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儿子撞见爸爸上酒店”:离婚后,要不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

这周读者来信里,有个男孩子的邮件,让我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说,在他6岁时,他父母就分手了。但为了他,父母选择离婚不离家,离婚10年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一开始,他年龄小,也不太懂父母之间的事情。只是觉得,自己的父母和别人有些不太一样:

爸爸睡书房,妈妈睡卧室,他们从不像电视里的爱人那样,拥抱,亲吻对方。

有时候,爸爸晚上也不回来,妈妈好像也不怎么关心。他要是问起来,妈妈就把话题岔开,说什么“你只管搞好学习就行了,大人的事儿不要多问”。

渐渐地,他也就不再问了。


直到,初中时,有一次,他和要好的朋友们出去玩,在酒店门口恰巧撞见爸爸,他正牵着另一个陌生女人的手,有说有笑地从酒店出来。

“那时,我已经15岁,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但当时我不知道的是,爸爸为什么要背叛妈妈和我。”他说,那一刻,面对朋友们的嘲笑和质疑,他平生第一次羞辱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尽管,父母后来告诉了他真相,并安慰他“长大后,你就懂了,大人们的事儿,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但这件事给他造成的破坏力,在日后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渐渐发挥了威力。

从此后,他很难再信赖身边的人。

如今,他已年过30岁,谈了五六场恋爱,但都不敢步入婚姻。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给对方一个长久而稳固的亲密关系。他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重蹈父母的覆辙,在带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后,又分道扬镳,然后还戴着面具,人模人样又自欺欺人地生活在一起。

“我不想让爱的人受伤,所以,我索性选择了关闭自己的心门。我知道,这是一种懦弱。”

他说,他清楚,不该用父母的错,惩罚自己。他也明白,这人间没有完美的父母,即便当初父母欺骗了他,内心里依然是爱他的。

但是,明白、懂得,并不意味着做到、做好。

“我甚至清楚,只要我足够善良、真诚和强大,我就能超越那些伤害。但是,这需要时间治愈。对你说出来,大概也是治愈的一种。”

这是一个内心有杆秤的读者。

他的来信,我读了好几遍。我相信,他秉持这样的善念,积极行动起来,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真诚和谎言,信赖和欺骗,隐瞒和告白,这些冲突而复杂的情感,始终在我们家庭内部,尤其是亲子关系中,重复上演。

尽管,就个人来说,面对孩子,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说什么“你还小,你不懂”“长大了,你就懂了”“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问”,也始终相信:

不要欺骗孩子,不要以为孩子不懂。

单纯善良的孩子,因和天地自然连接紧密,其实是家中最容易洞见真相的那个人。

我们的孩子,从来没有苛求过一个完美的父母。是我们这些大人,妄想活在完美的套子里,慢慢让孩子失去了对我们信赖和真诚。

但,关于离婚这件事,我不确定,这样的理念,究竟是否适用。

我身边有些熟人,在离婚后也长久瞒着孩子,以“爸爸(或妈妈)调到外地去上班了”的谎言,去圆孩子那个“你们为什么不生活在一起”的质问。

还有些熟人,就像这个男生的父母,离婚不离家,内心凄苦地维持着一个家庭圆满的假象,只为抵御可畏人言和傲慢偏见,给孩子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更有些熟人,明明两个人都早生外心,在外面都各混各的,但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夫妻名分,并不选择离婚,说是为了老人和孩子。

这样做,真的好吗?

离婚后,要不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

今天,我决定换个写法:让大家来回答,让大家来发表意见,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请在留言区说出你对此类事件的看法。

期待参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