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京:华山脚下守陵人

张顺京:华山脚下守陵人

张顺京每天都要擦拭烈士墓碑

坐落在华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里,长眠了500多名老红军、老八路、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一级伤残军人张顺京,时至今日头骨里还有一块弹片。23岁时,他从部队转到华山脚下的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疗养。看到这里的烈士陵园,他便将自己“定”在这儿了。

转眼37年了,已经61岁的张顺京将曾经杂草丛生的陵园,“守”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往事:伤残军人来到华山脚下

华山烈士陵园大门右侧有两间平房,既是墓园的门房,也是张顺京一家人的住所。一个高瘦、笔挺的身影走近笔者,黝黑的脸,质朴的笑,左脚有些不灵便,他就是张顺京。

“这里的环境变好了,清明节时等待参观扫墓的队伍都排到大门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张顺京说。37年来,他守着这些牺牲的战友和烈士英魂,看着国家的巨大变化,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烈士们可以安息了,你们的血没有白流,终于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1979年,在一次战斗中,为了多带子弹,战士们丢下干粮,只带了3天的压缩饼干。后方的给养送到后,张顺京负责给战友们发干粮,给所有战友发完后,他坐下来刚咬一口,就瞬间失去了知觉,一颗弹片击穿他的头部,同时身上多处受伤。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把他从战场上背了下来,抬上运尸车。

“这人还活着!”军医发现张顺京还有一丝脉搏。

战友们赶紧把他背进医院治疗,经过3次转院,6次手术,终于保住性命,但还是没能取出他头骨里的那块弹片。由于弹片压迫着脑部神经,使得张顺京左侧偏瘫,落下了一级伤残。

他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但是想起那些上了战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战友,想起战友的救命之恩,他暗暗下定决心:身残心不残。

“我的第二条命是战友们给的,我要替他们好好活着。”张顺京说。

那时候,康复锻炼的仪器还很匮乏,他就用土办法,找一株枝桠结实的树,把没知觉的左手“固定”在树上,强行拉伸、缩回……还有左腿,开始只能蹒跚走10米,他就每天绕着篮球场转圈,第二天多挪10步,第三天多挪20步……这些锻炼会带来怎样钻心的痛,常人根本无法想象。两年后,奇迹发生了:张顺京丢掉拐杖,恢复了行走、活动的能力。

从此,张顺京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发室分发报纸、送信、接电话,还试着用胳膊夹着扫帚打扫卫生。

缘分:我要守着牺牲的战友

“没人守,我来守!”1981年,张顺京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疗养期间,看到当时的烈士陵园树木疯长,一座座土坟湮没在荒草丛中……他哭了。

随后,张顺京来到领导办公室,坚决请求去守墓。这一守,就是37年。

陵园没有房子,他和妻子就住在骨灰堂里,那里不通水、不通电,夜里黑漆漆的,还存放着没来得及安葬的烈士骨灰盒。妻子埋怨他甚至要离开,但他却说:“这里条件是差了点,但比起那些长眠在地下的战友,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苦的还不止这些。当时,陵园周围很多人不知道张顺京的经历,嘲笑他是“得了小儿麻痹症的跛子”,处处躲着他,张顺京从不解释。

为了陵园的建设,他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上级先后下拨资金数十万元用于陵园建设,修建了700平方米、高三层专门存放骨灰的“天福堂”,平整了土坟岗改建成庄严的大理石墓座196个,种植了草皮,拆除了砖墙,改建了雅致的透视墙,同时也改善了住房和生活环境。如今的陵园环境幽雅,焕然一新。

心愿:让英雄故事代代相传

每天清晨五六点,张顺京就起床了,用扫帚仔细地清扫着陵园里的每一根枯枝、每一片落叶,再用毛巾蘸着清水擦拭每一块墓碑,一边擦拭,一边与这些长眠的战友说话。这些年除了守陵,张顺京又开心地干起了一份新工作——义务讲述烈士英雄事迹。

墓下安葬的到底是谁?在这一带又发生了什么战役?张顺京四处打探,找烈士家属和尚健在的老革命了解情况、查阅资料。辛亥革命中做出卓著贡献的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胡笠僧、辛亥革命爱国人士刘允丞……英烈事迹被他一笔一划地记在本子上。

附近学校组织学生来扫墓时,他就一遍遍讲给学生听——烈士王天锡,在抗日战争中创建了新四军骑兵大队,是首位骑兵队长;烈士王银生,是电影《智取华山》的原型……讲到最后,他总要对学生们重复一句话:“生活越来越好了,你们要记着他们,将来要为国家做贡献。”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些牺牲的战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累一点不要紧,关键要将红色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张顺京说。

在张顺京的带动和影响下,陵园已成为当地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经常一天接待十几批前来参观的各界群众。最多的一次,张顺京曾给2000多人讲英雄们的故事。有时,他还被邀请出去为学校和党日活动宣讲。他常常要克服伤痛及语言障碍,介绍陵园先烈们的事迹和自己的参战经历。

每逢清明节,张顺京要为每位烈士烧上一柱香;“八一”建军节,他要走到每位烈士墓前敬上一个庄严的军礼……有些烈士的家人来不了,他还替他们烧纸钱。

说起今后的打算,张顺京说,他会一直干到自己动弹不了为止。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支持下,他把烈士事迹做成展板,在纪念日的时候展出。他说:“等我讲不动的时候,这些展板可以供大家学习,把英雄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人物简介

张顺京,男,195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伤残军人。1980年退伍到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休养治疗后,他义务承担烈士陵园守陵工作,以陵园为阵地,用先烈的事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2019年7月,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