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在歷史上黃巢的名氣要比秦宗權要大得多,因為擁滅唐之功而顯名青史,相反秦宗權的名氣可以說是鮮為人知,但秦宗權對於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力與黃巢不遑多讓。

如果說黃巢是宣告了舊時代的結束,而秦宗權則宣告了新時代的開始,秦宗權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的第一人。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佐證。

第一,秦宗權在青史中的地位。

眾所周知,有關唐朝的史籍主要有兩部,一是《舊唐書》,二是《新唐書》。

《舊唐書》內容詳實,但因成書於後晉王朝,屬於雜而不精,於是北宋仁宗慶曆年間,以歐陽修、宋祁等北宋大家為主修撰了《新唐書》。《新唐書》較於《舊唐書》不僅重新排版,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在於精簡、刪除了《舊唐書》中大量雜亂的篇幅傳記。

清代史評家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曾提及,《新唐書》本紀較《舊唐書》幾乎減去十分之六七。

有人統計,《舊唐書·本紀》部分近30萬字,到《新唐書》僅剩下9萬字,而《哀帝本紀》在《舊唐書》中約13000字,新書只剩1000字左右。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這種過簡的寫法,使《新唐書》失去了許多重要史料。又由於苛求文字精煉,宋祁、歐陽修等不惜刪去許多重要情節,如《舊唐書》裡寫得十分生動、極為悲壯的《封常清傳》、《高仙芝傳》,到《新唐書》則刪削得索然無味。

但《秦宗權傳》在《新唐書》中卻一反常態,不但沒有刪減,反而由《舊唐書》中的489字,增加到了795字。

為何《秦宗權傳》不減反增呢?

那是因為在歐陽修和宋祁等北宋大家眼裡,《舊唐書》低估了秦宗權。

《秦宗權傳》在《新唐書》中地位的拔高之舉,也側面佐證了秦宗權這個活躍在唐末的歷史人物對於五代十國以及北宋朝的影響,遠比今人認知的要大得多。


第二,秦宗權對於五代的影響。

滅唐的首功歸於黃巢,這是大家熟知的,最終覆滅唐王朝主要功勞歸於“五代第一人”後梁太祖朱溫,這也是大家熟知的,但是大家並未熟知的是,在黃巢和朱溫之間還有一位秦宗權,他承上啟下功不可沒。

唐僖宗在位時爆發了長達9年的黃巢之亂,黃巢平滅之後,同年緊接著就是為期6年的秦宗權之亂,可以說是無縫連接。而且秦宗權還打一度著“黃巢接班人”的旗號,在蔡州建制稱帝,依然沿用黃巢的國號“齊”,也就是說“大齊政權”一直存在了15年。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而且唐僖宗直到駕崩時都沒有看到秦宗權被消滅,這場長達15年的動亂,將大唐王朝的政治影響力嚴重削弱。

雖然在唐僖宗之後,是精明強幹的唐昭宗即位,他即位後不到一年秦宗權就被平滅,但此時的大唐王朝早已支離破碎,5年後唐昭宗就被朱溫派遣手下弒殺,在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大唐王朝就被後梁王朝所取代。

假如中途沒有秦宗權偷走的這6年,朱溫等藩鎮節帥們不會有那麼大的能量,待精明強幹的唐昭宗即位時,天下又會是一番新格局。但歷史沒有如果,秦宗權的出現,極大地促使了唐亡五代興的歷史發展。



第三,秦宗權對於十國的影響。

秦宗權對於十國的影響是非常具體的,南方九國之中,有兩個國家的建立是秦宗權直接影響產生的,還有一個是間接影響的,也就是說南方九國中三分之一皆由秦宗權而立,這影響力委實甚巨。

秦宗權第一個直接影響的國家——楚國。

話說親率十五萬蔡州大軍的秦宗權,在邊孝村之戰敗給朱溫後,整個蔡州集團紛紛進行了“脫秦”活動。(預知詳情請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三》:“光啟三年(公元887年),蔡人之守東都、河陽、許、汝、懷、鄭、陝、虢者,聞宗權敗,皆棄去。”

首開“脫秦之風”的將領就是“中原第一猛將”——孫儒。

孫儒號稱中原第一猛將,是因為他打敗了當時鎮守東都的“前中原第一猛將”李罕之。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李罕之綽號“李摩雲”,類似於“摩雲金翅歐鵬”的綽號,是天下聞名的勇悍之人,早年在黃巢軍中顯名,後投降晚唐名將高駢,又轉投於河陽節度使諸葛爽麾下,他的人生頗有點“五代版三姓家奴”的意思,但他能屢次跳槽成功,靠的就是他勇武過人,為諸藩鎮節帥所喜。但這樣的猛將遇見了孫儒,完全被壓著打。於是踩在李罕之的背上,孫儒成為了新一代“中原第一猛將”。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光啟元年,閏六月,東都留守李罕之與秦宗權將孫儒相拒數月,罕之兵少食盡,棄城,西保澠池,宗權陷東都。秋,七月,孫儒據東都月餘,燒宮室、官寺、民居,大掠席捲而去,城中寂無雞犬。李罕之復引其眾入東都,築壘於市西而居之。”

孫儒之威名,朱溫也是頗為忌憚,朱溫當時沒有把勢力往西延伸,一是礙於河陽節度使諸葛爽的情面,二是因為孫儒是秦宗權的西面將領。朱溫在於秦宗權邊孝村大決戰之前,剛好孫儒因為與秦宗權不和,被派往淮南戰場,假使孫儒與秦宗權一起攻打汴州,孰勝孰敗還真不好說。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在秦宗權邊孝村之戰敗北後,孫儒開始正式脫離了秦宗權自立,建立“土條白團軍”經略淮南。孫儒最終與南吳國建立者楊行密競爭失敗被殺,其勢力由同鄉兼心腹馬殷繼承,馬殷率領殘軍進入湖南,經過多年發展建立了楚國。

《新五代史•世家第六•楚世家》:“唐中和三年,蔡州秦宗權遣孫儒、劉建峰將兵萬人屬其弟宗衡,略地淮南,(馬)殷初為儒裨將。(楊)行密據宣州,(孫)儒以兵圍之,久不克,遣殷與建峰掠食旁縣。儒戰敗死,殷等無所歸,乃推建峰為帥,殷為先鋒,轉攻豫章,略虔、吉,有眾數萬。乾寧元年,入湖南,次醴陵。”

馬殷的班底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從秦宗權勢力分出的蔡州系勢力,所以說秦宗權直接影響了楚國的建立。


第二個國家——閩國

閩國的產生更為戲劇化,秦宗權因為錢財的問題,趕走了自己的麾下光州刺史王緒去了福建,王緒由此成為福建一霸。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光啟元年,春,正月,秦宗權責租賦於光州刺史王緒,緒不能給,宗權怒,發兵擊之。緒懼,悉舉光、壽兵五千人,驅吏民渡江,以劉行全為前鋒,轉掠江、洪、虔州,是月,陷汀、漳二州,然皆不能守也。”

但其後勢力由同鄉光州固始縣人王潮(原名王審潮)所篡,他的弟弟就是閩國的建立者初代閩王、開閩天尊王審知。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閩國的形成與楚國類似,光州與蔡州俱為淮西鎮的固有轄區,蔡州為鎮治所在,而光州為轄州。從軍事上來說光州與蔡州所部人馬俱為淮西節度使麾下,王緒、王潮、王審知及閩國初始班底俱出自秦宗權麾下。所以說秦宗權直接影響了閩國的建立。


間接影響的國家——南平國。

從秦宗權崛起,荊南這個地方一直由他的老部下也是蔡州人的趙德諲所統治。秦宗權敗北後,趙德諲也順勢“脫秦”,轉而向朱溫稱臣,朱溫為了獎勵他,於是荊南成為了趙傢俬據之地。

關於趙德諲估計很多熟悉五代史的朋友也會感到陌生,但是提到他的兒子趙匡凝,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

趙匡凝是唐末五代初知名藩鎮節帥,長期割據荊南一地,在《新五代史》中他與長期割據江西的盧光稠、鍾傳,長期割據朗州的雷滿、雷彥恭父子同傳。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趙匡凝後來被朱溫擊敗,失去了荊南根據地被迫投靠了吳國,一年後被徐溫所殺。但同年荊南之地就被朱溫賞賜給了高季興,南平王高季興的雄起,其實是撿了趙德諲、趙匡凝父子耕耘荊南十年之功的大便宜。

所以說南平國是由秦宗權間接影響產生的。



最後,說說秦宗權的人生末路。

秦宗權的結局非常戲劇化,先是被部將申叢背叛並打斷了腿,緊接著申叢的部將郭璠依葫蘆畫瓢,蔡州再一次作亂,這次秦宗權直接送到了朱溫的手裡。在《資治通鑑》的記載中,朱溫直接將他送往了長安,秦宗權臨時前,沒有了“魔獸”的氣焰,婉轉的一句“輸忠不效”,居然似文人般哀嘆報國無門,在一片嘲笑之聲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三》:“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十二月,蔡將申叢執宗權,折其足而囚之,降於全忠,全忠表叢為蔡州留後。”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四》:“昭宗龍紀元年(公元889年),春,正月,壬子,蔡將郭璠殺申叢,送秦宗權於汴,告朱全忠雲:‘叢謀復立宗權。’全忠以璠為淮西留後。

二月,朱全忠(朱溫)送秦宗權至京師,斬於獨柳。京兆尹孫揆監刑,宗權於檻車中引首謂揆曰:‘尚書察宗權豈反者邪?但輸忠不效耳。’觀者皆笑。”

但在《新唐書》的記載中,增加了朱溫與秦宗權離別之際的對話,讓這段歷史更加地生動,也讓秦宗權的形象更加豐富了起來。

《新唐書•逆臣傳•秦宗權傳》:“宗權至汴,全忠以禮迎勞,且曰:‘公昔陷許,能戢兵賜盟,戮力勤王,烏有今日乎?’宗權曰:‘英雄不兩立,天亡僕以資公也。’謷然無懼色。

全忠以檻車上送京師,兩神策兵縻護。昭宗御延喜樓受俘,京兆尹曳以組練,徇兩市,引頸視 車外,呼曰:‘宗權豈反者耶?顧輸忠不效耳。’觀者大笑。與妻趙俱斬獨柳下。宗權以中和三年叛,居六年而誅。”

在《新唐書》中的秦宗權雖然也是被人嘲笑,但多了份面對自己失敗的從容與灑脫,面對朱溫的奚落,他全無懼色,肯定自己與朱溫皆是英雄,只是自己敗給了“天公”,這與項羽自嘆“天亡我也”如出一轍。

臨終之言“宗權豈反者耶?顧輸忠不效耳”,這裡不得不感嘆歐陽修的文筆之美。在他的筆下,較於《資治通鑑》,歐陽修通過幾個語氣助詞的變動,讓秦宗權的反問,在一片唐臣嬉笑之聲中,反問變成了反諷。

被歷史湮沒的秦宗權,卻是開闢五代十國政權格局第一人


秦宗權的臨終之言,難道不對嗎?

如果唐朝官場之上有秦宗權的一席之地,秦宗權為何要幹著十惡不赦的謀反大罪呢?

“觀者大笑”,是笑秦宗權看不清呢,還是看的清呢?

我想這也許就是歐陽修對《秦宗權傳》不減反增的原因吧。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領頭羊,擅長隋唐五代史與網文小說創作。中正簡素,立志弘揚歷史文化,羚羊掛角,多元角度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