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博士教你立冬養生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立冬節氣在11月8日,農曆十月十二日。立冬是季節類節氣,此時節,朔風起,地始凍,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關於立冬養生,你瞭解多少呢?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李霞醫生,今天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冰;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冬天來了,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李霞醫生總結出幾個竅門供大家分享!

一、早睡晚起身體好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建議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入睡,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養陰培元,有益於在冬季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二、立冬飲食要禦寒

俗話說得好“立冬補冬,補嘴空”。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李霞醫生提醒大家,可以適當吃些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還可以適當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葫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

三、防寒保暖最重要

李霞醫生特別指出:秋冬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保護頸部,能避免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可以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處。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

四、適當鍛鍊足浴好

冬季可以保持適當的身體鍛鍊,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李霞醫生特別提醒大家,每晚可以以40℃左右的溫水泡腳,水淹沒踝關節處,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浴足後可以用手按摩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浴足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立冬進補正當時,快把李霞醫生的竅門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盤立冬吧!

(李霞,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幹人才;第四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專家庫專家;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腦病分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委員;擅長治療神經內科癲癇、腦血栓、腦出血、頭痛、眩暈、失眠等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對於重症肌無力、帕金森病、痴呆、脊髓疾病等神經內科疑難疾病運用中醫藥治療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李霞醫生每週一、週五全天在長春中醫藥大學A201診室出診)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周東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