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究竟怎麼建?看看“金三角”的人怎麼幹

近日,國務院發佈批覆,原則同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國務院在批覆函中指出,《方案》實施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實現綠色經濟、高品質生活、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10月28日,長三角新全媒聯合體有新動作,來自蘇浙滬皖的記者同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採訪。該示範區涵蓋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這裡要成為“改革開放新高地、生態價值新高地、創新經濟新高地、人居品質新高地”,究竟如何在“高”字上做文章?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作為聯合體成員之一,深入一線聆聽長三角發展故事,共同探索這片“金三角”腹地的跨區域創新升級之路。

上海金澤鎮: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落地

作為上海市唯一與江蘇和浙江接壤的行政區,青浦是輻射長三角的“上海之門”。其下轄的金澤鎮則是江、浙兩省進入上海的“西大門”,也是江浙滬唯一交界的鎮。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究竟怎麼建?看看“金三角”的人怎麼幹


這裡生態資源豐富,水域發達,而關於如何將當地生態價值轉變為創新經濟的新動力,今年1月落戶於青浦區金澤鎮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則為這片產業亟待轉型的熱土提供了一個未來可持續範本。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約2400畝,擬建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計劃總投資約100多億元,主要用於科研、辦公及配套設施。作為華為的重點研發基地,這裡將引入3萬科研人員,開展終端芯片和物聯網領域的研發,預計將在3年以後建成。

在青浦區金澤鎮副鎮長朱衛東看來,區位優勢是青浦吸引華為這樣的高新企業落戶的關鍵之一。“青浦正好就跟江浙兩省交界,有廣闊的區域,能向長三角地區輻射。” 對華為項目在青浦金澤鎮的入駐,他抱以期待,“華為項目落戶以後,它在上下游中的配套企業、研發企業都會跟過來,同時帶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能很大地帶動我們地方經濟的發展。”

另據規劃,在華為研發中心的南側是金澤鎮“藍色珠鏈”水系項目。在這片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水域,火澤蕩—西白蕩—葑漾蕩—北橫港—大蓮湖等水體串聯,被打造成一條“藍色珠鏈”,將是青浦一張集合水質安全、生態保護、景觀旅遊等喚醒湖蕩的主打名片。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究竟怎麼建?看看“金三角”的人怎麼幹


青浦區水務局副局長陸曉峰介紹了“藍色珠鏈”水域的整治與未來規劃,“我們現在良好的生態區正在吸引我們高效、綠色、低碳無排放的企業的關注,我們相信,在今後一體化規劃的啟動與實施以後,會有更多好的產業入駐,共建生態綠色的區域。”

江蘇汾湖高新區:退工還耕,淘汰“作坊式”落後產能

那邊廂,金澤鎮創新與生態經濟的熱土亟待開發,這邊廂,與其西面接壤的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早已將“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與崑山”的天然地理優勢轉變為紅利,使區域價值得到提升,於近年來升級更名為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據瞭解,圍繞“科創+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驗區的目標,今年以來,汾湖高新區重點瞄準人工智能、新型半導體等產業,走科創產業與高端智能製造融合發展之路,打造具有高顯示度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如英諾塞科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已在此落地生根,建立蘇州寬禁帶半導體基地,助力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的研發與生產。

而在引進高科技創新產業的同時,淘汰當地落後產能亦是汾湖高新區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究竟怎麼建?看看“金三角”的人怎麼幹


今年,汾湖高新區對其涉及違章搭建、造成汙染、形成安全隱患的區塊進行了重點整治工程。其中,以紡織、鑄件、鍛打、小五金等落後產能為“生”的“小作坊”式企業數量在黎裡湯角村與青石村最為密集。“像噴水織機、標識標牌製作、製鞋等為主導產業的小作坊,在當地造成了嚴重的水汙染;而這些小作坊租住在當地民房內,又造成了當地居民私搭亂建的違章現象,安全隱患問題十分突出。”汾湖高新區黨政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裡已重點對無證用地、違法經營、存在公共安全隱患等社會問題突出的違法建築進行了拆除,依法取締了“散亂汙”企業(作坊)。目前,以青石村為例,該整治區塊約17萬平方米,約270畝,9月底已將其全部拆平。

在這裡,“作坊式”落後產業經濟已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將是生態農業的迴歸。在青石村黨總支書記徐建春看來,退工還耕,是該村經濟在破立之間“騰籠換鳳”,異地盤活。“將這裡迴歸成農業用地,有助於土壤修復;同時,原來這裡建設用地的指標可以置換到鄉鎮上去,或置換到吳江區,這樣能推動我們地方的整體經濟發展。”

浙江西塘鎮:留住遊客,改造“一日遊”印象

坐落於汾湖東面的嘉興嘉善縣西塘鎮,圍繞臨水地區祥符蕩的一批文化藝術創意項目已投入建設之中。

據西塘鎮黨委宣傳委員張海斌介紹,投入項目建設前的這片基地原是農業用地,家家戶戶在這裡進行家豬散養,豬糞的堆積,對土地也造成了汙染。“因為汙染,我們將這些都進行了集中環境整治,就把這些全部騰退了,引進了番薯藤綠化項目,將其改造成玫瑰花以及有機蔬菜的種植基地。“

在對農業生態改造升級的同時,作為知名旅遊古鎮的西塘,希冀扭轉其“一日遊”的旅遊定位——在祥符蕩,佔地面積為965畝的一批文化藝術創意項目正在規劃實施中。張海斌表示,未來將在這裡建立民宿等旅遊設施,“現在要讓遊客留下來”,同時將設立一些藝術大師工作室,“吸引全世界各個領域的人才過來”。他表示,未來這裡將以“生態+科創+旅遊”為發展方向,“可能接下來,不光這裡的965畝,整個祥符蕩周邊可能都要佈局生態生活與科創方面的產業。”

先行先試,無論在創新經濟、生態保護和人文環境高地上,這片示範區所在江浙滬的三角腹地,共同沿著“一體化”的方向,但非“同質化”的道路,各自給出了符合自身創新發展的特色範本,一致奔向改革開放“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