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老話說“秋風起蟹腳癢”,其實這個季節真正難耐其癢的,是吃貨們一顆顆跳動不安的心

蘇城的桂花開得正是熱烈,滿街都是撲鼻的香氣。隨著慢慢轉涼的天氣,最注重時令與養生的蘇州吃貨們最近在關注什麼呢?當然就是這個時節吃水八仙的養生秘笈

隨著夏秋交替,在雞頭米、紅菱這些陸續上市的水八仙裡有一味姍姍來遲的美味,那就是——茨菰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茨菰要等到秋末冬初的時候才能見到它的身影。

茨菰又叫“慈姑”,它的植株一根年產十二子,就像是母親含辛茹苦把十二個孩子拉扯大,怪不得茨菰天生帶著苦味!可沙綿的口感之中又有著淡淡的回甘,就像離鄉背井的人,會想念母親溫暖的嘮叨。

剛剛挖出來的新鮮茨菰,都帶著些泥土,放在菜攤前,並不起眼。甚至,隱隱的,還有一股泥土的氣息。但是,老食客們,能透過泥土的縫隙,因著那一抹溫暖的淡黃色,悄悄揣摩茨菰的豐腴肥瘦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也會有人顧不得細看,直接買回家。等洗乾淨,做好了菜,品嚐過後,話也就出來了:“今年的茨菰不好吃哇!特瘦哉!”

買到不同茨菰的老鄰居可能會回一句:“還好了哇!我買格是黃天蕩格呀,倷買格是啥地方格啦?”“哦,明朝我也去買黃天蕩格!”

當然,也有不少人很不喜歡茨菰。比如汪曾祺就說他從小對茨菰就沒有好感,因為它有一種苦味。在鬧災荒的年代,只能吃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嘴子”的那種,很多年以後汪老先生還會感嘆說:“真難吃!”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同樣是對茨菰,沈從文的態度就不一樣,有一次汪曾祺去沈從文家吃飯,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菰肉片,沈從文馬上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看看,大家就是大家,連茨菰和土豆,沈從文都要以格的高低來區分一下。

北方人大多不識茨菰,他們喜歡土豆,汪曾祺能在沈從文家裡吃到茨菰炒肉片,全是因為張兆和曾在蘇州九如巷生活過多年,對江南水八仙獨有一份鍾愛。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汪曾祺與沈從文

在蘇州人家裡,“大蒜炒茨菰片”、“ 茨菰炒肉片”、 “茨菰燒肉”、還有“茨菰菌菇老鴨煲”都是美味可口的菜餚。——說來也奇,茨菰只要和葷肉在一起,苦味就淡了。

蘇州人愛吃茨菰,還因為它的營養成分特別高,中醫認為:茨菰性微寒,味苦,清肺散熱、潤肺止咳,能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除了做菜,蘇州人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油汆茨菰片”,哪怕是不喜歡吃茨菰的人對茨菰片也不會抗拒。

炸好的茨菰片金黃香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撒上一點椒鹽,是下酒的小菜,也是我們兒時絕好的零食。而且,這油氽茨菰片還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要麼不吃,一旦吃起來,越吃越香,根本停不下來。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茨菰這味水八仙,恨它的人與愛它的人一樣多

不過,“油汆茨菰片”也很講究,茨菰要新鮮、油要乾淨,最好是當天炸了當天吃,那種裝在包裝袋裡賣的茨菰片,不僅容易回軟,也少了茨菰的香氣。

而現在要吃上味道特別好的“油汆茨菰片”也不那麼容易了,據說,彩香一村的菜場裡有一個專門油氽茨菰片的攤位,好多老蘇州都會慕名而去。

如果你想找找小時候蘇式薯片的味道,不妨可以去嚐嚐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