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不會用筷子,要人喂”,媽媽提特殊要求,園方:退學吧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掌中寶”,尤其是現代父母育兒觀念革新,對孩子的重視程度更勝往昔,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嘗試。

但過分寵溺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成長,導致孩子過分依賴父母,各類溺愛案例也在我們生活中“頻頻上演”……

“我家寶寶不會用筷子,要人喂”,媽媽提特殊要求,園方:退學吧

之前聽朋友說起過一個很特別的“溺愛故事”,據她說,事情就發生在她們當地:

涵涵(化名)是一位4歲的小朋友,在這個年紀,一般是上幼兒園的時候,但是卻因為涵涵媽媽之前和一家幼兒園的爭吵,導致涵涵至今在家學習,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

當地縣城裡的合規的幼兒園就那麼幾家,在選擇良久之後,媽媽給女兒選了一家口碑較好的幼兒園,在辦理入學手續當天,媽媽帶著涵涵去學校報到,本來一切都比較順利,但是涵涵的媽媽卻在臨走前提了一個要求,直接導致了最終結局。

“我家寶寶不會用筷子,要人喂”,媽媽提特殊要求,園方:退學吧

因為涵涵不會用筷子和勺子,所以媽媽要求,在吃飯的時候幼兒園最好安排專人來喂,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照顧下涵涵,自己即便錢多出一些也沒關係。

本以為學校方面的負責人會答應這個要求,卻沒想到很討厭涵涵媽這種態度直接回懟:這麼大的孩子連筷子都不會用,學校沒那麼多閒人,要麼自己來喂,要麼就退學吧。

這句話讓涵涵的媽媽非常難堪,好像被刺激了一樣,當下就和對方打了起來。

後來的結果不用想也能猜到,幼兒園拒絕了孩子的入學,而因為媽媽太“潑辣”,孩子自理能力太差,其他的幼兒園也不願意接受涵涵入學,就這樣一直被拖了下去……

“我家寶寶不會用筷子,要人喂”,媽媽提特殊要求,園方:退學吧

分析:

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既然已經送入幼兒園進行學習了,按理說是應該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如果連筷子、勺子都不會用,還需要專人餵飯,只能說明家長教育不到位,太過於寵溺孩子,沒有去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獨立生活。

也許家長的初衷是關心孩子,認為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不願意學的事情可以不用做,或者是等大了再去,但是卻沒有想到反而害了孩子

幼年時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一定不要一手包辦代勞,否則對孩子的性格,身體健康以及習慣方面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不會獨自吃飯的“小事”,背後藏著哪些危害呢?

  • 孩子缺乏獨立性:孩子沒有自主吃飯的能力,就會降低對食物的興趣和慾望,甚至會產生抗拒心理。
  • 損害腸胃健康:孩子不能夠安安靜靜地坐在飯桌上吃飯,而是到處跑,家長追著去喂就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影響腸胃吸收。
  • 影響身體協調性:吃飯的時候不管是用勺子也好,用筷子也好,都能夠起到鍛鍊的目的,能夠讓自己的手指更加地靈活,因為吃飯需要口和手相互協調才能夠完成。
  • 缺乏飽腹感和飢餓:自主吃飯的孩子知道什麼時候會飽,但是家長去餵養的話卻不知道孩子到底是餓還是飽,所以吃飯的分量不好控制。
  • 注意力分散:不能自主吃飯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並不在吃飯本身上,而是忙著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說玩耍,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孩子做事注意力分散、三心兩意。
  • 引發嘲笑導致自卑:當孩子步入群體生活後,獨立性差的往往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這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情緒。
“我家寶寶不會用筷子,要人喂”,媽媽提特殊要求,園方:退學吧

獨立性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媽媽要有培養意識

1)瞭解孩子的發展過程

要學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成長,瞭解孩子在長大過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動。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培養孩子的一些動手能力。作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特點,興趣和身心發展規律,針對性地去提高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2)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做

很多家長過分地寵愛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孩子親自動手,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這種包辦代替的行為只會害了孩子。更多的時候,哪怕孩子不能獨立完成這件事,家長也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去協同指導,萬萬不能“本末倒置”讓自己做主角,孩子淪為配角。

“我家寶寶不會用筷子,要人喂”,媽媽提特殊要求,園方:退學吧

正如英國赫·斯賓塞有一句名言“教育的最高目標不是知識而是行動。”

“父母愛之深則謀之遠”,作為父母不能因為愛孩子而不顧孩子的將來,反而淪為“害”了孩子。做一個理智的家長,要懂得創造條件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關於如何教育孩子,在帶孩子問題上,你是否也覺得困難重重?是否覺得煩惱的事情一大堆?歡迎各位留言分享!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