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人才缺乏 如何留住獸醫專家的“根”?

隨著畜牧產業的轉型發展,迫切需要大批安全、高效、無毒無殘留的獸藥產品的研製和生產,以適應人們健康環保的生活需要。發展到今天,中國的畜牧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始階段”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階段”,獸醫工作在這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讓獸醫充分發揮“產業潤滑劑”作用


美國把獸醫教育看成是一個連續過程,並且從入學到畢業直至從業時間,採取各種措施始終抓住質量這個中心問題,使獸醫院校在培養獸醫師和教學科研人員的工作中,不斷有所前進,這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在美國從事獸醫專家培訓和臨床工作的獸醫專家專家謝慧勝博士指出,如果中國不能作為發起國在中國註冊成立世界獸醫專家組織,美國將很快會註冊成立世界獸醫專家組織,那將進一步減弱中國在世界獸醫專家行業的影響力,更進一步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和影響,後果極為嚴重。

我們強烈呼籲儘快在中國註冊成立世界獸醫專家聯合會,加強和鞏固中國在世界獸醫專家行業的影響力,把獸醫專家的“根”留在中國。設立國家級獸醫專家專門管理機構。也希望農業部獸醫局設立獸醫專家管理機構,各省市獸醫局設立對應的管理機構,增加並制定國家獸醫專家藥發展綱要內容。讓獸醫充分發揮“產業潤滑劑”作用。

科學研究應加大行政支持力度

如何才能讓獸醫充分發揮“產業潤滑劑”作用?筆者認為,最為急迫的是建立國家級和省級獸醫專家藥專門研究機構,加大獸醫專家藥科研資金投入,國家和各省市設立獸醫專家藥科研專項。首先,要像中國工程院院士夏鹹柱研究員所提倡的那樣,充分認識到“振興獸醫專家事業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保護獸醫專家從業人員隊伍和熱情;保護獸醫專家藥的傳統體系;保護獸醫專家藥知識產權。要繼承獸醫專家藥的精髓;實現獸醫專家藥現代化。

“獸醫專家的診療和方藥是以獸醫專家的理論為基礎的,並且有不少已為現代醫學所解釋。但無庸諱言,也有不少尚不能被現代醫學所解釋,怎麼辦?我認為對我們尚未認知的事物,最好的態度是努力學習,並且在我們認識之前,不要輕易否定、丟棄,應先保留下來,留待後人去發掘提高”。

有的獸藥生產企業只顧追求高額利潤,所生產的獸藥產品選材低劣,療效不佳,品種單一,有的甚至以獸藥名稱作為品牌包裝,其實質是化藥與微量元素參雜的混合體,誤導了使用者對獸藥療效的評估,大大損毀了獸醫藥的市場聲譽。

產學合一儘快解決專業人才匱乏問題

獸藥開發面臨的技術困境——專業人才匱乏,獸藥產業“內傷”嚴重。隨著規模養殖對動物疫病防控的難度不斷加大,西獸醫的劣勢被暴露出來——細菌耐藥性、食品安全、藥物殘留等問題的出現讓養殖者和廣大群眾蒙受了巨大損失和傷害,與此同時很多疫病也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獸藥的優勢在此時終於凸顯了出來,面對越來越多的“疑難病症”被獸藥控制,養殖者逐漸認識到了獸藥的重要性,獸藥市場需求日益擴大,很多飼料和獸藥企業都適時推出了自己的“獸藥產品”,表面上看獸藥大有“強勢迴歸”的勢頭,但是這其中又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很多問題。

由於多年來獸醫教育都面臨招生困難、教育體制問題,所以使目前臨床上真正懂獸藥的人少之又少。一些獸醫理論基礎不紮實,甚至根本就不懂獸醫的人對獸藥隨意地進行提取和配伍,“人才匱乏”再次成了影響獸藥開發的重要因素。

隨著我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食物結構的變化,我們不僅要吃大米白麵還有肉蛋奶,生活當中不少的人為了找個樂子還要養個寵物,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這個就是動物多跟寵物多。我沒有這個具體的數字,但是我想這個數字非常的驚人,尤其是我國畜牧業已經成為了農業經濟中的一個支柱產業和朝陽產業。他的產值在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值是不斷上升的,而且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在向著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的養殖方式轉變。尤其在農村我們看到養牛的,養羊的,養雞的、養豬的非常普遍,在城市養貓的養狗的,養鳥的也大有人在,所以這些動物們,他也有一個生老病死,需要獸醫。(資料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獸醫資訊綜合整理)

本文轉自獸醫資訊,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