化與金融業產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模式,促進了銀行業務開放和體驗升級;通過建設平臺的數據整合與蒐集加深了對客戶的瞭解,讓銀行的服務模式發生了轉變;智能控制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銀行中的廣泛應用,促進精準營銷的同時提升了客戶體驗和風險管理水平,提高了經濟效益。

事實上,那些致力於打造銀行數字化轉型基座的銀行供應商及企業領導者就是助推銀行數字化征程上那股勁吹的東風,在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版圖上掀起了一場“極速旋風”。

後勤保障是銀行升級的“硬通貨”

如果把助推銀行轉型升級的各類服務商比作“集團軍”的話,那麼,智能硬件終端製造、品牌諮詢設計、諮詢管理培訓、金融安保押運等傳統服務就是提供有力保障的後勤部。在這些傳統服務商的協同推動下,為客戶提供全天候自助和遠程人工服務的應用場景才能得以實現,更多的銀行員工將從前臺退到後臺,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這就是未來銀行業務的效用和體驗。

麥肯錫認為,只有銀行深入地理解並參與解決生態圈各方的痛點,才能得到認可,此後的金融服務銷售,包括各類交叉銷售則是順水推舟的過程。鑑於此,銀行業正協同分屬於不同領域的科技企業打造“一體化”的金融生態鏈,根據第一性原理跳出類比限制,打破傳統金融機構地域與時空的限制,將傳統意義的銀行升級為“場景在先,服務在後”的開放銀行。

你,就是我們要尋找的重要“合夥人”

不管是金融科技銀行,還是開放銀行、平臺銀行,或者是未來銀行,迴歸到銀行業的本質就是——銀行是一種服務,一種無所不在的服務,一種普惠社會的服務。

由中國科學院《互聯網週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主辦的“尋找未來銀行‘合夥人’活動”行將開始,無論你在哪裡,也無論你是誰,只要是正致力於或有志於成為未來銀行“合夥人”,成為助力傳統銀行晉級到未來的銀行背後推動力量的企業或者企業領導者,你就是我們尋找的對象。

毋庸置疑,銀行是國民經濟和民生的重要支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加入銀行業,推動銀行業,集全行業之火種,必將重啟大國復興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