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助企業攻破技術壟斷!樹立海工行業“中國標準”

前不久,在距離陽江南鵬島約4.6公里的海域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海龍興業號”正在進行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首臺風機的吊裝工作。這也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單體海上風電項目。在強大風力的考驗下,“海龍興業號”最終將三塊長達70多米的葉片與105米高空上的輪轂精準對接。

而這一切,有賴於廣東佛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銦海工”)自主研發的升降和鎖緊繫統。這一套“核心裝備”,讓精銦海工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為中廣核量身打造國內先進的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運維平臺“海龍興業號”,為高精度安裝創造了絕對平穩的作業條件。

十二年來,在業內被譽為“佛山無影腳”的精銦海工深耕海洋工程裝備和技術服務領域,用“國內首座”“國際領先”等一項項成績,在廣袤無垠的海洋裡書寫著中國民營製造企業自強不息的故事。

“很多人一聽到‘精銦海工’,都以為是搞漁業的。”精銦海工副總經理鄧達紘打趣道,“實際上我們主要做的是應用於海洋石油鑽井平臺、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等的升降、鎖緊、滑移系統及各種海上作業平臺,讓平臺能夠牢牢‘站立’在海上。”

一直以來,海上鑽井平臺等海工裝備的核心技術被歐美國家壟斷,2007年,5名工程師一拍即合,放棄了在大企業的穩定工作和優厚待遇,毅然踏上創業路,精銦海工就此誕生。

選擇自主研發,意味著要過上“苦行僧”的日子。“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保持升降系統材料在海洋環境下的性能穩定。”鄧達紘回憶,僅制定用料方案這項,研發人員就連續苦幹3個月,驗證過程更是長達1年,時間、人力和物料成本都十分高昂。苦心人天不負,企業自主研發的海洋石油自升式鑽井平臺升降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獲評“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讓客戶相較以往採購國外產品節約了近30%的成本,目前該系統已應用於我國的各大海洋石油自升式鑽井平臺,併為國家海上油氣田的油氣鑽採提供服務。

“企業做的大部分是定製化產品,每一個項目都涉及到大量的研發支出,每年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8%-10%,投入非常大。”精銦海工財務總監陳凱欣表示,國家出臺的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舉措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幫助企業“輕身”投入全球化競爭浪潮。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近三年,精銦海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超200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1600萬元。“2018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高到75%,企業受惠幅度進一步加大。”陳凱欣說,今年以來,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新政策在改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令人驚喜,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相信未來企業可以享受到更多減稅利好。

陳凱欣表示,包括海工裝備在內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上半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個稅優惠政策,有助於增加灣區企業在“高精尖”人才搶奪戰中的籌碼,個稅紅利終將轉化為企業“人才紅利”,國際化人才將進一步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潮頭集聚。

“天下武功,唯‘新’不破。想要在海洋工程這片尖端領域站穩腳跟,必須依靠創新。”對於企業的未來發展,精銦海工總經理吳平平充滿信心,“企業已擁有87項海工裝備專利,減稅降費充實了企業的研發經費,提升了研發速度,最近企業又有37項發明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接下來,我們會積極開拓業務市場,朝海上風電施工、海上漁牧業及海上油氣配套設施等方向發力,讓全世界見識‘佛山無影腳’的過人之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