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家長群指責老師不負責,家長瞬間炸鍋,園方:領著孩子回吧

入園意味著孩子第一次獨立面對陌生的人群和環境,第一次學習規則和社交,第一次脫離爸爸媽媽的“掌控”,這是對寶寶和父母的雙邊考驗。

很多父母會焦慮、擔心,甚至對幼兒園“指手畫腳”,這對寶寶可沒什麼好處。

媽媽家長群內口無遮攔,園方:把孩子領回去吧

茜茜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媽媽把茜茜的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各方面羅列了滿滿一張紙,包括內容如下:

茜茜喜歡跳舞,請老師每天安排十個小朋友當觀眾;茜茜睡前要聽兩個童話故事,老師要提前準備;茜茜缺鈣,老師要把她的座位和小床安排在太陽能照到的地方……

“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你一定要照顧好她,我們茜茜可是半點委屈都不能受的。”

媽媽家長群指責老師不負責,家長瞬間炸鍋,園方:領著孩子回吧

老師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項”,只覺得亞歷山大,表示會盡力,茜茜媽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可沒幾天,茜茜媽就發現女兒的腿上破了皮,一問才知是打滑梯時不小心磕破的。

這可惹惱了茜茜媽,她在家長群裡發洩怒氣:打滑梯老師也不抱著扶著,我女兒腿都摔破了。老師沒有師德,這種破幼兒園早晚關門。”

一番話讓家長群炸了鍋,有的家長贊成,有的家長說茜茜媽找事。

當天晚上,園長給茜茜媽打來了電話:“老師要看二十多個孩子,不可能把每一分鐘都放在同一個孩子身上,您家女兒太金貴,我們怕辜負您的期望,明天來辦退學手續吧。”

茜茜媽愣住了,一時竟不知如何反應。

媽媽家長群指責老師不負責,家長瞬間炸鍋,園方:領著孩子回吧

家長的無理指責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溺愛

孩子在幼兒園中出狀況是很常見的,這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家長對園方自然有質疑的權利,但如果是無理的指責,則是害了孩子。

身體有細小磕碰,飯菜不和口味,和小朋友有摩擦等,都是孩子成長曆程中必不可少的,可以鍛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獨立能力,建立起孩子的朋友圈,提升孩子的社交水平。

可以說,遇到的小狀況越多,孩子各方面的提升潛力就越大,學到的本領也會越多。

家長鬍攪蠻纏,讓老師處處以自家孩子為先,這種溺愛會毀掉孩子

溺愛會把孩子培養成“巨嬰”

孩子入園的一大目標就是培養獨立性,家長如果把老師當作全職保姆,指望著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老師全權代勞,哪怕孩子伸下手都心疼不已,這樣只會

培養出年齡增長、生活能力卻退化的“巨嬰”。

媽媽家長群指責老師不負責,家長瞬間炸鍋,園方:領著孩子回吧

有一則新聞:三十歲的男子,擁有名校博士學歷,卻待業在家,依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懂如何洗衣做飯,不懂如何和他人相處。他的母親總為兒子開脫:等他準備好了自然就去工作了。殊不知,孩子正是在母親幾十年的全方位“呵護”下喪失了自立能力,恐怕永遠都“準備”不好了。

孩子猶如一顆小樹苗,在他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加以引導,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對孩子樹立獨立精神很重要。

溺愛會激發“熊孩子”屬性

很多家長任由孩子“胡作非為”:小區裡追貓打狗,親戚家亂翻衣櫃,看見比自己小的寶寶更要欺負一番。每當他人阻止,家長總是理直氣壯地以“他還小”作為藉口,惹人厭煩。

我有一次參加同事婚禮時便遇到了這樣的“熊孩子”,不停地撥著餐桌的轉盤,後來更是對著飯菜吐口水,讓別人沒法吃。看著眾人的眼光,孩子的母親無所謂的說:“他還小,你們別和他計較。”

沒人喜歡“熊孩子”,是因為這樣的孩子不會考慮他人感受,只以自我為中心,而這背後映射的是家長的放縱和溺愛,這樣的家庭會讓人敬而遠之。

媽媽家長群指責老師不負責,家長瞬間炸鍋,園方:領著孩子回吧

溺愛挫傷孩子抗壓能力

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得到全方位的保護和照顧,但過度的照顧和保護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抗壓能力,讓孩子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會幫他處理好。

長此以往,只要發生一點小事,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波動,會不由自主的往父母身後躲。總有一天,孩子成年了,要獨自求學,要步入社會,要處理人際關係,父母還能檔在他身前為他做所有決定嗎?

家長的手該稍微放一放了。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吃飯,自己完成手工作業,自己向老師表達訴求,摔倒了自己爬起來。這不僅是對孩子的歷練,更有助於家長走出“溺愛”牢籠。

寶媽們,你們有過分的溺愛行為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加入粉絲圈瞭解更多內容,更多育兒知識一起分享,限時免費中歡迎加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媽媽家長群指責老師不負責,家長瞬間炸鍋,園方:領著孩子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