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膽道疾病能否介入治療?能不能作為優選療法看這點

膽道系統由膽囊、肝總管、膽總管所組成,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會經由肝總管流入膽囊內儲存和濃縮,當人體進食時會促使膽汁流入十二指腸內。膽囊、肝總管、膽總管任何一處出現病變時,所引起的疾病則稱為膽道疾病。如果膽道疾病呈良性,是否需要治療?如需治療,能否介入治療?

良性膽道疾病能否介入治療?能不能作為優選療法看這點

良性膽道疾病可以介入治療嗎?該怎麼做?

良性膽道疾病可以行介入治療。良性膽道疾病包含多種,不同的疾病所對應的介入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一、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泛指由各種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膽道感染,多繼發於膽石症、寄生蟲、膽腸吻合術後、奧狄括約肌功能不全或膽腸痿等。該病多發病急,病情兇險,臨床上應急行PTCD術介入,通過影像設備的引導,經皮經肝穿刺膽管並置入引流管,使膽汁流向體外或體內十二指腸,以起到引流減壓作用。

良性膽道疾病能否介入治療?能不能作為優選療法看這點

二、良性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是由肝外膽管或肝內膽管阻塞所致的黃疸,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膽道梗阻的常見原因有膽道結石合併膽管炎、術後狹窄和手術膽道創傷等。對於該病的治療,以外科和內鏡治療為主,介入治療多在上述療法無法施行的情況下進行替代使用。介入治療上以PTCD為主,有利於控制膽石症和膽道蛔蟲合併急性膽道感染。對於有膽道狹窄的情況,如無適當處理方法才考慮支架置入術,否則則不予以採用。因為病患本身的生存期較長,外來物置入可能會刺激膽道,還可能引發再狹窄,需要再進行手術取出支架,這無疑會造成一定風險。

三、肝移植術後膽道狹窄

良性膽道疾病能否介入治療?能不能作為優選療法看這點

肝移植術後膽道狹窄首選介入治療,介入方法包括經皮肝穿或經T管膽管引流、球囊擴張、內涵管或支架成形等。通過這些方法來擴張膽道,解決梗阻,但介入治療不一定能長期徹底地治癒狹窄,這是病患們需要明確的。

良性膽道疾病的疾病類型有多種,不同的膽道疾病對介入治療接受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關鍵還需根據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