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可以拉響的海嘯預警

海嘯是世界上最猛烈的海洋自然災害之一。除北冰洋外,地球上的其他三大水域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多次發生過海嘯,也都有重大災難性海嘯的記錄。海嘯是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掀起的驚濤駭浪高度可達十多米甚至數十米,猶如一堵“水牆”。這種“水牆”內含有極大能量,且波長很長,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

随时可以拉响的海啸预警

起初,能夠造成較大破壞性的海水特殊波動現象,被統稱為海嘯,並按其成因分為地震海嘯和氣象海嘯。而地震海嘯不僅是地震所引發的,海底火山爆發、水下坍塌滑坡都有可能引發海嘯,但由於地震造成的海嘯更多且後果往往更嚴重,故以地震海嘯為總名。氣象海嘯則指由氣流、氣壓等因素的急劇變化造成的潮位異常。不過,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因氣象海嘯與地震海嘯的形成動力有巨大差異,人們更多傾向於用“風暴潮”來替代氣象海嘯,如此,海嘯也就成為地震海嘯的通用名或簡稱。

因海嘯破壞力巨大,所以人們一直在尋找安全有效的海嘯預警模式及系統,來減小海嘯帶來的損失。海嘯預警的物理基礎在於地震縱波的傳播速度約為6至7km/s,是海嘯傳播速度的20至30倍,因此對於較遠區域,地震波要比海嘯提前到達數十分鐘乃至數小時。利用二者傳播速度差造成的時間差進行數據整合和分析,模擬計算海嘯到達海岸的時間及強度,運用衛星、遙感等空間技術監測海嘯在海域中傳播的進程,將預報信息通過建成的通訊網絡及時有效地傳達給潛在受災區域的民眾,並在潛在受災區域定期開展防災減災科普教育與應急演練,這樣就可以實現災前的有效應對,減輕海嘯襲擊時造成的損失。

2016年,我國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太平洋海嘯並行預報模型、西北太平洋海嘯情景數據庫以及海嘯產品製作發佈等12個子系統,實時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等國內外業務及數據中心緊密相連,首次實現了以全球地震觸發報警為基礎的海嘯預警標準業務流程。

海嘯來了我們如何應對?

地震是海嘯的一個天然預警信號。如果聽到地震發生的消息,海嘯也可能隨之而來,此時千萬不要在海岸停留。

另外,如果發現海水異常並且快速後退,可能說明一場海嘯已經在來的路上。這個時候,應立即前往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

海嘯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並不具有最大的危險性。在最初的海浪抵達海岸之後,海嘯的危險性仍會持續幾個小時。因此,遇見海嘯人們應一直遠離危險區域,直至聽到已經安全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