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縣鎮街風采之仲村鎮

平邑縣仲村鎮,是魯南地區歷史上“平、仲、梁、冶”四大文明古鎮之一,是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中仲由、原憲的故里,素有“平邑縣工業重鎮”之稱,同時仲村鎮康家寨村,也是在四川涼山森林火災撲救工作中犧牲的英雄烈士康榮臻的家鄉。

平邑縣鎮街風采之仲村鎮

仲村鎮地處臨沂市平邑縣西北部,境內多為平原地形,西北部為山地,處於臨沂、濟寧、泰安三市交界,東接保太鎮,西鄰泗水縣泉林鎮、新泰市放城鎮,北依武臺鎮,南靠平邑街道,S335、S240、汶泗路三條省道及東平鐵路貫穿境內,距最近高速入口16公里,出行便利,交通發達。

仲村鎮總面積114.89平方公里,轄61個行政村,,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28.04公頃,84349人(20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36元。全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被臨沂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發展民營經濟先進鄉鎮”等。

仲村鎮素有“平邑縣工業重鎮”之稱,工業種類齊全,形成了以棉紡手套產業為支柱,機械、飼料、肉類、果品、煎餅加工等骨幹行業共同發展的工業格局,建有一條長約10公里的商業街和功能齊全的商貿園區、專業批發市場。個體私營經濟已達到戶有主營項目、村有骨幹品種,形成專業化、系列化、規模化的生產格局。全鎮已形成紙箱包裝、生物製品、手套加工、機械加工、肉類加工、果品加工、煎餅加工、釀酒、化工及植物油加工等十大骨幹行業。

平邑縣鎮街風采之仲村鎮

中國(仲村)防護手套城位於仲村鎮,規劃用地面積1000畝,包含手套織造區、功能後整區、特種紗線區、商貿物流區、公共服務中心,“四區一中心”的功能結構,可實現年產各種防護手套21.1億雙,實現產值33.5億元。近年來,該鎮通過成立了勞保手套行業協會,制定出臺《山東省針織手套聯盟標準》和《山東省本色織勞保手套行業標準》,在擴張棉紡手套產業規模的基礎上,突出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引導企業自營出口,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一步增強市場佔有率,形成了以鎮駐地為中心,輻射周邊村莊的棉紡手套特色產業集群。

平邑縣鎮街風采之仲村鎮

在農業方面,仲村鎮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農業結構佈局,提出了“南菜北煙中間果”的總體思路,重點發展黃煙、蔬菜、林果、畜牧四大優勢產業,培植天源食品、中慧飼料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在城鎮建設方面,不斷完善城鎮功能區佈局,鎮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駐地內平蒙路、仲子路、富康路、新棗路、通廣路、北環路、文化路、通聖路、仲子路、南環路五縱五橫十條柏油路交錯貫穿全鎮。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大大提高了仲村鎮對周邊地區的吸引輻射和帶動作用。 

仲村鎮具有文化神韻的小米煎餅,仲村鎮小米煎餅曾以向清朝皇宮進貢而聞名。主要是用沂蒙小米、高梁、大豆為原料,手工烙制而成,該產品營養豐富,酥脆可口,香甜適中,餘味無窮,是沂蒙山區聞名土特產之一。主要產品有小米煎餅、綠豆煎餅、高粱煎餅、花生煎餅、大麥煎餅、大豆煎餅等。1982年以來,以傳統加工工藝和現代營養學配方,佐以保健微量元素,並註冊了“華頤”牌商標。仲村小米煎餅年加工量20萬公斤,產品銷往臨沂、濟南、廣州、上海、浙江、南京、江西等地,並開展對外郵購業務,是消費者所喜愛的營養保健佳品。

平邑縣鎮街風采之仲村鎮

仲村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公元前,這裡就商賈雲集,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明古鎮之一。近年來,全鎮上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穩步持續和健康有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